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CR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

2020-12-17 生物谷

  三、PCR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

  BCR的交聯可以激活多種酪氨酸激酶,引起許多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底物有Igα和Igβ鏈、LC的γ1和γ2異型、p21ras蛋白以及PI-3K等。這些分子發生要酪氨酸磷酸化後可被激活,從而介導信號的傳導。B細胞活化過程中涉及到多種磷脂醯肌醇的產生及其調節(圖8-16)。其中某些磷脂醯肌醇產物主要參與信號傳遞,如IP3為一種第二信使,引起胞漿內Ca2+濃度升高,激活Ca2+濃度升高,激活Ca2+依賴的蛋白激酶。3,4-二磷酸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3,4-bisphosphate,PtdIns(3,4)P2]及3,4,5-三磷酸磷脂醯肌醇[PtdIns(3,4,5)P3]均可以充當第二信使,在體外可激活PKCζ異型。

  BCR交聯後通過PI-3K和PLC二種酶介導的不同的信號轉導途徑調節磷脂醯肌醇的產生,產生不同種的磷脂醯肌醇可分別激活下遊的信號蛋白,使得信號逐級傳遞,最終引起B細胞的活化、增殖,並發揮其生物學功能。

圖8-16 不同磷酸化磷脂醯肌醇的產生及調節

  註:PtdIns:磷脂醯肌醇

  PtdIns3P:磷脂醯肌醇3磷酸

  PtdIns4P:磷脂醯肌醇4磷酸

  PtdIns(3,4)P2:3,4-二磷酸磷脂醯肌醇

  PI-3K:磷脂醯肌醇3激酶

  PI-4K:磷脂醯肌醇4激酶

  PtdIns(3,4,5)P3:3,4,5-三磷酸磷脂醯肌醇

  Ins(1,4,5)P3:1,4,5-三磷酸肌醇

  PLC:磷脂酶C

  DAG:二醯基甘油

相關焦點

  • 植物鈣離子信號轉導途徑20年的研究歷程
    其它研究發現雖然CBL–CIPK的相互作用不依賴於Ca2+,但是激酶複合物的活性及對信號轉導途徑下遊靶基因的調控確實依賴於Ca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的研究都是體外實驗,需要體內實驗進一步研究。這些相互作用為CBL–CIPK與植物其它信號轉導途徑關聯提供了可能性。就是可以進行此種磷酸化的激酶之一。 (5)CIPKs對CBLs的磷酸化CIPK可以對CBLs磷酸化,因此二者可以相互調控對方的活性。CBLs結合CIPKs可以激活CIPKs,同時CIPKs磷酸化CBLs也可以強化CBLs的功能。
  • 特約綜述 | 生長素信號轉導研究進展
    對生長素信號的研究主要包括 3 個方面:一是,生長素的合成和代謝[5];二是,生長素的極性運輸[6];三是,生長素的信號轉導。生長素的合成和極性運輸控制著植物不同組織的生長素水平。生長素由色氨酸作為底物起始,經多條途徑進行合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吲哚-3-丙酮酸(Indole-3-pyruvate,IPA)合成途徑[7]。
  • Abl和Canoe/Afadin介導三細胞交界處的機械轉導
    Abl和Canoe/Afadin介導三細胞交界處的機械轉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10:17 美國斯隆凱特林研究所Jennifer A.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植物運用一個被稱作SOS途徑的鈣依賴蛋白激酶途徑介導鹽脅迫信號和Na+的耐受性(Zhu,2002)(圖2)。在這個途徑中,EF鈣結合蛋白SOS3感應鹽脅迫介導的胞質鈣信號,SOS3與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SOS2相互作用並激活SOS2。SOS3主要在根中表達,SOS3的旁系同源蛋白SCa BP8/CBL10則主要在地上部表達,與SOS3的功能類似(Quan et al.,2007)。
  • 科學家揭示胺基酸調節新信號轉導機制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葡萄牙裡斯本大學、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澳大利亞薩爾茨堡大學等處的科研學者開展合作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胺基酸調節雄性配子體和雌蕊組織之間全新的信號轉導機制
  • 第 17 章 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機制
    (二)受體結合配體並轉換信號1、細胞內受體能直接傳遞信號或通過特定的途徑傳遞信號2、膜受體識別細胞外信號分子並轉換信號(三)受體與配體的相互作用具有共同的特點:高度專一性、高度親和力、可飽和性、可逆性、特定的作用模式
  • 科研人員發現介導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的信號通路
    新華社上海7月8日電(記者仇逸)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轉移研究所高華教授領銜的研究組與國外科研人員合作,發現基因TM4SF1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可促使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復發,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權威學術雜誌《細胞》上。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9-3(離子脅迫信號-3)
    PP2C通過去磷酸化作用負調控蛋白激酶級聯信號系統,參與細胞周期、脅迫信號轉導、基因轉錄、蛋白質翻譯及翻譯後修飾等細胞活動過程。此外,SOS2與2C類蛋白磷酸酶ABI2相互作用,也使SOS2處於非激活狀態。
  • PCR ARRAY應用——信號通路篇
