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發現利用小分子ACA靶向TGF-β信號通路,可...

2021-01-07 生物谷

2020年8月23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和海南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小分子,它通過靶向TGF-β信號通路,在組織培養物和小鼠體內抑制包括SARS-CoV-2在內的多種不同病毒。通過鑑定出多種病毒成功感染所依賴的一種宿主細胞途徑,這一發現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靶標。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ruses harness YxxØ motif to interact with host AP2M1 for replication: a vulnerable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target」。

圖片來自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a7910。

包括SARS-CoV-2、HIV、寨卡病毒和甲型

禽流感

病毒在內的新型病毒可能會給科學家們帶來獨特的挑戰,這是因為病毒與它們的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會推動進化上的變化,從而使得病毒和宿主的反應多樣化。為了在這場軍備競賽中保持領先,科學家們尋找了許多宿主-病毒相互作用中常見的進化保守機制,以便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為了研究TGF-β信號通路是否可以作為對抗眾多病毒的抗病毒療法的靶點,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袁碩峰(Shuofeng Yuan)及其同事們對之前發現的該信號通路的抑制劑進行了篩選。他們發現一種這樣的化合物,即小分子N-(p-Amylcinnamoyl)anthranilic acid(簡稱ACA),在組織培養物和小鼠中都成功地抑制了甲型流感病毒、MERS-CoV、SARS-CoV-2、HIV、腺病毒和兩種小RNA病毒(picornavirus)。

他們還發現,ACA通過阻斷AP2M1和許多病毒蛋白中存在的胺基酸基序YxxØ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這種抑制作用。AP2M1是AP2接頭複合體中的一個亞基,已知與TGF-β信號通路相互作用。

阻斷這種宿主-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幹擾了病毒成分的正確亞細胞定位,從而抑制了生產性感染(productive infection)。這些發現指出了一種治療病毒性疫情爆發的靶點和潛在廣譜療法,包括當前的COVID-19大流行。(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Shuofeng Yuan et al. Viruses harness YxxØ motif to interact with host AP2M1 for replication: a vulnerable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target.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a7910.

