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產品的中心價值是什麼,怎麼讓用戶喜歡這個產品。
Buzzfeed創始人喬納·佩雷蒂強調了解人性才能掌握需求
「Disrupt」在英文中是打破、顛覆的意思。參加TechCrunch Disrupt紐約大會的數十家創新小公司抱著一股熱情,站在曼哈頓中心一樓會場自己攤位的小圓桌前,向川流不息的人群微笑,打招呼並熱情地介紹自己的產品。有的移動應用今天才正式上線,有的則得等到兩三個禮拜、甚至兩個月後,才預計在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應用商店中推出。
為顛覆而顛覆
雲存儲服務網站Copy的湯馬斯·杭特(Thomas Hunter)已經連續參加TechCrunch好幾年,今年則是第一次以贊助商的身分參加。他今天在走了展場一圈,心中有一些感觸。他說許多人都強調「顛覆「的概念,卻沒有認真想過這個概念是否行得通、產品本身是否有價值,「我看到一個公司號稱要改變你的瀏覽器首頁,可惜的是,這種公司不會存活超過一年。谷歌(微博)也做過同樣的事——iGoogle,但他們最後還是決定結束這個項目,這是有原因的。」
湯馬斯·杭特的想法也是部分與會者的心聲。在眾多不同類別的產品當中,無論是社交、電子商務、視頻媒體或是移動應用,感覺上只是將現在當紅的幾個應用或網站硬湊在一起,然後打包出售。有趣的是,這些公司在介紹自己時,也通常都用這種方式向人解釋,「我們就像是Yelp加上亞馬遜加上Instagram」,接下來就是信心滿滿地推銷自己簡陋到不行的用戶接口,感覺沒有認真思考過產品的中心價值是什麼,怎麼讓用戶喜歡這個產品。
心理需求與行為打造產品價值
看看最近受到矚目的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就以人類最基本的心理與社交心理上的需求出發。創始人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在開幕演講中,以「人真的都瘋了」為題,以各種不同精神疾病,說明人在情感上的需求。他說,「各種貓的網絡圖片,不單只跟貓有關,而是跟我們身為人類,有情感需求有關。」小貓、小狗、猴子寶寶等各種動物照片,之所以在網絡上瘋傳,跟可愛或好笑無關,他解釋,每個人都在寵物身上看到點滴的自己,並且與他們分享情感上的聯繫。
社交網站的竄起也是抓住這一點。他說,網民利用社交網站投射一部分的社交現實並維持一個虛擬的身分,所分享的內容就是身分認同,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不需要迎合每一個人。他向大家展示了一張被鉛筆心弄得髒兮兮的左手照片,這張照片在Buzzfeed網站上被分享了數百萬次。佩雷蒂說,「照片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所有左撇子的人都有相同經驗,看了這張照片都頗有感慨。」
他用四點總結,第一,我們不需要有相同的興趣,完全看內容,了解你的受眾會喜歡多樣化的內容;第二,情商比智商重要,社交與人類的情感有關,不是只有聰明才智;第三,我們是真的發瘋了,所以要好好利用。讓內容適合我們的強迫症(OCD),自戀症(Narcissism)跟注意力缺陷好動症(ADHD);第四,網絡上的貓不是只跟貓有關,而是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有人性。
Buzzfeed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電視熱門時段使用移動端分享網站的內容。這也凸顯了網媒走向移動端的趨勢。
移動廣告重在包裝內容
以移動端為主的新聞閱讀應用Flipboard 創始人麥克·麥丘(Mike McCue)與TechCrunch編輯對談時,聊到變現的重點就是在於如何包裝內容。他認為,無論是社交網絡或是移動平臺,最大的廣告主都是品牌。在廣告開銷上,以電視廣告居首,平面媒體其次,之後是網站,而移動端的廣告預算幾乎是微不足道。麥可·麥丘認為這與內容如何包裝,以及廣告如何呈現有關。
「如果你是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你不會花錢在網站上做小小的橫幅廣告」,他說,「要讓品牌的廣告預算移到移動端,你需要打造一個美麗無暇的體驗。」他相信,Flipboard可以創造這樣的經驗,藉由打造一個讓品牌廠商可以買漂亮的全頁廣告,如此一來出版商就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內容變現。
新聞集團打造純移動端的媒體Daily卻慘遭滑鐵盧,麥丘說自己無意批評,但他認為如果可以提供免費的每日新聞,而對精華版的每周新聞收費,或許是個可行的方式。「我相信用戶是願意在好的內容上花錢。」秉持這個信念,他表示Flipboard將會把變現的商業模式集中在打造廣告體驗與提供讀者更精緻的內容上。
用戶的需求在哪裡?
回頭看,幾乎現在所有的移動應用與電子商務移動應用,都強調跟社交搭上線。像是強調節省去藥妝店買日用品時間的電商平臺Stash,讓你可以分享所買的洗髮精、沐浴乳,可以在這個平臺看到明星、朋友使用的各種品牌,甚至雜誌介紹的各種藥妝產品等。Mallwego則是結合電玩《虛擬人生》類似的遊戲模式,讓你有如置身在購物中心,但卻可以直接購買實際產品,同時還可以跟其他的玩家與朋友對話互動。但是社交的需求在哪裡?動力在哪裡?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