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證欺詐頻發生 造假泛濫觸目驚心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在國際貿易中,一度佔據主流結算地位的信用證備受歡迎卻又令人生畏。一方面,它促進了貿易往來,成就了外貿商人們的成功夢想;但另一方面,它也是造假的集中地,害得無數商家傾家蕩產。也許有人會問,信用證詐騙真有這麼嚴重嗎?

是的,在中國它甚至被專門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規定,信用證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證詐騙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二戰以來,國際金融風波迭起,信用證欺詐案時有發生,且詐騙數目驚人,所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例如,1998年,我國香港地區的信用證欺詐案件高達21起,涉及金額達數十億元,2008年震驚法學界的「中盛糧油案」數億油資不翼而飛,也是以信用證為載體實施的詐騙案件。曾有香港專業人士估計,中國內地銀行和貿易公司被外商騙去的錢已達天文數字。每年銀行和企業被以信用證方式或與此有關方式騙去的款項可能達到100億人民幣之巨!

信用證詐騙不僅出現頻繁,而且花樣繁多,受害者中既有出口商、進口商,也有銀行和信用證代辦方,下面是幾則真實案例:

單據造假以次充好

在信用證支付中單據是唯一支付憑證,在「單證相符、單單一致」原則之下,只要單據審核通過,付款隨之發生。負責審核的銀行不看貿易、不看貨物、只看單據,這種特殊的運行機制讓詐騙分子看到了鑽空子的機會。

小孟2014年從日本進口一批小汽車,支付方式為即期信用證(指開證行或者付款行,收到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匯票和單據後立即付款)。由於使用信用證多年,開證行、通知行也都是中日大銀行,小孟很是自信。一整套流程走下來,貨物到港了,款項也全都支付了。幾個月後,小孟突然接到顧客的電話,說購買的小汽車零部件陳舊、耗油量很大,完全不像新車。小孟在找專業人員檢測之後才發現,這批汽車全是日本國內開過好幾年的二手車。日本供應商勾結了船運公司,在貨物描述中做了手腳,成功矇混過關。

企業註冊地、經營地不一致

信用證貿易成功的前提在於詳細審核,核對貿易信息和買賣雙方的真實性。但是現實中,要麼因為企業、銀行審核的不仔細,要麼因為調查不充分,常常導致魚目混珠的事情發生,交易企業註冊地、經營地不一致是詐騙分子常常使用的賴帳方式。

2018年,國內某企業接到中國臺灣一買家企業的貿易請求,支付方式為遠期信用證(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相符的單據並通過審核後,不立即付款,而是等一定期限後才付款),信用證上顯示地址為中國臺灣某地。內地企業看見信用證上除了要求貨發往衣索比亞工廠外,無其他特殊要求,因此接下了訂單。但隨後,中國臺灣企業無故拖欠貨款,內地企業欲藉助仲裁尋求解決,結果發現該中國臺灣企業註冊地實為塞席爾,臺灣工廠實為塞席爾公司的營業地址,信用證也是塞席爾公司開具的,法律上因為這家中國臺灣企業所屬地在塞席爾導致債權不清晰,案件複雜,回款困難。

代開信用證私吞貨物

由於信用證開證需要企業接受銀行的各種審查、評估甚至拿出抵押,很多企業開不了信用證,它們只能藉助實力更強的國企或大企業開證,事後給予服務費。有犯罪分子瞄準了這個領域,通過牽線搭橋,精心策劃騙局,誘導這些國企、大企業進入陷阱。

2015年,犯罪人羅某找到國企A,稱有意與後者合作開展代開信用證和代理進口業務。由羅某向國企A支付20%-30%的保證金,再讓國企B具體負責代開信用證和代理進口塑料粒子的工作。貨物到港後,存放在第三方公司C的倉庫。根據規定,只有羅某支付貨款,國企A才會開具出倉通知單允許貨物出倉。然而羅某在支付部分款項後停止了支付,而貨物也不翼而飛。原來C公司的倉庫是羅某一夥使用偽造的公章、合同專用章、營業執照等材料,將自己控制的倉庫假冒而來的。他早已私吞了貨物。

無視貿易責任私吞貸款

信用證除了在國際貿易中進行結算,還具備融資功能,其目的是為了緩解出口企業生產期間的資金壓力,促進貿易順利達成。但是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銀行的善心,將貸款私吞,致使銀行蒙受損失。

1995年,A公司和韓國B公司共同勾結,開出了一份即期信用證,並委託國企C公司代理出口一批價值43,000美元全棉漂白被套至韓國。國企C公司在不知情情況下,利用自己良好的銀企關係,以該信用證向銀行作抵押,打包貸款後,按合同撥付給A公司相關生產工廠使用。之後,A公司法人代表卻暗地將款項全部提現外逃。

