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把糕點鋪稱為餑餑鋪。「餑餑」一詞始於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後,市面上出現了以蒙古餑餑為主的民族食品。經營這種食品的稱韃子餑餑鋪。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上說:「瑞芳、正明、聚慶諸齋,此三處,北京有名者。」這三家都在前門外。此外,還有王府井大街路西的寶蘭齋,東四牌樓北的瑞芳齋,地安門外路東的桂英齋,西單牌樓北的毓美齋以及後來開業的稻香村南味糕點等都很有名。
然而您可能不知道,除了稻香村,北京還有幾家留存的老字號餑餑鋪。名氣雖然不如稻香村,但用料實在,味道一點也不比稻香村的差!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桂香村是1916年由江浙遷京的一家老字號企業,其自產自銷的南味食品均具濃鬱的江南特色,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由於桂香村悠久的歷史,吸引了不少的名人名家的光顧,梨園界袁世海、梅葆玖、李光;書畫界陳書亮、王遐舉、朱南揚、李濱聲都曾光顧企業並留下珍貴墨寶。袁世海老先生曾風趣的說:「我從三歲就吃桂香村的餑餑(糕點),桂香村的糕點就是好。」
桂香村的糕點品種沒稻香村的多,但扛把子的幾樣真好!用料精細、做工考究、綿軟酥脆,甩稻香村好幾條街!
【鮮花玫瑰餅】
玫瑰餅是桂香村的招牌,桂香村的玫瑰餡兒料特別講究。採自京西妙峰山,只選取每年五六月份的玫瑰🌹經過繁複的去蒂、精選、清洗、除澀、保鮮、消毒、脫水、加入砂糖醃製……等眾多工序,才能化繭成蝶製作成可口的餡兒料。
【果醬盒/葡萄奶酥】
果醬盒評價不錯,買了幾個,回來一吃,真的驚豔到了,酥軟度顛覆了我對果醬盒的印象,(原來在其它老字號買的都是硬幫幫)而且不很甜,果醬椰絲混合的味道真的不錯。
【蛋黃酥】
蛋黃酥又叫鴨蛋酥,外皮酥軟,裡面包裹著一整顆的鹹蛋黃,鹹甜口感剛剛好,吃完了很有滿足感。相比較下, 稻香村的蛋黃酥只能用「有個蛋黃的酥」來形容了....
【牛舌餅】
一直以來咱們都吃稻香村的牛舌餅,桂香村的牛舌餅味道和稻香村差不多,稻香村的是椒鹽的清香,它這裡是蔥油香,甜鹹搭配很適中,外皮酥脆。很好吃!
【棗泥餅】
這是小編很喜歡吃的一款點心,棗味兒很濃鬱,裡面餡料實在,但是沒有那麼甜膩,白嘴吃完了也不用喝水,這一點特別好!
小貼士
其他:其他的點心如法式司康、桃酥、蜜貢等都十分受大家喜愛!
地址: 新街口南大街139號(近慶豐包子鋪)
人均:24元
明崇禎三十年(1640年),來自南京的回民小販劉大順,帶著全家在當時市井繁華的通州鎮落腳謀生他先是在通州城內走街串巷挑擔叫賣,專門製做經營糖火燒。
大順齋的糕點真的很好吃。稻香村的糕點雖然已經成為了北京老字號的標誌,但產品的品質卻也形式大於品質了。大順齋很樸質,包裝簡約,點心也貨真價實。
【糖火燒】
大順齋糖火燒算的上是京城一絕!酥鬆綿軟、味道香甜、食而不膩。芝麻醬和紅塘對人體又有溫補作用,所以各族民眾老幼皆宜,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
麻醬排:麻醬足,層次又多又酥,上面還有很多芝麻提味兒,即使是糖尿病人,也可以偶爾少吃一些當作零食。
核桃酥:千層酥夾裹著核桃碎麻醬類的餡料,酥軟香甜口感~
小貼士:
其他推薦:排叉、棗泥酥皮、薩其馬、五子餅、牛舌餅
地址:
牛街店:5號牛街清真超市內
通州店:新華大街238號(近新華大街公交車站)
人均:25元
「富華齋餑餑鋪」是宮廷御廚後人王希富先生所開的營生。這不是一家老字號,卻是一家申請了非遺的點心鋪!這裡的每一塊糕點都是智慧的結晶,每一塊糕點都充滿愛的傳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向祖先的智慧,向北京致敬!
