TechCrunch Disrupt 2011北京大會 騰訊CEO 馬化騰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31日消息:美國在線(AOL)旗下、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聯合創新工場共同在北京舉辦TechCrunch Disrupt大會,該會於今日開幕。這是全球矚目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第一次登陸海外,也是它第一次來到中國。
以下是騰訊CEO馬化騰接受主持人專訪實錄:
主持人:歡迎大家來到TechCrunch,第一次在美國之外的一次活動。大家知道TechCrunch是全世界最最頂尖的高科技創業會議,這一次我們創新工廠非常榮幸和TechCrunch合作,把最頂尖,最好的會議帶到北京,我們希望今天到明天你們會大開眼界,看到世界上最頂尖的會議,和世界最頂尖的創業者在一起交流。在這裡預祝這次大會在北京成功的圓滿結束。謝謝。
馬化騰:事實上在很多國家,其實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那幾個巨頭,不管是微軟、FaceBook,Google等公司都佔據整個國家網際網路前幾名。唯獨有幾個例子,第一是中國,第二是俄羅斯,第三是韓國。這三個國家國內前幾名的網際網路公司不是美國公司,或者美國幾個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進不去。我想這裡面會有他的原因。我覺得跟這個國家的文化和他的人口,以及政策的保護是有關係的。我們看到國外的網際網路公司進入中國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市場以及中文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國的早期,我們1998年創業的時候,那時候中國網民才有300萬人,主要是IT人士和跟通訊有關的人士,跟現在5億的網際網路用戶差別非常大。那時候非常幸運中國得到了美國的風險投資,所以湧現出一批創業者。他們怎麼能夠長期生存下去?因為這個過程中非常多的網際網路公司他想投資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甚至直接進入中國競爭,但最終還是國內這幾個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勝出,很大的原因是,本土企業家能夠利用這些資金的優勢,因為國內當時融不到資,錢是來自於海外,所以結合自身的特色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創新,甚至有些創新是美國沒有的,比如我們騰訊一個主要措施是增值服務,這個服務一直到最近FaceBook非常流行之後,在裡面開發應用才產生出很多規模比較大跟增值服務有關的收入,否則之前全部收入都是廣告,其他跟增值服務,跟娛樂有關的服務都非常少。
在中國,特別是亞洲國家,韓國最早開始起來,中國學習了韓國的模式,因為他的用戶極數很大,用戶4000萬人,2000萬的網民基礎,跟中國幾個億的盤子很不一樣,所以在中國增值服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包括其他的搜索、電子商務一樣,跟美國的模式不一樣,包括阿里巴巴的B2B,以及他完全免費的C2C的淘寶模式跟易貝也不一樣,還有Google沒有做的百度的貼吧,這些都是很有中國特色的這樣一些產品。
對於騰訊來說,包括我們在做IM的時候,國外沒有任何的模式,不管是ICQ,MSN,都是一個附屬的功能產品,只有在中國被迫是獨立的考慮企業的生存,這裡面我們加了很多本地創新的優勢,包括跟手機的結合,以及跟休閒遊戲,以及每個人的形象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很多創新要在商業模式上做整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模式,讓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模式成功。
主持人:在這方面我覺得中國也是因此獲得成功,對於我們矽谷來講,我們更多是從功能上做創新,但是通常人們不知道這個功能創新是如何帶來盈利的,在矽谷這種創新像享受微支付和虛擬產品,對我們騰訊是長期最多利潤的來源。我這裡時間非常有限,我特點想談到一個平臺,包括我們騰訊的平臺在去年的轉變,變的更為開放。我現在已經來到中國很多次了,和很多創業家談,他們說在中國有三個現實,一個是生活,一個是死亡,或者是要騰訊。所以未來我們說要麼是死,要麼活,要麼是騰訊,這個事情是一個積極的事情,不是一個負面的事情。你剛才說我們不可能一己之力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們看到騰訊提出的東西,真的很多事情都在做,比如很多方面的投資,在線的電視,電影等等,有非常非常多的領域。這個跟我們IM相比已經超出很多,你覺得在騰訊來講有沒有什麼我們騰訊不會做,可能會交給其他開發者,作為他們的開發平臺讓他們做。或者說有沒有一些領域說這個領域我們不會進,開發者會進。