軟條款陷阱

通常在信用證中,買賣雙方最關注的一般是貨物的質量、數量、成色、運輸等關鍵問題,附加條款(即軟條款)通常是某些細節的描述,不會引起出口商的注意,但這卻讓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機,通過精心設計陷阱條款,讓出口商錢貨兩空。

一家襯衫面料外貿企業的工作人員小周在參加廣交會時,幸運地遇到了名叫WILSON的國外買家。雙方籤訂貿易合同,隨後WILSON向小周提供了由一家美國大銀行開出的信用證。確認無誤後,小周將價值27萬美元的貨物發往港口,並在隨後提交了提單、發票等資料,等待開證行付款。誰知開證行打回了小周的單據,原因是信用證附加條款中規定,需要有開證申請人(買家)手籤資料。小周馬上聯繫WILSON,豈知對方不見蹤影。查問貨物,發現香港的貨代公司已將貨物進行了委託轉運,貨權已轉移,想拿回希望渺茫。

惡意製造不符點

雖然有很多外貿中小微企業在使用信用證,但是精通的人才卻是非常少。假如精通信用證的騙子利用自己的「專業」來行騙,那會讓出口企業苦不堪言。

剛剛創業的小李在2018年遇到了一位西班牙客人,這位客人有幾個特點:第一,所有交易都必須用信用證結算;第二,每筆交易的金額都較小,不超過5萬美元;第三,很少寫附加條款。小李頓時感覺非常安全,但幾次操作後就發現不對勁,開證行總會將信用證打回,發票未顯示信用證的貿易術語、提單沒按信用證要求顯示收貨人、發票顯示的國際貿易術語與信用證不一致、匯票發票保險單據金額大小寫不一致、保險比例與信用證不符……各種不符點接踵而至。過多的挑剔引起了小李的警覺,可一看貨物,已經全都在海上了。原來,這位客人是信用證的專業騙子,較小的金額是為了方便多次行騙,不符點是他故意找茬,修改不配合是為了拖延導致信用證過期,催促發貨是為了讓小李喪失對貨物的掌控權。

利用法律規定謀求降價

在信用證貿易中,還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具體法律法規。有些國家海關為了保護本國進口商的利益,會設置一些非常不公平的「遊戲規則」,例如在外貿行業中「大名鼎鼎」的孟加拉信用證和土耳其信用證,不僅外貿人員望之生畏,詐騙分子也常常利用它們來謀取利益。

小丁與孟加拉客人之間的一筆交易就是典型案例。該交易於2017年5月份進行,在貨物快到港時,小丁開始催客戶付款,未果。隨後,孟加拉客戶以資金不足、過節休息各種理由一直拖延付款,最終於7月5日背棄合約,提出降價20%的無理要求。小丁不答應,但孟加拉客戶威脅:如果不同意折扣,他會拒付信用證。孟加拉有法令規定: 貨到港三個月(水果蔬菜等是45天)未提貨,將被海關拍賣,且原買方有優先購買權,所以無論自己答不答應,孟加拉客戶一定會佔到便宜。

信用證流程繁瑣複雜,牽涉到的各個方面均有不確定性因素潛伏,因此現實中信用證詐騙案例類型數不勝數,以上還僅僅是一小部分。綜合來看,導致信用證詐騙屢屢得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出口商因生意動機,不自覺地令自己處於弱勢地位。

外貿中小微企業生存經營壓力巨大,為了獲得訂單,常常飢不擇食,甚至有很多企業抱著「試一試」、「賭一把」的冒險心態去和國外買家做生意,把希望寄托在買家的人品道德之上,盲目接受早發貨、賒銷、拖欠、附加條款,這些潛在危險一旦發生將令企業遭受損失。。

第二、企業和銀行缺乏精通信用證的專業人才。

信用證存留著歐洲古典金融機構老式、刻板的眾多規矩和條條框框,本身安全漏洞就很多,能夠完全吃透信用證的專業人才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磨練,而銀行、企業往往因為缺乏相關人才使得交易過程、審核過程出現重大安全隱患,導致犯罪詐騙分子輕易得手。

第三、信用證單據造假門檻低,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根據外貿專業人士提供的資料,國際商會規定信用證業務的3種基本貿易單證(發票、裝船提單和保險單)都極易偽造,例如偽造賣方發票只是舉手之勞;偽造裝船提單只要取得船運公司的空白提單,填好後加上假籤名即可;偽造保單只要付出少量保費即可。而且,詐騙者往往兼營船運公司和貿易公司,使偽造單證更加容易。

