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節日,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似乎冥冥中註定一般,好消息在新曆三月的尾巴到來,卻又接軌農曆的三月。既是結束,也是新生。
草長鶯飛三月三,一個美好而詩意的節日。適合認真相愛,緩慢生活!三月三,生軒轅,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日子,相傳中華民族文明始祖軒轅黃帝在這天誕生。
上巳節,也是人們冬季過後迎接新氣象到來的一個重要節日,驅除舊時的邪氣,洗去積累的汙垢,迎接著美好的新時期到來,期待著新生命到來。代表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巍巍具茨山,悠悠溱水河。5000多年前,中華民族文明始祖軒轅黃帝帶領中華先民肇始了綿延至今的華夏文明,薪火相傳,世代景仰,感受中華民族「根」的凝聚力。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上巳節還是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之一。前文《詩經·鄭風·溱洧》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情景。男女青年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這一天,是古代漢族少女舉行成人禮的日子,叫「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採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遊玩。
其實,在三月三裡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在漢族風俗蕩然無存。不過少數民族中的壯族在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
芳芳歇去,綠樹陰陰,時令已至暮春梧桐盡染青翠,薔薇綴滿枝頭,春天最美好的一個節日 ——上巳節,蹁躚而至。曲水流觴是上巳節的一種娛樂活動,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以此祈福消災。
人間最美三月天,上巳節,承載詩詞歌賦,包孕風俗人情,映照文化之光,它意義厚重,內涵深廣,這樣的節日,不能忘記,亦不敢忘記。2020年春的喜悅,已經到了,願大家安康,一帆風順!驅除邪氣,迎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