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2021-01-12 科學網

 

今年9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研究組在Nature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期這一研究組又再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的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κ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κ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邵峰博士,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張麗,其他研究人員包括研究生徐浩和博士後崔霽欣,技術員陳靜,胡麗燕和柳麗萍、研究生鞏一南和周豔以及博士後陸秋鶴和葛建寧;蛋白質組中心的丁小軍和陳涉也參與了部分研究工作。此項研究得到科技部973和北京市科委資助課題的資助,完全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尋找效應分子在宿主細胞中的靶蛋白並闡明其作用於靶蛋白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生物化學機理對了解病原菌致病機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可能促進我們對真核細胞本身信號轉導機制的進一步理解。

 

許多病原細菌在感染過程中都能有效地抑制宿主細胞中起抗感染作用的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邵峰實驗室一直對病原菌如何拮抗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感興趣。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對NF-kB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依賴於其三型分泌系統分泌的NleE 效應蛋白。

 

在這項研究中,邵峰研究組首先通過一系列的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NleE能直接作用於宿主細胞中NF-kB信號通路中的關鍵信號轉導分子TAB2/3。在正常的由細菌感染所誘導激活的NF-kB信號轉導過程中,TAB2/3 的功能是通過感受來自上遊 Toll樣受體複合物產生的泛素鏈信號,從而激活TAK1-TAB1-TAB2/3複合物中TAK1分子的激酶活性並實現對下遊信號通路的激活。TAB2/3感受泛素鏈信號的功能是通過其C端保守的鋅指結構域(NZF domain)直接結合泛素鏈而實現的。

 

在進一步的生物化學實驗分析中,邵峰研究組發現NleE 效應蛋白具有一種全新的甲基轉移酶的活性,這種甲基轉移酶能特異性地修飾TAB2/3鋅指結構域中一個螯合鋅離子的半胱氨酸。這種新穎的修飾作用導致NZF結構域中鋅離子的離去和該結構域的構象變化。無論是在體外的重組實驗還是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的細胞中,被NleE效應蛋白甲基化修飾的TAB2/3都徹底喪失了結合泛素鏈的功能。NZF結構域是一類廣泛存在的鋅指結構域,存在於其它許多蛋白中。

 

在後續的實驗中,邵峰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如將TAB3的NZF結構域替換為能夠被NLeE甲基化的、來自酵母Vps36蛋白的NZF結構域,由這種嵌合蛋白介導的NF-kB信號轉導仍然能夠被NleE 所抑制。相反,當用其它不能被NleE 甲基化修飾的NZF結構域替換TAB3的NZF結構域時,這樣的嵌合蛋白介導的NF-kB信號轉導就不再受NleE所抑制。 這些實驗有力地說明了NleE確實是通過甲基化修飾TBA2/3鋅指結構域中的半胱氨酸而實現對宿主NF-kB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的。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一種新的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機制,更為重要的是,這篇文章也首次報導了半胱氨酸甲基化作為一種新的翻譯後修飾在調節信號轉導中起關鍵作用。鑑於鋅指結構域是一種最為廣泛存在的結構域,同時正是由於鋅離子的螯合作用才使得TAB2/3中的半胱氨酸能夠被NleE所甲基化,這項研究發現也暗示真核細胞本身的蛋白也很有可能存在半胱氨酸甲基化這種翻譯後修飾和調控機制。

 

