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說不清楚,難有人真正活的明白通透。特別是現代社會,誘惑太多,容易使人迷失。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們沒有聖人的境界,但對於人生也一定要多一些思考,活的明白,才不枉這一生。
但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尋找人生的真諦,不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向內尋找,心外無物,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中,前提是能夠看到本心。第二種就是向外探求,一方面感悟天地自然,另一方面了解書本中別人的看法。
從書本中感悟人生,是要加以甄別的。現代很多書都太過功利,很多人都喜歡看各種成功學,勵志學。這樣對感悟人生並沒有多少幫助,純粹的人生學問最好還是要學國學。
古人對於天地人的感悟,是遠超我們想像的。人自己的內心應該如何保持和諧,人與人之間如何保持和諧,人與自然又是怎樣和諧,國學當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如果能夠從國學中學到這樣天人合一的和諧,那麼人生不止通透,更是圓滿。
國學當中有哪些人生感悟呢,我們不妨慢慢探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講道法自然。這樣的人生順其自然,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這是一種夢幻的人生,精神遠遠超脫現實的境界。
孟子養浩然之氣,是一種浩蕩的人生,坦坦蕩蕩,無愧於心,無愧於行。
而我們從國學中看到這些人,感佩其人生精彩,卻不必學著,生套在自己身上。那是不必要的,也是無益的。
任何人要你信仰他,並且要你依照他的人生規劃你自己的人生,都對你是極大的障礙,這種障礙是需要努力突破的。
國學給我們種種的範例樣板,不是要我們遵照學習,而是提供很多經驗。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從外在汲取了足夠的經驗,再向內在拷問內心。知道了這樣內外結合的方式方法,人生並不是多麼難以把握的。
國學是一方廣闊的天地,是先賢留給我們無比寶貴的財富。在探索宇宙人生真諦的過程中,借鑑國學的思維與理論,在傳統文化中繼承和創新,我們璀璨的文明才更加恆久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