    ·案例一:WNT信號通路PCR ARRAY·案例二: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和炎性細胞因子PCR ARRAY·案例三:小鼠TGF-β/BMP信號通路PCR ARRAY使用晶片: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PCR ARRAY和炎性細胞因子PCR ARRAY案例三TGF-β途徑介導阿黴素(DOX)對心肌內皮細胞的作用文章信息
  • ...報導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代謝環路增強受體跨膜信號轉導的新機制
    報導B細胞免疫突觸中具有時空特異性的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水解與再生代謝作用形成的正反饋環路(feed forward loop),有力地促進抗原受體(BCR)跨膜信號轉導和細胞活化的新機制,為相關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B淋巴細胞作為抗體免疫應答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守衛著人類的健康,其免疫活化是啟動體液免疫反應的關鍵步驟。
  • 科研動態|骨鈣素在脂肪細胞中的能量調節信號通路預測,為骨鈣素抵制肥胖提供新思路
    Wnt/β-Catenin信號途徑。脂肪組織作為重要的能量代謝器官,受多種信號途徑的控制,包括骨鈣素和經典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研究背景:骨骼不但在運動、保護器官以及維持鈣磷穩態等方面發揮重要功能,還作為一種分泌器官合成並分泌骨鈣素。骨鈣素可以作用於胰腺、脂肪、肌肉,睪丸,大腦等器官,參與動物體內能量代謝、雄性生殖、大腦發育等生理過程。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小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Linda Partridge教授團隊2017年10月發表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雜誌上,題為「Good Ol』 Fat: Links between Lipid Signaling and Longevity」的綜述文章,文章對脂質信號轉導通路與壽命的相關性研究進行了回顧和綜述。
  • BEBC科研人員研究揭示整合素團簇生存時間依賴的細胞力學信號轉導機制
    該研究建立了整合素團簇(integrin cluster)依賴的細胞力學信號轉導模型,探討了細胞通過整合素團簇將力學信號轉導為生化信號的過程及其分子機制,從細胞骨架牽張力作用下整合素團簇生存時間的角度揭示了基質剛度依賴的細胞黏著斑激酶磷酸化水平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理解「應力-生長」理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研究成果也被《Science Advances》特別推薦在其主頁上。
  • 上海生科院揭示基因轉錄延伸調控的乙烯信號轉導機制
    乙烯作為重要植物激素,其信號轉導途徑在多個層次上受到調控,使得植物能夠在多變的環境下做出相應的動態反應以利於生存。乙烯信號傳遞的研究,不再僅限於信號組分之間的作用,而是擴大到調控組分與信號元件的複雜活動。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1(ABSTRACT)
    Core stress-signaling pathways    核心應激信號(轉導)通路Core   核心/主要     stress   脅迫   signaling   發信號    stress-signaling   脅迫信號,應激信號(轉導)   pathways   途徑,通路protein kinases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10(Osmotic Stress Signaling)
    DOI: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6.08.029被離子脅迫支配了三天,我們終於進入了新的內容,滲透脅迫信號轉導
  • Science: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布爾希爾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稱他們發現了G蛋白-PLC複合物的精密分子結構,並揭示了這條信號途徑的機制。研究論文發表在世界知名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目前經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一半以上的藥物都是直接或間接靶向G蛋白偶聯受體。
  • 中樞神經醯胺信號傳導介導肥胖引起的性早熟
    中樞神經醯胺信號傳導介導肥胖引起的性早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3:26:51 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和雷納索非亞大學醫院Manuel Tena-Sempere和Juan Manuel Castellano
  • 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尋找效應分子在宿主細胞中的靶蛋白並闡明其作用於靶蛋白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生物化學機理對了解病原菌致病機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可能促進我們對真核細胞本身信號轉導機制的進一步理解。
  • PNAS | 蘭州大學在BAK1介導的植物免疫信號調控過程取得進展
    PTI通路中的宿主對PAMP的識別以及信號轉導的起始除去特異的受體外還需要膜上的共受體參與調控。擬南芥BAK1(BRI1 Associated Receptor Kinase 1)是一類LRR-RLK(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從屬於包含5名成員的SERK家族,其最早在BR信號受體研究中鑑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