2.Targeting a conserved cell pathway may offer treatments for numerous viruses, including SARS-CoV-2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8/aaft-tac081420.php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TGFβ2在食管癌轉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靶向幹預策略
    近日,暨南大學腫瘤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何慶瑜教授、李斌研究員、許雯雯副研究員在Advanced 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Direct targeting of CREB1 with imperatorin inhibits TGFβ2
  • 骨細胞TGF-β信號通路介導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穩態的機械感受性調控
    他們通過一系列體內外實驗證實:骨細胞TGF-β信號通路對於損傷相關機械敏感性應答是必需的,而骨細胞可通過調節軟骨下骨穩態以維持軟骨的健康。以往研究發現,骨細胞TGF-β信號抑制所導致的「陷窩周圍/微管重塑抑制」對骨小梁體積、骨骼質量等指標具有不良影響,而這些指標對於軟骨穩態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猜測骨細胞(Osteocytes)TGF-β信號通路對軟骨穩態具有潛在調控作用。同時, TGF-β信號通路在骨骼-力學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也已被廣泛報導,也豐富了其對於關節穩態調節的機制。
  • Science子刊揭秘:抑制腫瘤復發的秘密武器——β受體阻滯劑
    在12月2日發表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項研究中,阿斯利康和Wistar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腫瘤細胞的再激活依賴於中性粒細胞和應激激素,而且用β受體阻滯劑可防止小鼠腫瘤細胞再激活。這為延遲或預防腫瘤復髮帶來了有希望的治療策略。
  • 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張青主任團隊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曉濤教授團隊聯合在Nature子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影響因子8.236
  • 2018年11月30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4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doi:10.1126/science.aao379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
  • Science子刊:1歲菌群被"修正",剖腹產兒也不易哮喘
    Science子刊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並揭示了這些細胞互作以驅動ALF發展的機制;③ 在ALF中,腸道菌群可通過介導TLR信號通路,進一步激活MYC依賴性的星狀細胞、內皮細胞、Kupffer細胞的轉錄程序;④ 藥物阻斷MYC或上遊的TLR信號,或通過抗生素去除腸道菌群,可緩解小鼠的ALF表型;⑤ ALF患者的肝臟MYC表達上調。
  • 2020年1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這些發現表明CARVac可用於改善CAR-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這就為利用CAR-T細胞治療難以治療的實體瘤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然而,這些結果是在臨床前模型中實現的,它們是否在人體中也是如此,還有待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加以驗證。
  • Science子刊:利用病毒模擬藥物協助免疫系統靶向殺死狡猾的癌細胞
    2020年10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像病毒一樣激活人體自然防禦系統的藥物也可能使得某些隱形的黑色素瘤對免疫系統可見,從而使得免疫療法更好地靶向它們。
  • Nature子刊-綜述巨著| 當腫瘤遇上耐藥,我們都採用了什麼策略?藥學...
    以前大部分的抑制劑是可逆的,科學家腦洞大開,是否可以利用激酶中具有親核功能的基團比如巰基,設計含有親電基團的共價抑制劑呢?於是第二代共價EGFR抑制劑橫空出世,如阿法替尼和達克替尼,被開發用於治療EGFR~(L858R)突變和T790M耐藥突變的NSCLC患者。
  •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05:37 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Danwei Huangfu課題組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ichael A.
  • 探索mTOR信號通路創新療法 Navitor公司打造多款小分子化合物
    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酵母中找到了雷帕黴素的作用靶點,取名TOR,不久後,又在哺乳動物中發現了與酵母TOR結構和功能相對應的哺乳動物TOR,並且稱之為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
    原標題: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阻斷DHCR7活性後,能在降低膽固醇的同時促進7-DHC累積,最終增強了一型幹擾素(如IFNβ)的產生水平,從而有效阻止病毒感染。
  • Science子刊:科學家發現介導癌細胞關鍵生命活動的蛋白質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目前的證據表明,靶向RUVBL1-RUVBL2具有治療癌症的潛力。RUVBL1-RUVBL2是伴隨R2TP的能量引擎。R2TP複合物有一個能量引擎,一個由ATP酶RUVBL1和RUVBL2組成的環,可以利用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生成ADP。在這個能量產生機制中,ATP酶捕獲細胞內的ATP,並不斷釋放ADP作為廢物和能量。科學家們發現,在RUVBL1和RUVBL2形成的環中,ATP結合位點的通路被完全阻斷,ATP或ADP滯留在環內,從而阻礙了能量的交換和電機的工作。
  • 靶向澱粉樣前體蛋白,Posiphen可治療唐氏症候群
    靶向澱粉樣前體蛋白,Posiphen可治療唐氏症候群 2020-09-28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布爾希爾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稱他們發現了G蛋白-PLC複合物的精密分子結構,並揭示了這條信號途徑的機制。研究論文發表在世界知名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目前經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一半以上的藥物都是直接或間接靶向G蛋白偶聯受體。
  • 尹慧勇組發現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B調控肝癌Akt信號通路新機制
    PI3K-Akt信號通路在多種腫瘤中高度激活,其調控機制受到廣泛關注;同時,抑制Akt的活性被認為是一種抗腫瘤的重要策略,多種小分子化合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然而,調控肝癌代謝重構的上遊信號通路尚未明確。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全身和肝特異敲除ALDOB的小鼠腫瘤組織中觀察到Akt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激活。在體外細胞實驗中發現Aldob顯著降低Akt磷酸化及其激酶活性,抑制細胞增殖、葡萄糖攝取與代謝。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Aldob通過直接結合Akt來抑制其激酶活性。
  • Science advance:科學家揭示乳腺癌病人為何抵抗HER2靶向藥物
    2015年7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發現HER2二聚體在一小群休眠的SKBR3乳腺癌細胞中發生缺失,這一群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可能在靶向HER2的抗體治療過程中促進了乳腺癌細胞對此類抗體藥物的抵抗
  • Science:利用小分子SMARt-420逆轉結核分枝桿菌的抗生素耐藥性
    2017年3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法國、比利時和瑞士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方法逆轉對一種用於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藥物產生的耐藥性。在他們發表在2017年3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的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他們如何篩選激活用於活化ethionaide的不同通路的化合物。
  • Nature子刊:「餓死」癌細胞又有新招!從胺基酸代謝入手
    現在,《Nature Medicine》期刊又提供了一種通過阻斷營養而消滅癌細胞的「妙招」: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一種新型的化合物,能夠切斷腫瘤胺基酸代謝通路,從而抑制腫瘤生長。「不同於正常的健康細胞,腫瘤細胞需要特別的代謝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