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

2020-12-11 騰訊網

全文字數|4.0千

閱讀時間|14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1

七月流火:專業名詞被形象的感受所替代

2

空穴來風:無趣的通假字與有趣的對比

3

差強人意:勉強讓人……不太滿意?

4

明哲保身:褒義消減與貶義增強

近年來「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板塊對成語的考查比例逐漸加大,且更傾向於考查「能否準確把握成語的本質」而不是去考查偏、怪、難的成語,因此發生了語義變化「古今異義」類成語十分值得關注。

「古今異義」類成語非常多,最突出的代表有4個,可稱之為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它們分別是:

七月流火:專業名詞被形象的感受所替代

空穴來風:無趣的通假字與有趣的對比

差強人意:勉強讓人……不太滿意?

明哲保身:褒義消減與貶義增強

吃透了這4個成語,就能基本掌握「古今異義」成語的情況,從而更好地提升解析「選詞填空」板塊的效率。

七月流火:專業名詞被形象的感受所替代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原本含義為「農曆七月,大火星(心宿二)在傍晚向西落下,天氣即將轉涼;農曆九月,到了分發棉衣的時候,因為天氣已經很冷了」;當代多用來表示「陽曆七月空氣中就像流動著火一樣」,形容「七月份的氣候非常炎熱」。

「七月流火」是最經典的「古今異義」成語,沒有之一,原因有三:

語義變化大——從「天氣轉涼」到「天氣炎熱」,完全相反;

「七月」「流」「火」這三個成語組成的部分都和古代含義不同了——「農曆七月」變成了「陽曆七月」;「大火星向西流去」變成了「(空氣中)好像流動著火」。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原本有些專業性和書卷氣的「火流(流火的倒裝)」,逐漸被演化成了充滿形象感的「流火(流動的火)」。

「七月流火」中,最初義的「流火」取大火星於農曆七月西行之意,「流」字配合「火」這個意象,其實有雙關之意。

一為字面意思,即火星西去,秋季到來,天氣即將轉冷;二為「流走、衝走火氣」之意,此處「流火」和「消毒、滅菌、去漬」等用法相同,將「火」視為一種較為不太好的事物,從而在字面意思上就給人一種爽快的感受。

演變義「流火」是一個非常生動的詞語。分析該詞可發現,「流」為動詞,意為「流動」;「火」為名詞,即「物體燃燒中散發強烈光和熱的氧化反應」。而「流火」組合在一起,就是「如火在空中流動一般」,用來形容非常炎熱。「一個動詞+一個名詞」=「一個形容詞」,「流火」這個組合就詞顯得非常非常生動形象。

公考中曾經出現過幾次考查,均以原意(即「天氣即將轉涼」)作為正確答案,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成語在現實中越來越多地被用來形容「天氣炎熱」。

「像火一樣流動」顯然比「大火星(心宿二)傍晚向西方落下」更加直觀,而一般人看到「七月」後首先想到的肯定也是「公曆七月」而非是「農曆七月」,因此,從「七月流火」的變遷可以看出語言是在不斷簡化的,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於「一看、一讀就能理解」,而不是用帶有書卷氣、從古籍中找到典故才行。

空穴來風:無趣的通假字與有趣的對比

「空穴來風」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宋玉的《風賦》: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原本含義為「枳樹彎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鳥來作窩;有空洞的地方,風就會吹過來」,比喻「事出有因、傳言有根據」。此處「空」是一個通假字,通「孔」,「空穴」指的是「有孔的洞穴」。

當代漢語中,「空」不再是通假字,沒有「孔洞」的含義,但該成語卻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已經有了全新的含義,即「空無一物的洞穴裡突然吹來了一陣風」,形容「消息和傳言毫無根據」。

通過「空穴來風」的演變可以看出,無論是最初義的「空穴來風」(空通孔)還是演變義的「空穴來風」(沒有通假字),都是非常形象生動的,這種感受和成語的文字技巧密切相關。

該成語要表達的是「關於某事的傳言有/無根據」,可以發現其精髓在於「來風」二字。「來」字無論從讀音、字形還是字義上都非常吸引注意力,而「風」則是最常見又最生動的事物。因此,「來風」給讀者一種「風馬上就要刮過來」的感覺,與「關於某事的傳言」這個含義聯繫非常密切,形象感躍然紙上。

該詞無論搭配「有孔的洞穴」表示「傳言有根據」,還是搭配「空無一物的洞穴」表示「傳言毫無根據」均極為貼切,因此古人和今人都非常喜歡使用它。

其實,在宋玉的原文中,「空穴來風」是「枳句來巢」的補充句,從邏輯上可以判定,宋玉個人認為「空穴來風」的例子不如「枳句來巢」好,事實也是如此。

「空穴來風」的最大問題是「有空洞的洞穴,如果外面沒風,洞穴裡就不會有風;即使有風,如果風向不對,也不一定會進來風」,所以用它來比喻「傳言有根據」並不特別合適,因此原本的含義也在當今被快速淘汰了。

由於「空穴」簡明直觀,「來風」形象有力,兩者對比非常有趣,這就是在通假字淘汰、原本的含義被拋棄後,該成語以完全相反的含義被使用至今的原因。

差強人意:勉強讓人……不太滿意?

