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在天津的新冠肺炎地圖上,只有兩個空白的地方,一個是薊州區一個是靜海區,其中,薊州區距離天津確診病例最多的寶坻區僅一步之遙。到目前尚能保持「零」紀錄不被打破,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日前,津雲新聞記者來到了薊州區最南部、距離寶坻最近的薊州區侯家營鎮,實地了解這裡的疫情防控工作。
危險:一橋兩端 疫情如此之近侯家營鎮地處薊州最南端,是薊州的「南大門」。疫情開始之初,侯家營鎮也像其他街鎮一樣,按照全市的部署和區裡的安排,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湖北返津人員上。當時,該鎮除了在湖北上大學的學生,其它相關人員較少。
「我們鎮在湖北上大學的學生人數很少,且1月初放假就都回來了,我們需要重點監控的人群相對有限。」侯家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錢立軍說。
隨著疫情的發展,特別是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錢立軍感覺事態越發嚴重了。果不其然,大年三十16:00,薊州區便召開視頻會議對防疫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村黨政負責人必須在崗在位,封村管控開始了。
本文圖均為 津雲微信公眾號 圖
「下午開完會,晚上6點多我們就開始布置任務。啥年夜飯、春晚,全都不想了,道路管控,大喇叭廣播禁止初一串門、拜年了。」錢立軍說。
按照要求各村僅留一條進出道路,但是大年三十晚上,找不到封控其他道路的東西,很多村子就先把車子橫路上,防止車輛人員出入,經過連夜封堵,大年初一早上各村進出道路就剩一條了,還有專人在崗把守。
「大年初一一早,各村就嚴防死守拜年、串親戚的,初二想回娘家的,我們也禁止姑娘姑爺們回來,讓他們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錢立軍說。
封控工作有條不紊,雖然緊張、壓力也很大,但是真正讓錢立軍感到「炸鍋」了的,還是從1月30日大年初六寶坻區陸續出現聚集性確診病例開始。
侯家營鎮與寶坻區一橋之隔
錢立軍說,他們鎮距離寶坻區僅有一條泃河相隔,最近的村莊間僅隔一座小橋,橋兩端不到50米的距離,走路過去幾分鐘,即便是到達寶坻城區也僅需20分鐘車程,而去薊州城區則需要40分鐘,因此,侯家營鎮居民平時購物都往寶坻跑。春節前夕,該鎮的村民們更是頻繁往寶坻採購年貨,而且鎮裡不少人都在寶坻有房子,親戚好友在寶坻的更是不計其數。
不僅如此,侯家營鎮是三岔口鄉和侯家營鄉合併的,而侯家營鎮很多人看病是去寶坻區的三岔口衛生院看病,那裡就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去過。後來,泃河對面的寶坻區朝霞街道小吳莊村裡也發現了確診病例。
「當時真的措手不及,沒想到。」回想當天的情景,錢立軍歷歷在目。
排查:女大學生瞞報武漢接觸史怎麼辦,先排查,摸清底數。
侯家營鎮43個村,村子大大小小,人數不一,從二三百人到二三千人,排查難度不小。每個村的鎮包村幹部、村幹部、派出所包片民警、村醫,四人聯保,逐家逐戶排查,生怕排查漏了造成嚴重後果。
老宋莊村就是一個有著2600餘人的大村,該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周志強給記者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統計表,他說,從統計湖北武漢返津人員、去過寶坻百貨大樓、去過確診病例軌跡地方的、去過寶坻的人員……他們挨家挨戶統計了不下四五遍,638戶挨個打一遍,很多時候都要打到後半夜。
「凌晨三四點打電話,我們心裡也忐忑,會不會讓人嫌煩啊,但是搶時間,沒辦法。」周志強說。