馬化騰:非常多,剛才講遊戲的開發是我們現在主要的投資,或者參股一些中小開發者,或者不參股他有一個很好的產品出來,我們也願意全方位的擁抱和介入。在網友方面,首先受開發周期的制約,不可能網路遊戲我們不做,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發現我們現在搜索的遊戲,我們在最早期的時候,大家知道我們的農場、牧場,這個系列非常流行之後,我們內部團隊也跟很多開發者說我們要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我們在內部壓制住了這個欲望,我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我們也給我們的團隊一點時間測試,最後他們發現的確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我認為在很多搜索遊戲的開發上,可能80%,甚至90%的提供者是來自於外部的,這是一方面。
第二個像Ecomes,Ecomes這兩年非常火,尤其是B2C,B2C這兩年的崛起,我們看到很多B2C網站是非常垂直的,可能他是賣鑽石,或者賣鞋子的,是一個很細分的領域,我們認為是O2O的模式,線上和線下結合,還有跟很專業的結合,我們希望跟B2C網站建立長期的合作,把我們的用戶引導給他們。他們認為這是商業地產的模式,我認為這個比喻目前來看是比較對的,並不代表我要經營這裡面一個產業鏈,包括後面的供應商,這個我們不會碰。
主持人:我也想花一點點時間談一談,從文化上來說,矽谷在中國,包括中國和矽谷之間互動是什麼樣的?這樣的趨勢其實在我今後這兩天會反覆談到的話題。我們知道矽谷這些公司在中國他們通常做的並不是那麼有起色,剛才你也說從之前失敗公司中吸取教授。高朋進入中國也並不是成功,這些公司他們從矽谷來到中國,要成立合資公司,希望重蹈覆轍。為什麼對高朋這樣的公司會遭遇這麼多的批評?他們屢屢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馬化騰:高朋是我們合作夥伴,我們在公開場合不想談太多直接批評他們的事情。因為這個事業模式是很讓大家吃驚的,甚至很多美國人也不太相信,覺得這好像是一個騙局,這個商業模式是能夠持續下去嗎?但是他確實創造了很多令所有人都驚訝的增長速度。我們覺得對這些新生事物還是要抱著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嘗試,但是也再一次證明,在中國市場絕對和美國,甚至其他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市場。我們前面準備可能不是太充分,在兩家對接的時候,在IT系統和軟硬體系統沒有完全對接的情況下,上這個業務太快了,而且在中國最近這一年,你看到跌宕起伏非常厲害,資本界的熱線在三個月前還是非常瘋狂的,最近這三個月又冷下來又起來一點,然後又冷下來又起來一點,所以是一種很動蕩的。
我們看到國內業界的公司,包括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他願意投資的公司,也包括一些小的起來的公司,他們的心情是不斷的變化,在這一年內。我們一直在平衡是要過份投資還是保守的投資做Case by case的研究。團購打開了一個市場,他有很多的商家,以前通過線上的廣告和搜索的廣告都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像大的品牌廣告主是投放大的品牌廣告,搜索廣告是給一些中小企業,但是現在看到團購的商家比這些企業更小。我覺得只要這個市場打開了,這絕對是非常有前途的。但正如很多其他領域一樣,一旦有一個模式出來了到中國,一下子有幾十家,甚至上千家企業在競爭,這跟很多美國的方式很不一樣。
因為美國是創意出來之後,他有三個月到半年的領先期,其他企業還沒有反應過來。但中國的企業幾乎是同一個晚上,同一個小時看到你寫了一篇文章,大家知道OK,然後所有的公司統一行動。所以一個星期後你會發現有100家同樣的網站出來,這樣讓競爭非常難受了,這是中國和美國等其他國家很大的不同。你可以說在很幸福和很惡劣的環境中競爭出來,需要有超人的意志,還有非常多的智慧才能跑出來。這時候如果按照美國的運營機制,什麼都要總部審批,可能你開一個會的流程,中國的公司已經走了好多步了。在網際網路的時候就要靠快,要靠不斷的改變,才有可能打贏競爭對手。你只有在適合中國的環境下才有可能生存,只有創意是遠遠不夠的。
主持人:我想談一下你作為創業家的歷程,真的非常鼓舞人心,不光是中國創業家,包括在矽谷的創業家,你的故事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們在他們公司創造下一個十億的規模。你覺得在你剛剛起步的時候更難,還是現在做創業家更難?
馬化騰:應該是當初最早創業的時候更難,所以我想簡單跟大家講幾句我們創業的經歷。我們在1998年底創業,我們當時幾個朋友,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的幾個朋友一起出來創業。我們工作了六七年的時間有一定的積累,也有一定的社會閱歷才開始創業。
我們當時在深圳成立了這家公司,但深圳可以說在網際網路領域是一個邊遠的小城市,所有風險投資都在北京,沒有VC到深圳看有什麼公司跟網際網路有關,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當時是希望利用自己比較熟悉通訊,因為我們當時和一些創始人的背景,在一些跟電信有關的軟體行業裡的背景。我們當時覺得網際網路剛剛起來,我們覺得我們有做通信軟體。
主持人:我想他給我們提供的建議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讓你蛋糕份額小一點,但是蛋糕變的越來越大,對你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我覺得這樣一個戰略對您來說和其他的公司都是很有用的。
這裡想談一談騰訊之前,在你建立騰訊之前您有一些榜樣嗎?您的父母對您有什麼樣的影響?您啟動了中國最大的一家公司,在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影響到了您?