第四、對信用證制度的維護讓法律遏制信用證欺詐舉步維艱。

信用證擁有獨立抽象原則屬性,即信用證是獨立於貿易合同的,所以信用證相關糾紛與商業糾紛是隔離的。付款一方即便明知是欺詐也必須在單證相符、單單一致情況下付款。只是因為信用證欺詐案件引起公憤,美國和英國才分別於1941年和1976年推出了「欺詐例外原則」,(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陸璐在《東南大學學報》2019年第6期一篇文章中表述),規定若能拿出證據證明欺詐,則付款一方可不用履行付款義務,但它們對信用證制度的維護十分堅定,害怕過多的法律舉證會威脅、動搖信用證制度,因此對欺詐判定設置高標準。例如美國規定,欺詐必須是主動欺詐、過分欺詐,但怎樣才算主動?多大程度才算過分?還有英國法院規定,禁令的發布不應以商人們對信用證喪失信賴為代價。由此可見英國對信用證制度體系的堅定維護遠遠超過通過法律伸張正義。

《美國統一商法典》1995修訂本對之前信用證欺詐例外製度予以確認,並對適用前提、範圍、限制等都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規定,沿用至今。是英美法系信用證欺詐例外製度的典範。其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大陸法系國家紛紛通過案例肯定了該制度。