辛苦還在其次,村幹部最怕的就是瞞報。大年三十,該鎮有名女孩在家洗澡感冒發燒了,就去了衛生院,醫生詢問是否去過湖北時,她說自己在天津上大學,後來鎮裡把這個情況上報後。初一凌晨3點鐘,經過公安排查,發現她從武漢回來的。這一下子,村鎮幹部們就緊張起來了,凌晨4點,村幹部就趕到這戶,並安排了隔離觀察,120救護車隨後將女孩接到了指定醫院進行檢查。「好在最後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但這說明抱有僥倖心理的人還是有的。」周志強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村幹部們只能不厭其煩地跟村民們反覆核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法律層面告訴他們瞞報犯法,從感情上讓他們認識到瞞報害人害己。
周志強說:「我跟村民們講,你不知道你有沒有事,這病毒看不見摸不著,你告訴我們實話,我們可以對你保護,隱瞞不報,後果你承擔不了。」
同時,村民之間也相互監督,有時鄉裡鄉親直接說傷和氣,就微信、電話甚至8890反饋到村幹部那,後來大數據技術也運用進來,村民們也知道很難瞞報,基本上也不敢了。
經過統計,侯家營鎮3.9萬人,43個村子,僅有2個村子沒有人員前往過寶坻百貨大樓,43個村全部都有人員到過寶坻區,從1月19日到1月25日,全鎮去過寶坻百貨大樓的就達到978人,去過寶坻其他確診病例軌跡地區的1228人,這些人都需要居家隔離觀察。而去過寶坻區的人員更多,有的一個村2000多人,都需要居家醫學觀察。
封控:面臨「親情關」考驗這麼多人居家隔離,如何確保不出門?像老宋莊村光去過寶坻百貨大樓的就有80多人,需要居家觀察的1289人,光靠幾個村幹部盯著是不夠的,於是他們就想了「封門」的辦法,但是給大門上貼封條,大過年的不好看,村幹部們就用福字去代替。
但是即便是這樣,村民們也有不樂意的,周志強的叔伯兄弟是從寶坻回來的人員,周志強就把弟弟一家的大門上貼了福字,周志強的親叔叔一看不樂意了,電話裡梗脖子對他吼道:「你怎麼把我門封上了,幹啥!」
周志強只能耐心地聽叔叔發火,但是叔叔發洩過後,這門還是要堵的,周志強只能告訴叔叔,有什麼需要打電話。
為了封控這事,村幹部沒少受委屈,就連一些志願者都跟著受氣。宋智勇在北京做了18年的花店生意,這次看到村裡進行疫情防控,他就主動當起了志願者。他把自家的桌椅、電腦、暖氣、測溫儀都提供到檢查點,日夜堅守。有一次,一位不需要居家隔離的小夥子,進出村子嫌登記麻煩,亂發脾氣,罵了宋智勇。
周志強找到小夥子跟他說:「人家志願者為了啥?不是為了你好嗎?你可以不為社會做貢獻,但是你得為家裡人負責。」最後小夥子也意識到自己錯了,回來跟志願者道歉。
志願者宋智勇
不讓出去一天兩天還行,但是這前前後後一個月了,在家的人想出去,在外面的人想回家。但是為了村裡的安全,村幹部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能開這個口子。
中周莊村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馮小波的愛人楊小豔是侯家營鎮120急救中心的護士,自從疫情開始以來,楊小豔就沒回過家,馮小波不讓她回來,即便楊小豔單位開證明沒問題,馮小波也不同意,他說:「我必須以身作則,要是人家村民說,為啥你媳婦能回來?這就不好了。」
一個月都沒見到孩子,楊小豔非常想念兩個寶貝,然而,馮小波自己也忙得分不開身照顧孩子。前幾天學校開學上網課,家裡老人不會弄,平時不讓孩子玩手機電腦的馮小波,也顧不了那麼多,就把手機電腦扔給女兒和兒子,讓他們自己弄了,但是小孩子自控能力差,沒人監督就玩上了,氣得楊小豔直罵馮小波,只能眼睜睜地等著封控解除,回家再自己照顧孩子了。
服務:賠錢也覺得值得不讓居家隔離的村民出門,很多事就得村幹部代辦,從柴米油鹽,到衛生紙、紙尿褲、藥、電費、燃氣費,村幹部們都得一一代勞。