馬化騰:應該說20歲之前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程式設計師,可能管幾個人小團隊的頭,跟在座很多開發者一樣。我周邊的人,我父母,包括我自己不認為我會開一家公司,管一個企業,因為怎麼看我都不像這樣的人。我唯一的資本是我寫過幾萬行C語言的代碼,也接過幾個項目。但是我很想創造一個產品有很多人用,但是原來的公司沒有辦法提供這樣一個環境,似乎只有自己開公司才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我才被迫選擇開一個企業。當然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因為我發現做一個企業頭半年好像不用寫任何代碼,全部寫投標用的資料,說我們有這個軟體我們能開發什麼,事實上我們當時一行軟體都沒寫。
但我知道我只要拿到這個訂單,我可以很快寫出來,但是我要寫出一個投標書好像我們的軟體已經很成熟的樣子,發現跟你創業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在創業之前和之後我們都有閱讀很多的文章,特別是來自美國矽谷的文章,我們也看到很多翻譯者從美國矽谷翻譯了很多當時創業的書,都非常的立志,而且我們也非常嚮往。但中國的環境,確實覺得這個還很遙遠,我們想第一步還是要生存,你出去怎麼辦,下一個月的工資和房租怎麼解決,你一年內的收入來自於哪裡。那時候沒有風險投資,也沒有說靠一個概念大家會搶著投錢,根本沒有這個環境,而且是比較務實和比較低調的做事情。長期以來我們都是堅持這個風格。
之後我們看到業界很多的發展,有很多偶像級的人物出現,我最近在微博上發表了對賈伯斯的逝世談到了一些事情,我覺得他是我的偶像,他在創新,科技產品和藝術上的結合是讓人非常感動,不知不覺覺得這個是你要學習和奮鬥的目標,我們要學習他很多創新的理念,對很多產品體驗極值的要求,最終創造出一個打動人心的產品,讓所有人覺得這個產品太好了。我覺得這種被認可的滿足感,不是財富能夠給予的,而是你真正能夠做一個打動人心和深受喜愛的產品,這是很多企業家應該追求的,也是我希望學習的一個方向。
主持人:說的非常的好,我覺得我們時間已經有些超出了,其實我等兩年時間才等到您跟我同等對話,我想再問兩個問題才能放你下臺。在美國有很多人擔心的問題,有人說中國網際網路的開發,國際網際網路的開發,其實只是不同語言的不同點,你覺得在未來網際網路更多是不同的國家有各自的版本,是這樣的趨勢,還是它會有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網際網路?
馬化騰:你說的是物聯網還是網際網路?
主持人:我想從技術上來講,每個國家會有不同的版本,還是說有的公司會成為全球性的公司,像你在中國你是完全主導,但是在美國沒有人會用QQ,所以會有這種區域的不同。另外,有一些情況,我們會沒有這種障礙,真的是全球化的一個網際網路。
馬化騰: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因為他涉及到網際網路這個新生事物在不同國家的不同認識。大家知道在中國為什麼很多公司他有一個VIE的架構,因為跟他之前的政策,說外資不得直接進入中國投資網際網路有關,特別是跟門戶和通訊有關的公司。但這個事情也在一步步的轉變,而且是越來越得到證明是需要管理的,但是要有序的一步步發展。剛才講為什麼中國、俄羅斯、韓國他們會有這麼特殊的情況,好像全球化的網際網路企業進步來?除了剛才講的文化、人口因素以外,政策我相信也是一個方面。當然像韓國沒有完全政策上的制約,他是更加特殊的模式。我相信在中國、俄羅斯有一些政策的保護,但是他在這方面希望是本土的網際網路企業能夠發展起來,會更加健康的長期發展。
但這是一個事實,你知道中國有一個目標,我們從我們的角度還是很多人希望利用網際網路這個平臺把中國搞亂,可能其他國家獲益。從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這個發展是穩定的,而不是一個沒有管理的體系。我們非常支持在很多信息安全的角度,因為特別是這種新生事物太早,很多人沒有經歷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一下子接觸這麼好的一個工具,他會不知道怎麼用,大可能會濫用。這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有序的發展,這才是一個長期的策略。我們也是非常理解和支持,在政府、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能夠做更好的控制和管理。這裡面肯定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因為不可能有的政策一出臺就是很準確,或者是很適合未來的發展,也要不斷做調整,因為這個大家要給一些耐心。因為沒有一個政府是希望產業發展不好,你要知道他還是希望這個產業發展好,但關鍵是這個步驟需要大家一步步的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中國網際網路跟全球網際網路似乎有一點沒有完全全球化的情況。