另外,最近在NF-kB信號通路的研究中存在一個到底是線性泛素鏈還是Lys63連接的泛素鏈哪個更為重要的爭論, 鑑於TAB2/3隻感受Lys63連接的泛素鏈並且NleE對NF-kB通路中的其它泛素鏈結合蛋白沒有修飾作用,這項工作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說明了Lys63連接的的泛素鏈確實對NF-kB信號轉導至關重要。(來源:生物通)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Nature:邵峰等腸道致病菌毒力效應蛋白研究獲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腸道致病菌毒力效應蛋白NleB家族通過N-乙醯葡萄糖胺單糖基化修飾宿主死亡結構域中一個保守的精氨酸抑制死亡受體介導的炎症和死亡信號通路,促進病原菌在宿主體內的生存和繁殖。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將毒力效應蛋白「注射」到真核細胞內,從而阻斷或調節宿主的各種信號通路,是常見革蘭氏陰性致病菌感染和致病的重要機制。
  •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發現利用小分子ACA靶向TGF-β信號通路,可...
    2020年8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和海南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小分子,它通過靶向TGF-β信號通路,在組織培養物和小鼠體內抑制包括SARS-CoV-2在內的多種不同病毒。通過鑑定出多種病毒成功感染所依賴的一種宿主細胞途徑,這一發現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靶標。
  • PNAS | 蘭州大學在BAK1介導的植物免疫信號調控過程取得進展
    該系統能夠激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實現對病原物的基礎抗性;第二層則是通過位於細胞內抗病基因編碼的多態性抗病蛋白(R Protein),直接或間接識別病原效應蛋白(Effector)來完成。該系統能夠觸發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實現更為專一且強烈的免疫反應(通常體現為過敏性反應引起的細胞死亡)。
  • Cell:揭示病原菌對宿主蛋白進行新型泛素化修飾的分子機制
    在與宿主的長期博弈過程中,病原菌進化出了多種方式來幹預宿主的泛素修飾系統,從而達到增強侵染效率和逃避免疫監視的目的。以往報導的泛素化修飾(不論是宿主自身的,或是病原參與的),均是通過經典的E1-E2-E3三酶級聯反應進行催化。而近期鑑定的來源於嗜肺軍團菌的SidE家族卻可以對多種宿主蛋白進行非典型的泛素化修飾。
  • The Plant Cell:張躍林等揭示MEKK1-MKK1/MKK2-MPK4蛋白激酶通路...
    在與病原菌的長期抗爭過程中,植物進化出了複雜的先天性免疫系統。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所誘發的免疫反應是植物的第一道免疫防線,而植物的抗性蛋白(R)可識別病原菌的毒性蛋白,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MAPK信號通路在植物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功能。PAMP受體下遊有一條重要的MAPK級聯信號通路:MEKK1-MKK1/MKK2-MPK4。
  • MAPK信號通路學習筆記分享
    該中間環節包括支架蛋白組成的複合物Grb2-Sos以及小G蛋白Ras。Ras作為小G蛋白在結合GTP和GDP之間轉換結合GTP起到激活Raf的作用,結合GDP信號處於關閉狀態。Ras的活化收到Grb2-Sos的調控。ERK作為控制細胞增殖的重要通路,多一層調控少一層失控,是生物體適應環境的結果。ERK信號的MAPKKK是Raf,MAPKK是MEK1/2。
  • 修復GPCR,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新策略?
    而近期的研究表明,以參與促進炎症後組織修復的特定 G 蛋白偶聯受體(GPCR)為靶點,或可成為治療腸道炎症疾病的新策略。縮寫詞:GPCR,G蛋白偶聯受體;SPM,特異性促炎症消退介質;TNF,腫瘤壞死因子。
  • 【學術前沿】 阻斷天然免疫或可治療「漸凍症」——STING抑制劑有...
    在4%的家族性ALS患者中存在TDP-43突變【1】,儘管TDP-43是一個定位與細胞核的DNA/RNA結合蛋白,但在於幾乎所有散發性ALS患者的神經元中都存在TDP-43在細胞質中的累積【2】。因此,TDP-43在細胞質中的累積也成為ALS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一特徵與ALS患者的神經炎症性細胞因子表徵相關聯,主要表現為NF-kB和I型幹擾素信號通路的升高【3,4】。
  • 全基因組篩查冠狀病毒宿主因子網絡
    這些篩查發現了具有泛冠狀病毒性和病毒特異性功能作用的宿主因子和通路,包括主要依賴於糖胺聚糖生物合成、SREBP信號傳導、BMP信號傳導和糖基磷脂醯肌醇合成的通路;也發現了感染需要幾種表徵較差的蛋白質。此外,我們確定了含有VTT結構域的蛋白TMEM41B是SARS-CoV-2和三種季節性冠狀病毒感染必需的。
  • 自噬+AMPK信號通路文章解讀
    在文章(策略篇)S5E07:信號通路研究策略三步驟中,我們總結了信號通路研究的四個層面和三個步驟:從效應到通路,從通路到分子
  • 人腸道病毒D68蛋白酶2A靶向TRAF3破壞宿主天然免疫應答機制
    腸道病毒的非結構蛋白2A蛋白酶(2Apro)是協助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的關鍵蛋白。王濤團隊發現在感染EV-D68後,2Apro可顯著抑制SEV誘導的Ⅰ型幹擾素反應。進一步研究發現,2Apro能夠分別在HeLa和HEK293T細胞中切割TRAF3的C端區域,切割後得到的條帶大小為40 kDa左右。
  • 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可被阻斷?
    新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引發的S蛋白。闡新冠病毒通過哪些細胞因子進入可能會提供病毒傳播的見解並揭示治療靶標。 一項新研究通過新冠病毒結合SARS-CoV受體ACE2進入而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用於S蛋白引發,批准用於臨床的TMPRSS2抑制劑可阻止其進入,可能成為治療選擇。
  • 生物物理所等在STING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課題組發現,STING作為天然免疫抗病毒信號接頭分子,將病毒感知受體和IRF3激活、I型幹擾素產生聯繫起來。後來的研究還發現,E3泛素連接酶RNF5與STING相互作用,並負調節病毒觸發的下遊信號通路。北京大學蔣爭凡教授課題組報導了STING引起I型幹擾素產生的信號通路激活需要STING二聚化。
  • 骨細胞TGF-β信號通路介導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穩態的機械感受性調控
    TGF-β信號通路對關節穩態的作用被認為是「組織/細胞類型特異性」以及「非線性」的,此外,其活性改變對關節穩態的作用敏感而複雜,尚需更加嚴謹的研究進一步闡明。        骨細胞(Osteocytes)特異性TGF-β信號通路改變對OA的作用研究尚較少,也是本文最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