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研究稱天津寶坻百貨大樓存在無症狀感染者傳播他人可能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中華流行病學雜誌》3月5日發表了天津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處置組、寶坻疾控中心關於《天津市某百貨大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調查分析》的論文。
論文稱,由於百貨大樓暴露人數較大,截至目前(投稿時間是2月21日)仍存在百貨大樓暴露感染未被確診的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當時已發生傳播他人的可能,且後續感染者處於潛伏期未發病或發病後仍未就診的情況。
據報導,寶坻區曾組建近千個篩查小組,開展了「萬人大篩查」行動,排查出涉寶坻百貨大樓疫情相關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6.6萬餘人,並逐一落實了居家隔離或社區、村莊管控等措施。
相關病例均無湖北省(包括武漢)疫源地旅居史
百貨大樓相關確診病例共40例,均居住在寶坻區,佔投稿時寶坻區報告病例(53例)的75.47%;其中6例(15.00%)為百貨大樓員工,顧客19人(47.50%),密切接觸續發病例15人(37.50%),續發病例涉及11起聚集。百貨大樓員工首例確診於1月31日,調查發現其售貨員工最早自1月21日起發病, 23日起到大樓內購物的顧客開始發病, 24日起有售貨員家庭密切接觸者發病。
病例確診時臨床嚴重程度分類中普通型23例、重型13例、危重型4例,分別佔57.50%、32.50%和10.00%。截至2月18日確診病例發生2例死亡,其中1例初診普通型,既往2型糖尿病史30餘年,高血壓9年,冠脈搭橋手術史2年,死亡原因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性冠脈症候群;1例初診危重型,冠心病史9年,死亡原因為COVID-19導致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誘發室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
所有百貨大樓關聯病例均無湖北省(包括武漢)疫源地旅居史。其中密切接觸續發病例潛伏期均有確診員工及顧客病例密切接觸史。
員工病例均在小家電區、珠寶區、鞋區和服裝區
員工中共有6名員工確診,其中有2名確診員工14天內曾到過外省市批發市場進貨。在發病前員工1(鞋區售貨員)於1月21日發病,發病前1月12-13日到某市批發市場進貨,但無法判定病例接觸情況,返回後1月23日前均在崗工作。員工2(小家電區售貨員)於1月22日發病,1月25日前(除1月24日)均在崗工作,無外出史;員工3(珠寶區售貨員)1月24日發病, 1月16日在某市進貨時曾接觸過發熱病例,因該發熱病例未就診,無法判定是否為COVID-19病例,其17日返回後一直在崗工作至發病;上述共有3名員工在崗期間發病,剩餘3名員工在百貨大樓停業後發病。
確診的6名員工中僅服裝區和鞋區巡視員工5發病前與發病後員工1及發病前員工4有過工作接觸外,其餘5名售貨員相互之間沒有明確接觸,售貨員病例均分布在一樓的小家電區、珠寶區、鞋區和服裝區,這4個區域相互緊鄰。
顧客中19例確診顧客均有1月20-24日百貨大樓購物暴露史,有1例(最先確診病例為顧客10)4個售貨區均去過,4例同時到過鞋區和服裝區,12例僅去過服裝區,其餘2例進去過珠寶區;去過服飾鞋區合計佔比89.47%。
員工1發病前百貨大樓已大範圍病毒汙染或存在強傳染源
員工1為百貨大樓關聯確診病例中發病時間最早,其有外省市批發市場進貨史,可作為首例指示病例進行傳播代際分析。但是除員工1外存在未追溯到的潛在的未確診病例已造成百貨大樓病毒汙染導致員工、顧客直接或間接傳播,屬於共同暴露為主。有6例確診顧客在員工1發病前一天(1月20日)暴露百貨大樓,而僅有1例確診顧客其發病時(1月21日)暴露百貨大樓。
論文作者認為,除員工1發病前已存在潛在病毒感染者帶入造成百貨大樓病毒汙染和傳播,因為員工1發病前一天暴露百貨大樓顧客確診人數多於發病時暴露顧客確診數,說明員工1發病前百貨大樓已大範圍病毒汙染或存在強傳染源(一般情況下發病症狀期,其傳染性相對更強)。
本次發病以女性為主,與全國及天津市其他區域病例男性為主不同,這可能與逛百貨大樓商場以女性為主有關,同時職業上40%為農民,也充分提示此次疫情會播散至農村,目前也證實此次疫情已波及寶坻區6個涉農鎮,農村作為疫情防控薄弱環節需加強關注。
論文作者表示,由於百貨大樓暴露人數較大,至目前仍存在百貨大樓暴露感染未被確診的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當時已發生傳播他人的可能,且後續感染者處於潛伏期未發病或發病後仍未就診的情況,如果放鬆警惕,疫情將會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