我們想更多是我們中國企業怎麼能夠走出去,能夠參與到全球的網際網路競爭中。坦率的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不僅對網際網路市場,對所有行業,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目前我們看只有在製造業,像海爾、華為、中興非常成功的走出去了。但是在服務領域,不管你是網際網路的服務,還是金融的服務和通訊的服務,目前沒有一個完全成功的例子,只能是做了一些小的嘗試。
的確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才三十年,跟國外長期發展的過程,服務行業非常發達的背景確實是很不一樣的。你還得再等,因為我們才改革開放三十年,再有三十年我們的情況就完全大大改觀了,我們服務的質量,包括國際性的人才會一代代出來,那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說我們一定要參與鉛球的競爭。對於中國來說,我們這個行業,我們過去也做了一些小的嘗試,但是最後發現最好的方法還是投資,找到一些好的公司投資。比如網絡優勢領域,我們發現在過去電子娛樂,在線電子娛樂是比較落後的,大的遊戲公司也不看重。
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他們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危機,像EA這樣傳統的電子娛樂公司都受到很大的挑戰,他原來商業模式,開發一個遊戲要開發兩年,在聖誕節前後要推向市場,這種軟體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發展了。這個對中國像做網路遊戲收購一個創意好的產品好的機會。我們這幾年做了很多的投資,在美國投了一家RayGame的公司,是絕對控股的方式,發展的很好。應該是在魔獸世界第三大整個西方國家的在線遊戲,名字叫LOL(英雄聯盟)。這個產品我們發現這個模式可能證明我們走出去更多還是要靠資本的投資,另外我們怎麼能夠把我們網際網路上的經驗傳給這個團隊,讓他們學習,因為他們可能只會開發遊戲,他不會運營遊戲,他不知道運營其他公司開發的遊戲該怎麼做,我們可以把經驗教給他們。
我們現在在其他國家也在積極尋找這樣的機會,我覺得要讓本地人才,本地的公司我們找到互補點,支持他,投資他,這是目前這個階段成功率比較高的步驟。未來我們希望真的是全方位能夠提升,最關鍵是一步步來,你如果把所有經歷都放在海外,中國市場沒有把握住,這還是非常危險的,至少在這五年內。所以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焦點還是在中國。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之前早一些的時候我們談到很多公司都很害怕騰訊,都懼怕騰訊,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對你來說,有沒有讓你夜不能寐的問題?
馬化騰:非常多了。
主持人:你看,就連我們馬化騰先生也是很害怕的。
馬化騰:第一個方面,我們總是覺得一個公司越大,特別是他跟傳統行業不一樣,任何變化他都可能在一秒內發生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可能我突然間接了一個電話,或者我們在線的設備發生重大的毀掉,這個在傳統行業是不可能的,你要毀掉它要花很長時間,但是在網際網路時間只需要一秒鐘。包括你用戶資料突然間一下子流傳到外界了,這對網際網路來說都是滅頂之災。因為你沒有辦法阻止這個事情,因為它本身是電子話的,這個需要做大量的事先工作防備,或者你有一些意外的情況,我們公司初創的時候真的發生了火災,給我們長遠憂患意識還是很長的。
從長遠來說,你下一步發展機會在哪裡?我們可能已經過了一個發展早期的過程,很多人都盯著你。我們會不會像其他曾經很有名的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因為現在戰略上選擇錯誤,沒有跟上發展的趨勢,最後落後了。現在市值或者股票我認為都是反映了現階段,最關鍵是你未來的機會能不能保持像小公司一樣這麼靈活,而不會公司越大越官僚,內部的決策很慢,對用戶新的需求反應很慢,這是我每天擔心,而且希望每天跟同事們傳達的,不要老覺得你的公司大了,其實你看到一個具體的業務,或者你的思考方式,你和其他任何公司沒有任何的優勢,所以一定要把這個心態壓下來,還是希望像小的公司那樣靈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包括對用戶體驗的高度重視和極致的追求,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和你的服務永遠是你的核心,謝謝。
主持人:說的非常好,我們可能得放您回去繼續管理您的公司了。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給予馬化騰先生非常隆重的掌聲,我想這也是馬化騰先生第一次接受我們外國記者的採訪,我們非常謝謝馬化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