周志強說,村裡有村民需要做透析,村幹部也得跟著去,更別說發燒、嗓子疼的,只要有,就得村幹部一起去,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也得由村幹部接回去。一個月的時間裡,這樣的情況幾十次,一趟70裡地,村幹部們可真跑了不少路。
中周莊村的支委劉慶國和老主任許叢朋主動承擔起給村民們買菜的任務,提前一天他們在微信上問好了各家的需求,轉天許叢朋就開著自家的廂貨去給村民買菜,為了給村民們買到最便宜的水果蔬菜,他們凌晨兩三點出發去薊州區官莊鎮的蔬菜批發市場,一趟下來要拉2000多塊錢的東西,外面辣椒7元/斤,他們給村民買回來的價格3.5元/斤,趕上瓜菜磕碰,損失就由他們承擔,幾趟下來油錢、損耗,賠了五六百元。
但是中周莊村的村幹部們說,將心比心,再累再苦,只要咱們村安全,都值得。
成果:「零」紀錄未打破到現在新冠肺炎患者數字能夠保持在「零」,鎮長錢立軍感嘆說「運氣不錯」,因為全鎮978人去過寶坻百貨大樓而沒有感染。但是,回想起來,錢立軍也坦言有些「後怕」,如果不是大年三十果斷封村,如果不是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嚴禁拜年,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錢立軍說,這首先是村幹部們的防控意識到位。一方面得益於2018年以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選出的村幹部政治素質高、能力強、執行力強。另一方面,侯家營鎮有防控2018年非洲豬瘟的經驗。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涉及到人,村幹部們更知道嚴重性了,也知道如何防控。
像中周莊村的馮小波、劉鳳偉都是復員軍人,說話辦事自帶部隊雷厲風行的作風。馮小波說,他作為汽車兵參加過汶川地震的搶險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他也在部隊,在部隊裡他們學習過有關疫情防控的知識,知道抗擊病毒也是一場戰爭,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做軍人,死也死在戰場上!防控疫情也是一樣!」馮小波說。
第二,錢立軍認為就是宣傳到位,對於農村來說,大喇叭廣播非常有效。
2018年薊州區完成了村村通廣播,區、鎮、村三級都可以控制播放系統,疫情防控期間,每天從早6點多到晚10點,區裡時段播完鎮裡時段播,村裡再不時繼續宣傳,另外,還增加了流動播放和手持播放。
錢立軍笑著說:「我們的大喇叭廣播宣傳密集到什麼程度?到後期,都有老百姓到8890『投訴』的,說大喇叭影響他們休息了。但是不這樣宣傳不行,有些老年人不看手機、不上網,很多信息他們不了解,大喇叭廣播對老年人還是很管用的。」
雖然被百姓投訴,但是錢立軍說,他們廣播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老百姓入腦入心。當然,在村裡用大喇叭廣播還要有些技巧,拿稿子念村民們可能聽不進去,說點直白的話,讓村民們能聽懂。
在村民的觀念中,就怕自己有什麼短處被別人指指點點,對於疫情防控,宣傳也是以這個「點」為切入做老百姓的工作,告訴村民做好居家隔離,別連累了別人。這樣的宣傳非常有用——中周莊村一個小夥子從上海乘機返鄉,他沒有去過寶坻,但是母親和妹妹去過寶坻百貨大樓。有一天他發燒了,小夥子就急得趕緊跟村幹部說:「大哥,不中,我發燒了,39℃,我心跳啊,現在待不住了,必須打120去醫院。」
到了醫院,醫院就把他留觀檢查,小夥子的父親得知這一情況後,在電話裡就跟村書記馮小波哭了起來,他說:「我們要真是染上了,傳了別人,這一輩子我們家就抬不起頭來了。」好在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小夥子就回來居家隔離了。馮小波趕緊用大喇叭廣播,告訴村民們已經排除新冠肺炎了,不能對人家有看法。