【芸豆卷】
芸豆卷算是老北京大眾小吃了,宮廷裡也有,芸豆卷同羊脂玉般美貌,入口清涼綿潤,既有山楂的酸甜又有芝麻的香味,不會過分甜膩。
【自來紅 自來白】
這是老北京傳統的月餅,因為皮色不同叫法不同。餡兒裡都是各種果仁冰糖為主,自來白多加了橘餅更具風味。
【宮廷玫瑰餅 / 孫尼額芬白糕】
宮廷玫瑰餅用的玫瑰都是每年5、6月採購來的鮮玫瑰醃製,用純玫瑰絲當餡兒裹在薄如紙張的油酥皮裡烤制而成。
如花朵一般圖案的糕點是孫尼額芬白糕:在滿語裡孫尼額芬就是白糕的意思,這是一道幾近失傳的糕點,又在這裡重見天日了。表面用果料點綴小花,吃起來有奶香味。
【果子乾】
除了各種餑餑,店裡還提供一些老北京甜品,果子乾是咱們小時候一到夏天就會吃的解暑甜品,用了柿餅杏幹泡出來,再加上藕片,澆上糖桂花汁攪拌冰鎮。
【杏仁豆腐】
也是一道宮廷甜品,主要用甜杏仁磨漿後加水煮沸,待冷凍凝結之後切塊而成。滋味清甜,消暑解膩。
小貼士
其他推薦:玫瑰豆蓉酥、豌豆糕、三清茶、五毒餅、玫瑰燒餅
地址: 新街口街道護國寺街85號護國新天地一層臨街
人均:56元
桂順齋源是一家源自於天津的清真點心老字號,地位相當於稻香村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是回族人劉珍於1924年始創,是一個擁有80年歷史的清真糕點店鋪。點心分兩大類,有糖和無糖的,都是用素油製作的。統一包在紙裡,然後打包拎走,很有過去舊時的感覺~
【津白皮】
小時候最愛的白酥皮,皮兒酥,色兒白,點心都是用紙包的,吃得時候總是要一手接著一手拿著點心,咬下去就是悉悉嗦嗦的碎末散下來,甜甜的清香~
【蜜三刀】
桂順齋的蜜三刀做的很地道,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還有一股芝麻香味兒。而且吃著不膩。
【蝦米酥】
蝦米酥是一種白皮糕點。外皮酥脆,有濃鬱的香油味兒。內餡是半個圓環的樣子,覺得很可愛,山楂味的,不會太甜。
【玫瑰糕】
玫瑰糕的味道有點像綠豆糕,多了底層的果仁坯,口感更豐富,上層糖沙沙的入口即化,下層微脆有咀嚼感。不過這是桂順齋最甜的點心,大家不要多吃~
【拿破崙】
桂順齋的拿破崙特別好吃!相比較下稻香村的太膩,義利的又太幹,這裡的料多塊兒大,滿滿的核桃和葡萄乾,層層分明的口感,甜而不膩的奶油夾餡兒~
小貼士
其他推薦:江米條、奶皮酥、糖火燒、蜂蜜蛋糕等
地址: 西花市大街50號(近花市清真寺)
人均:33元
說起來,桂香春當年也和稻香村齊名,成立於1984年。 早年間,清真的點心就屬桂香春了。現在進去還是保留老舊的裝修風格,很有年代感,服務員也和義利一樣都是大姐們,一個個說話乾脆利落,辦事麻利、熱心腸。 愛吃清真的可以去溜達溜達~
【一品燒餅】
一品的餡兒是棗泥的,還有椒鹽燒餅,椒鹽的有點兒像牛舌餅的。 燒餅賣相不錯,外皮酥脆,芝麻多多。
【山楂糕】
山楂糕外皮很韌性,內裡軟軟,酸甜可口,吃不夠
【果醬盒】
果醬盒真厚實,喜歡這種咬下去的口感,夾心也不錯,餡兒大,也不太甜,適合家裡老人吃。
小貼士
其他推薦:綠豆糕、果丹皮、煎餅、重陽花糕、薩其馬
地址:西便門外大街3號(近南禮士路站)
人均:27元
