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起雲湧,投資機遇瞬息萬變。什麼才是永恆不變的投資真理?
小米CEO雷軍給指了一個方向: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而今,這個時代的風口,落在了南海之濱、珠江入海口。粵港澳大灣區被定位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度,佔全國面積0.58%的粵港澳大灣區,實現GDP11.59萬億元,為全國GDP的11%,是真正的吞吐山河的核彈級能量。
1
風起大灣區
當前國際形勢劇烈變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層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就是指生產和消費的銜接和匹配主要在國內,對內挖掘生產力,驅動經濟發展新動能。
而國內大循環的示範區、前頭兵,非粵港澳大灣區莫屬。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中央三次點名粵港澳大灣區,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任都交給大灣區。
而粵港澳大灣區也扛得起這樣的重任。艾媒諮詢《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專題研究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緊近紐約灣區,以目前快速的增長速度,有望在5年內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這得益於大灣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除了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外,還有四通八達、通行全球的交通條件。
根據中國港口協會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貨櫃吞吐量最大的十個港口裡面,粵港澳大灣區佔了三個:深圳港、香港港和廣州港。
另據CADAS數據,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量接近2.2億人次,在2019年全球最繁忙的15個機場裡面,獨佔兩席。排在全球第11位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0萬達到7337萬人次,香港國際機場則以715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排在全球第13位。
陸運條件名列全球四大灣區之首。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顯示,粵港澳灣區和全球其他三大灣區相比,高鐵裡程以1599公裡遙遙領先,而且隨著深圳至茂名、廣州至汕尾、贛州至深圳等高鐵的建設,這種領先優勢還將繼續擴大。
便利的交通意味著川流不息的人流量、貨運量,身處流量為王的時代,自帶「流量變現」的財富效應,稍加開發便可以轉化為滾滾現金流。如此靈活的海陸空通行方式,如此龐大的旅客、貨物吞吐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全球經濟聯繫最為緊密的地區之一,為經濟發展做足了後勤保障。
如果說交通是大灣區經濟的紐帶,那麼大灣區強大的產業實力就是大灣區經濟日益壯大的最大底氣。
財富中文網2020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21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佔中國的比重為16%,超過舊金山灣區。其中,總部位於深圳有8家,香港的有7家,廣州有3家,佛山有2家,珠海有1家。
以平安、華為、騰訊、廣汽等為代表的產業巨頭虹吸來自全國的人流、資金流,構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強大經濟動脈。其中不乏代表新興產業的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生生不息的科技力量,讓大灣區的未來充滿想像力。
58安居客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顯示,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基礎紮實,創新和人才等積極因素正積累。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正持續加大對科創投入、引入高等教育資源,打通與港澳和國際人才的連結。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升級為是世界灣區的基礎和勢能。
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也看好大灣區的未來前景:「中國經濟的動力在哪裡?灣區和城市群。大灣區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向價值高端邁進、提升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增長極。」
2
重點布局
錨定未來全球第一大灣區
如此強大的財富效應、經濟宏圖在前,大灣區成了投資者的時代之選。21世紀經濟研究院在大灣區規劃出臺前夕便表示,在房地產投資領域,粵港澳大灣區也已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今兩年過去,大灣區更是成了房企決勝未來的重中之重。克而瑞統計,截至2020年中,TOP50房企中已有超9成布局大灣區。除了粵系房企,外來房企也加入到大灣區的熱土之上。
可以說,在大灣區概念興起的時代,擁有越多大灣區土儲和深入耕作經驗的房企,有更高的投資價值和更好的發展前景,可以跟著大灣區的春風乘風而起,成為站上時代風口的受益者。
在眾多看好大灣區的投資者中,最堅定的莫過於老牌粵系地產商——時代中國了。他成立於1999年的廣州,在珠三角、大灣區布局已經有21年之久,對這片土地有長久的感情和體悟。
近年,時代中國持續擴大地利優勢,除了布局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城市群等高增長潛力區域,繼續堅定看好大灣區未來。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時代中國土地儲備覆蓋國內16個城市,總土地儲備約為 2180 萬平方米,近90%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足夠維持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擁有城市更新項目超過150個,潛在總建面約5,200萬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位於廣州、佛山、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發達城市;
時代中國董事會主席岑釗雄表示,時代中國第一步聚焦的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原來是珠三角的區域。目前來講,基本上完成了第一個階段業務的布局,大概率在大灣區中能夠做到 1000 億左右的規模。
對於大灣區的未來,時代中國非常有信心。岑釗雄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區域,不但經濟活躍,市場開放程度也高,人口的導入、產業的升級都走在國內前列。同時,地價不斷往上走,會有更多人購買這個地方的房子,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預計下半年整個灣區的土地也好,房價也好,都是在一個區間內穩定發展。
經濟發展邏輯多變,管理層也在不斷調整布局思路。管理層在中報會中表示,未來,城市核心經濟圈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區域市場表現更加分化。時代中國將逐步布局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城市群等高增長潛力區域,同時繼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提升所在區域市場份額。
3
做規模、利潤和風險平衡樣本
疫情之下,時代中國展現了城市布局、戰略定位和財務盤面的強大韌性。
銷售方面,時代中國繼續向千億俱樂部穩步前進。2020年上半年,時代中國逆勢而上,合同銷售額穩中有升,為325.66億元,同比增長4.3%。
財報顯示,2016-2019年,時代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293億、416億、606億、783億元,四年銷售大增167%。補充,行業平均增長率。
目前,1-10月,時代中國實現銷售金額707億元,實現全年目標的86%,19.03%的同比增速亦遠高於遠行,預計將大概率完成全年目標。
更難得的是,時代中國的盈利能力也在同步提升。上半年,時代中國的淨利潤為18.1 億元,同比增長 7%,淨利潤率為 12%,同比上升 1.4 個百分點。
在《2020年1-10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200研究報告》中,億翰智庫指出,從更長期的視角來看,在平衡現金流的基礎上,爭取利潤目標的實現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而這正是時代中國所看重要的。
如今,開發商的槓桿水平備受市場關注,成為衡量房企財務健康穩健的重要指標。對此,時代中國表現出領先大部分小夥伴的健康財務管理能力。億翰智庫顯示,時代中國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69.1%,淨負債率71%,現金短債比1.4,堪稱開發商中的財務穩健模範生。
值得注意的是,大灣區為企業帶了世界級灣區的區位賦能效應,企業價值或迎來新的提升。
克而瑞證券認為,當前時代中國價值被低估,未來有提升的可能:「時代中國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標的,銷售穩健增長,且在舊改業務領域積累多年,存量可觀,未來有望持續轉化並形成有效土儲補充,成為穩定的業績貢獻來源」。
身處行業發展關鍵期,時代中國將眼光更多放在可持續發展上。管理層表示,未來,時代中國將在整個風險可控的情況底下,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出來,讓公司可以更穩健、更持續的實現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