復工:農業時節刻不容緩代管大棚近一段時間,隨著解除隔離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差不多一個月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的周志強說心裡看見點「亮」了,他說前一段時間自己的心態也跟生病了一樣,一聽打電話去醫院就揪心。最近周志強又在忙著復工復產的事,現在提出申請的人越來越多,涉及外來人員較多,他需要逐個跟用工企業核實,確定得把人管理起來。
下地幹活的村民在出入村登記
在老宋莊村村民宋國芳的蔬菜大棚裡,宋國芳正在綁西紅柿苗,再過半個月,這一大棚西紅柿就該收穫了。宋國芳說,年前他就忙著蔬菜收穫沒有出門,疫情一來,他正好踏踏實實管理自家的大棚。宋國芳有5個大棚,主要種植西紅柿和豆角,以前有2個工人幫忙幹活,現在為了疫情防控,他們只能暫時讓工人們在家待著。農活都靠宋國芳和老伴一起忙活,從早8點要忙到晚6點,為了減少進出村,他們中午也不回家了,就在棚裡休息一會兒。
宋國芳的西紅柿大棚
宋國芳說,地裡的農活不能停下,現在特殊時期,的確有一些不方便,他們也都理解。「再說還有政府幫忙呢!」宋國芳說。
錢立軍說,老百姓不幹活就沒有收入,這是生計問題,因此,復工復產是這一段的重點。侯家營鎮是一個設施農業大鎮,很多村民都有大棚,育秧、播種春小麥也是刻不容緩。不過疫情防控還是不能放鬆,可以出來幹農活的是不需要居家觀察或者解除隔離的人員,每天進出村都要登記、量體溫。僱傭其他村村民的農戶,要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向鎮裡上報,然後涉及到哪個村,通知該村的包村幹部,去核實僱工的情況,合格了才能上工幹活。而涉及居家隔離的人員,村裡就找別人代管一下。農資方面,農資部門會將農資送到村口,再發到各家各戶。
「只有做到防疫與生產『兩手抓』,妥善的處理二者之間的矛盾,對每一個環節嚴防死守、謹慎認真,才能保障農民人身健康安全、保障農村經濟收入不受損失。」錢立軍表示。
記者手記:薊州區防控之嚴,記者深有感觸。一出津薊高速上倉收費站,就感受到這裡嚴防死守的氛圍。除了登記、測體溫的一系列流程外,高速收費口的檢查人員,還詳細詢問了記者的目的地,由於記者對於要去採訪的點位說得不夠具體,檢查人員拒絕放行,必須由對接人員現場趕來確認。
在等待期間,記者看到一位送貨到城區的人員,回村後,檢查人員將送貨人員的信息與村鎮核實後,確定人員沒有問題才對其放行。在與薊州區的工作人員對接後,記者才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了侯家營鎮,一路上,路上車輛極其稀少,每個村口都有工作人員值守。
見到了侯家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錢立軍時,只見他雙眼中爬著紅血絲,錢立軍坦言,從疫情開始以來該鎮的防控壓力很大,最近復工復產又開始,防控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但是為了守住、守好薊州區的南大門,多辛苦都值得。
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黨員幹部們在防控一線上的工作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尊敬,記者詢問村民宋國芳:「嚴密的防控會不會給生活帶來不便?」老宋說:「一開始也覺得麻煩,但是這也是為我們好,我們麻煩也沒有我們書記辛苦,我們書記都瘦了。」
「眾志成城你我他,戰勝病毒靠大家。」這是侯家營鎮為疫情防控編寫的順口溜,幹部群眾唯願疫情早日過去,恢復到正常生活。
(原題為《【鄉村防控實錄】鎮裡近千人去過寶坻百貨大樓,卻保住了「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