OOWAY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信用證雖然是200多年前商人們的一項偉大創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不僅愈發陳舊落伍,還被深知其機制漏洞的犯罪分子所利用,成為實施國際性欺詐犯罪的工具,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國際影響和數額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法律、道德來對這些不法行為抱有幻想,而是要發揮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威力,以安全、便捷的嶄新方式推動國際貿易數位化進程,讓外貿煥發21世紀的新生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信用證欺詐有哪幾種?給你支招!
    (本內容轉載於環球慧思外貿資訊)信用證自身存在的理論上的缺陷(即「獨立抽象性」原則)是造成信用證詐騙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用證是針對單證文件而非貨物。下面為你詳細介紹信用證欺詐的相關法律知識。信用證欺詐的種類信用證使用中欺詐的表現形式各異,買賣雙方都可能有欺詐行為,主要有:1、開立假信用證有些進口商使用非法手段製造假信用證,或竊取其他銀行已印好的空白格式信用證,或無密押電開信用證,或使用假印鑑開出信用證,籤字和印鑑無從核對,或開證銀行名稱、地址不詳等。
  • 信用證的軟條款陷阱
    本文大概總結了一下軟條款信用證中軟條款的類型和主要表現形式,希望對經常操作信用證的朋友有所幫助!軟條款信用證淺析      在信用證分為可撤銷和不可撤銷兩大類的同時,實際上還存在著第三類雖戴著不可撤銷的帽子,事實上卻附有大量軟條款的信用證。
  • 高法關於信用證糾紛案件司解的說明-中國法院網
    截止200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信用證糾紛二審案件已達百餘件;還有相當一部分高級人民法院就有關信用證糾紛案件反映出來的法律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銀監會、各商業銀行就下級人民法院不當凍結信用證項下款項的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緊急反映要求督促解決的情形也時有發生。
  •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釋義條款解讀
    第三條 第2款:信用證是不可撤銷的,即使未如此表明。解讀:UCP600規定所有的信用證都是不可撤銷的,即使在信用證中沒有書寫不可撤銷字樣也是不可撤銷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一經開出,只要受益人按要求提供單據,開證行即負有付款義務,此謂信用證的獨立性,所以買方在申請開證前務必慎重。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外貿單證信用證,有這12個「陷阱」
    2.代理「陷阱」在業務經營中,代理方式是目前欺詐風險「高發領域」,許多借權經營、掛靠經營,都是用代理方式來獲得外經貿企業的合法認可。表現形式:在代理進口中,委託人利用代理進口合同騙取信用證項下貨物;在即期信用證中,騙取開證行付款,或在遠期信用證中,承兌匯票後進行貼現。
  • 創業板欺詐退市第一案:公司財務、銷售、高管集體參與造假
    創業板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而被強制永久退市的上市公司公司財務、銷售、高管集體參與造假,騙取上市資格涉案金額2.57億元財務造假對象涉及近百家上下遊企業,1.1萬餘名投資者受害11月6日,最高檢聯合證監會發布了12起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創業板欺詐退市第一案」——遼寧省丹東市檢察院辦理的欣某股份有限公司、溫某、劉某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首當其衝。
  • 案例9——謹防買家利用信用證「軟條款」進行詐騙
    一個偶然的機會,A公司獲悉與自己同處一省的D公司不久前也出口過同類貨物,且中間人同為甲先生,原料購自同一家工廠,支付方式也為信用證。不幸的是,D公司被甲先生和香港B公司的伎倆所矇騙,盲目地發運貨物,但由於未接到開證申請人的裝船計劃確認,造成銀行以不符點為由拒付,最終「錢貨兩空」,損失近百萬美元。後D公司律師親赴香港,但根本找不到所謂的B公司。至此,一樁商業欺詐案水落石出。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針對此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抄襲和造假現象「觸目驚心,十分惡劣,必須予以杜絕」。
  • 戲說國內信用證之議付
    鐵匠老王順手把國內信用證和老李的收條遞了過去。錢莊老張接過來想了想說:「啊,王師傅啊,你看也不是不能取,你這國內信用證和收條什麼都合適。只是你看這個付款日期還沒到呢。你也知道,我這錢莊每一筆銀子都是有安排的。」「那能想想辦法嘛,最近生意不錯,再不買鐵就要耽誤生意了。」「好吧,王師傅,你看這樣行不行?
  • 謹防買家利用信用證軟條款詐騙
    不久,A公司收到新加坡曼谷銀行開出的信用證,不過開證申請人並不是B公司,而是新加坡的C公司。    收到信用證後A公司即向甲支付了佣金,並從甲先生指定的工廠購進原料,積極生產備貨。    按照信用證規定,「受益人應於發貨前一周通知開證申請人裝船計劃,開證申請人將通過開證行確認該計劃並通知船隻名稱,且以上兩份電文原件均為信用證要求提供的單據。」
  • 傳說中最難造假的幾類寶石,如今卻早已假貨泛濫!
    在造假泛濫的玉石圈,曾經,有一系列「最難造假」的傳說——有些玉石由於紋路的特殊性和本身性質的特殊性,造假及其困難,號稱「消費者閉著眼睛都不會買到假貨」的業界良心。然而,這才沒過幾年,這些玉石中,就有一部分居然已經造假泛濫了!
  • 外貿單證信用證,有這12個「陷阱」,一文教你識別及破解!
    2.代理「陷阱」在業務經營中,代理方式是目前欺詐風險「高發領域」,許多借權經營、掛靠經營,都是用代理方式來獲得外經貿企業的合法認可。表現形式:在代理進口中,委託人利用代理進口合同騙取信用證項下貨物;在即期信用證中,騙取開證行付款,或在遠期信用證中,承兌匯票後進行貼現。
  • 上市公司造假,怎樣處罰才會「真疼」?
    更有甚者,進行IPO上市造假以及股價造假等,嚴重損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  【緣何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屢見不鮮?究其緣由,主要在於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的不對稱性,以及投資者維權成本與維權收益的不對稱性。】
  • 國際金融科技實現國內信用證中文電子傳輸
    (封面新聞記者冉志敏)近日,首筆區塊鏈國內信用證開立和通知業務在交行上海市分行和揚州分行間成功辦理,這是交行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分行間國內信用證中文電子開立、實時通知、線上交單、影像審核等全流程業務功能,有效解決了此前國內信用證不支持中文電子傳輸,只能通過耗時長、效率低的郵寄方式處理的業務痛點
  • 紀偉傳律師說涉外第7期—信用證議付行的善意議付是否要實體審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第(四)項的規定,人民法院認定存在信用證欺詐的,應當裁定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的款項,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四)議付行善意地進行了議付。據此,即使存在信用證欺詐,在議付行已經善意議付之後,人民法院不得再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的款項。該規定的目的在於保護善意第三人。
  • 信用證是什麼?信用證有哪些分類?最全信用證科普文!
    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它是銀行的一種擔保文件,開證銀行對支付有首要付款的責任。信用證的分類有很多,粗略來分可以有以下幾種:A 根據信用證的單據或者信用證本身的要求來分:(1)以信用證項下的匯票是否附有貨運單據劃分為:跟單信用證及光票信用證。
  • 中國發布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公開審理兩宗備用信用證糾紛案件
    中國網12月18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孫雅婷)第二國際商事法庭今日在北京公開開庭審理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馬尼拉分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與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間的兩宗備用信用證糾紛案件。案件將擇日宣判。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愛滋病疫苗有很大的社會需求,韓利用這種期盼心理以欺詐手段浪費了數以百萬計美元的納稅人資金,他必須坐牢,以儆效尤。」檢察官尼古拉斯·克林菲爾德接受採訪時說。在很多國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後果常常十分嚴重因為學術造假就遭遇牢獄之災確實比較罕見。但韓東杓案並非孤例。
  • 兩則出口信用證糾紛案例介紹及經驗分享
    兩則出口信用證糾紛案例介紹及經驗分享案例背景韓國W銀行和I銀行向同一受益人分別開立A和B兩個即期付款信用證,貨物運至韓國,金額分別為116萬元和269萬元,貨物為人造毛皮女式風衣。本案中,信用證要求提單出具成「憑開證行指示」,產地證中顯示的收貨人是申請人,完全符合該條款要求,開證行提出的第一個不符點不成立。其次,申請人的名稱和地址已在發票上作為買方充分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