稻香春創始於1916年,創始人叫張森隆,又名春山,江蘇丹徒縣人。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是京城久負盛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稻香春的蛋糕類點心很好吃,很壓秤,不是很甜,裡面的果仁給的很多。點心的價格比稻香村的稍微便宜些,連鎖店也不太多,但是能感覺到踏踏實實用心去做。
稻香春主營南方風味的點心,各種雜貨、醬貨、熟食、調料之類的也在經營,屬於一家綜合性的店鋪。
小貼士
推薦點心:椰方、桃方、五仁月餅、蛋黃酥、椒鹽大餅
地址:和平裡西街1號樓(地鐵和平裡北街站A1出口旁)
人均:35左右
正經開了一百多年的老字號,好幾輩人的記憶。一排排的貨架子還都是老式的模樣,店員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帶著眼鏡穿著制服熟練的裝點心上秤稱重,過程既有儀式感又懷舊滿分。他家的果子麵包、麻醬威化、菊花瓣酥之類的都是咱們熟悉的老吃食了,又實惠又好吃!
【果子麵包】
【麻醬威化】
【巧克力熔巖蛋糕】
【菊花瓣酥】
【各種點心】
小貼士
其他推薦:維生素麵包、拿破崙、乳酪麵包
地址:北京2多家分店,就近購買
人均:32元
前兩天看新聞,聽說中關村茶點重新開門迎客了。這家西點鋪子,身世可是大有來頭。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科院為了照顧海外學者和蘇聯專家的飲食口味,特批了這家國營點心店,不少中科院專家比如郭沫若、錢三強這些老學者都是這裡的常客。
當年為確保口味正宗,郭沫若親自點名,把天津大磨坊主廚景德旺請到北京。就連黃油都是特批的,奶油卷、蝴蝶酥還有咖喱角,還有那濃濃的國營範兒,至今都還有不少老人念念不忘。
【蘋果派】
店裡大部分點心都是提前稱重裝好袋按袋賣的,蘋果派是少數可以散賣的,吃的少的可以買方形的小塊。核桃打底,餡料給的也一點不含糊,就是有點甜,吃多了膩歪。
【咖喱角】
10元一個的咖喱角是必點,一定要買剛出鍋的,趁熱吃!裡面的蛋白,雞肉,咖喱餡料融合的非常好,外皮也特別酥。放涼了之後餡兒就糊住了。
【黃油排/核桃排】
黃油排中間有果醬夾心,核桃酥表面的堅果碎很結實,吃的時候叉子要用力鑿下去才行。
【奶油卷】
奶油卷的奶油都是動物黃油,一口咬下去那酥脆帶著糖粒的外皮配上香濃的牛油,那味道真是吃了一口永遠都忘不掉。
【蝴蝶酥】
表面一層糖,但是意外的吃起來不太甜,很酥脆,帶著香味兒,作為零食吃一口就停不下來!
小貼士
其他推薦:松花蛋糕、起子餅、馬蹄酥、椰蓉糕
地址:中關村北一街18樓(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側門對面)
人均:57元
原來除了稻香村,
北京還有這麼多好吃的餑餑鋪!
以後逢年過節買點心再也不用排大隊了!
帶上我們這條微信一起吃個遍吧!
點一個小編工資加5毛!
商務合作請聯繫
電話:18122368127
微信:gz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