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經濟導報 山東財經報導
記者 | 王雅潔
「你特別,我來電,我們一起特來電。」
充電樁「一哥」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來電」)終於迎來分拆上市。日前,青島證監局官網披露,特來電已於12月2日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銀河證券。
山東財經報導注意到,在成功打造創業板第一股後,於德翔的又一造富計劃浮出水面。第一次造富,令於德翔百天「速成」9億元身價,而第二次造富也令業界頗具期待。
01
充電樁「一哥」
在公布輔導信息之前,創業板上市公司特銳德(300001)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啟動分拆子公司特來電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特銳德持有特來電81.2%股權 ,分拆上市完成後,特銳德仍將控股特來電。
公開信息顯示,特來電前身是青島特銳德汽車充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9月,註冊資本8.899億元,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運營及網際網路的增值服務。
採用網際網路思維,特來電創新電動汽車充電商業模式,通過大系統賣電、大平臺賣車、大共享租車、大數據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客戶電商,致力打造充電網、車聯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的新能源網際網路。
成立六年,特來電迎來業務高速發展期。
來自官網數據顯示,目前特來電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88個城市成立了合資或全資子公司,並與數十個城市達成合作意向,全面開展城市充電設施網絡的投資建設,目前已在282個城市落地項目,並在北京、重慶、成都……70%的城市均市場佔有率第一。
從產業鏈合作方面來看,特來電的朋友圈也堪稱豪華。
據了解,目前,特來電與國網電動汽車、大眾汽車、寶馬、北汽新能源、長安汽車、吉利集團、東風電動汽車、宇通客車、金龍客車、南京金龍、廈門金龍、重慶新能源、東南汽車、華泰汽車、五菱汽車、眾泰汽車、江淮汽車、浙江時空等車企合作;另與國軒、CATL、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等電池企業合作。
同時,特來電還與中汽研、中電聯、上海國際汽車城、合肥建投、成都雙流交投、西安城投、湖南財信、新鄉新能、揚州交通、廊坊公交、溫州交運、衡水國泰、德州公交、臨沂公交等縱深合作,加速產業鏈資源整合。
從特來電公布的數據來看,公司已經做到總充電量62.34億度,總終端數量接近30萬,覆蓋342個城市,碳減排637.21萬噸,節油量27.7億升。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統計,特來電充電樁數量持續保持市場佔有率第一、充電網電量保持行業第一的龍頭地位。
02
第二次造富:業績波動風險猶在
郭永光是特來電的法定代表人、董事兼總經理。
事實上,特來電的實控人仍為於德翔,其在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
山東財經報導注意到,在將特銳德送上國內創業板第一股後,拆分特來電也讓於德翔迎來第二次造富機會。
不過,即使業務拓展面較廣,合作夥伴多為業內著名廠商,充電網做到行業龍頭,特來電仍需直面盈利難題。
於德翔多次在公開場合坦言,「特來電充電網做到了第一,但是成績的背後是為充電網投入的巨大資金,巨額的研發費用,前期也形成了較大的虧損。」
根據近年來特銳德公布的特來電增資擴股公告,可以窺視這一行業的盈利現狀。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7個月,特來電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3.89億元、5.85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1317.21萬元、-1.36億元、-5676.61萬元。
「在進入充電行業至今的五六年時間裡,特來電共計投了50多億元資金,其中在研發上和人才上累計花了10多億元。」在今年1月召開的「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於德翔坦言,「我們前期在技術和研發創新的投入上可能有些過大,這就導致我們前期的虧損。特來電投了這麼多年,虧了8億元。」
在他看來,當規模化電動汽車發展時,充電盈利是必然。這就必須建立充電網絡才可能會大規模的去支持和支撐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而在拆分上市這件事情上,特來電同樣因為業績波動存在風險。
特銳德在公告中表示,根據《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下稱「《若干規定》」),公司及特來電當前經營業績滿足《若干規定》中「上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淨利潤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不低於6億元人民幣」等相關分拆條件,但存在因2020年公司及特來電業績波動導致無法滿足分拆上市條件的風險。
03
回顧第一次造富:股權抵押遇困,引國資紓困
說起於德翔的第一次造富,應該說既成功又坎坷。
特銳德的300001股票代碼,意味著中國創業板「頭牌」稱號,這就是於德翔的第一次造富。
2009年10月30日,隨著國內創業板正式掛牌深交所,特銳德等28家企業集體亮相創業板,一時風光無限。
從籌備上市工作,到成功「過會」,特銳德這家中德合資企業僅用了11個月;從股份公司成立到榮登創業板,其也只用了3個多月(約100天)。
特銳德的迅速上市,造就了6名億萬富豪(於德翔、 HelmutBruno Rebstock(外籍)、現任公司董事兼總裁屈東明、劉立中、現任公司董事兼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陳忠強、王聚辰),於德翔身價更是百天「速成」9億元。
隨著公司業務的拓展,特銳德遭遇股權質押風險。慶幸的是,有國資伸出援手。
2018年11月,特銳德控股股東青島德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德銳投資」) 發行的期限三年的4億元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第一批),由山東省國資以及青島市國資完成認購,這也是市場上首單明確紓困一家企業股權質押難題的紓困私募可交債。
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青島巨峰創盈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各認購2億元,用以緩解特銳德控股股東資金流動性。特銳德表示,債券換股後,公司將藉助國有股東的資源優勢,獲得更多的發展與合作機會,快速推進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業務布局,特別是山東省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網的建設。
2019 年5月,特銳德控股股東德銳投資又完成了第二期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發行,發行金額2億元。第二期債券發行的募集資金也將全部用於償還德銳投資的股票質押借款。據披露,待部分股票質押業務解除後,德銳投資累計質押及擔保的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將下降到80%。
事實上,自2014年宣布進軍充電行業,受累充電業務的高投入,母公司特銳德一度不堪重負。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6月末,特銳德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3.15%、73.56%、75.46%和 67.62%。
另有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年末,特銳德有息負債合計金額分別為33.71億元、36.57億元和44.31億元,其中短期借款金額分別為24.52億元、28.95億元和39.38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特銳德有息負債規模增至44.7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金額為40.58億元
進入第四季度,特銳德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融資的消息再次受到市場關注。10月13日,特銳德再次披露股權質押公告,控股股東德銳投資將其持有的360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進行股權質押,約佔公司總股本的3.61%。
截至今年10月31日,德銳投資共持有特銳德4億股股份,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0.13%,已累計質押股份2.136億股,佔德銳投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53.36%,佔特銳德總股本的21.41%。
無論盈利前景如何,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政策利好,於德翔堅持堅守充電行業的決心似乎更加堅定。
今年年初,特來電以78億元的估值獲得13.5億元A輪融資。山東財經報導留意到,若特來電IPO順利,於德翔或將迎來又一次身價暴漲的造富時機。
記者 | 王雅潔
版權 | 山東財經報導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特銳德擬將特來電分拆上市,看於德翔的二次資本造富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