「差強人意」是「古今異義」中最為尷尬的成語之一,它尷尬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其正確含義,但就是不拿正確含義去使用……除此之外,該成語所謂的「正確用法」,也不是最初的含義。也就是說,該成語其實在被「誤解」前,已經發生過一次演變了。

最初的含義:鼓勵下屬的強褒義詞

「差強人意」最初是劉秀使用的,它和「振奮人心」基本是同義詞,用來讚揚吳漢將軍在敗軍之際的出色表現。其具體出處為:

《後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漢光武帝劉秀)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劉秀有一次打仗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這些事後,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只有吳將軍率軍有方、振奮人心,(他的威嚴和莊重)隱約可以匹敵一個國家。」

通過原文可知,該成語最早是作為褒義詞使用的,而且是程度很強的褒義詞,意為「(在敗軍之際)能穩定並振奮人心」,是劉秀用來讚揚堅毅努力的吳漢將軍的。

其中「差」意為「尚可,還能」,「強」意為「振奮精神」,「人意」意為「士氣、精神」。

可以看出,「差」這一含義當今不再使用,而「強」的含義在漢語也基本不再使用,但日語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詞,即「勉強」。日語的「勉強」意為「振奮精神,努力學習」,用的就是劉秀最初的含義。

後來的演變:勉強讓人滿意——中性偏褒義

雖然劉秀用「差強人意」來讚美吳漢將軍,但再次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最初含義」的用法!

無論是古代(朱熹、蘇軾、海瑞使用過類似的成語),還是近現代( 吳趼人、李大釗),亦或是當今,所有使用「差強人意」的作者,都使用的是「大體上能使人滿意,勉強還行」的含義。在這一含義中,「差」意為「大致」,「強」意為「勉強」,而「人意」不再是「士氣、精神」,而是「令人滿意」之意。

也就是說,該成語偏中性,略帶一點正面含義,但不再有強烈褒義。

差的很多,讓人不滿意——很多「初見者」的「望文生義」的錯誤含義。

語言的演變趨勢都是不斷簡化的。當代人看到「差」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差距、效果很差」,看到「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強力、強大」,看到「人意」更不會想到「士氣」,而是根據字面理解成「讓人們滿意」。對於完全不了解該成語含義的人來說,第一眼看上去很容易誤解為「距離強到讓人滿意差距很大/比讓人滿意差很多」,其原因是漢字含義發生了變化。

「差」是一個多音字,包括「差遣」的chāi,「參差不齊」的cī,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差距」的chā(也是「差強人意」中的讀法)和「效果很差」的chà,因此很容易代入這兩個讀音的最熟悉含義,從而誤解該成語的含義,誤認為這是個貶義成語。不過,現在語義變遷那麼快,或許幾十年後,貶義用法就會成為「差強人意」的最新含義……

現實用法——勉強及格,只能讓人不能說不滿意,但不夠滿意

比較有趣的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差強人意」的含義是,也知道是錯誤的,但實際使用中,往往只有在達不到且有點的情況下才敢使用該成語,即:

說某件事「差強人意」時,不是說這件事辦得還行——勉強使人滿意;也不是說這件事辦得不行——差很多讓人不滿意,而是說「這件事辦得剛剛及格,有些人不滿意,但總體來說大家覺得還湊合」。

之所以出現這種用法,一方面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樣,不了解該成語的人第一眼看上很容易理解成「差太多了,讓人不滿意」,所以在實際使用中,考慮到讀者的感受,就只能中和一下,把的含義都考慮進去;另一方面,當今漢語中有太多類似含義的詞語了,「勉強」「還行」「湊合」「及格」「不差」「還算可以」等能夠在不同語境替代的詞太多了,所以用來表示「勉強讓人滿意」的「差強人意」就逐漸讓位了。

明哲保身:褒義消減與貶義增強

「明哲保身」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含義為「聰明、智慧且懂得事理,從而善於保護自己」,帶有褒義;現在則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迴避原則鬥爭的庸俗作風,有貶義。

「明哲保身」代表著一大類「古褒今貶」的成語,它們在歷史長河的演化中逐漸拋棄了原有的讚揚含義而演化出了貶義。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古文應用的環境及成語本身的特質密切相關。

以「明哲保身」為例,該成語是西周時期一位大臣用來稱讚另一位大臣的,此處的「保身」是用在輔助「明哲」的,「保身」是「明」「哲」帶來的成果。

而從當代漢語的角度來說,「保身」兩字一眼看上去就有「用來自保」的感覺,給人一種不太正面的形象,此時「明哲保身」的「保身」成為了主體,連帶著把「明」和「哲」兩個頗有正面含義的漢字也弄得具有諷刺意味了。

同類成語還有很多,例如:

循規蹈矩:原指「遵守規矩」,現多指「拘泥於舊準則,不敢稍做變通」。

含義變化的原因在於現今大家覺得「規矩」這個詞在非正式場合多用於貶義,且有「遵紀守法」「嚴守紀律」等更好的詞來替代,所以看上去像「老老實實遵守規矩」的這個成語就帶有貶義了。

呆若木雞:原指「鬥雞訓練水平很高,面對其他鬥雞的挑釁看上去呆呆地就像木頭雞一樣一動不動,實則實力深不可測」,現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含義變化的原因在於原意過於專業,而成語本身又很形象化,很好理解,所以人們就直接按「呆」「木頭雞」的含義去重新詮釋了。

彈冠相慶,原意指「一個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朋友和同事把官帽上的灰塵彈掉(準備和升官的人見面),從而互相祝賀」,本來沒有貶義,現來形容反派人物升官或在某事取得了進展後小人得志的樣子。

含義變化的原因在於「彈冠」這個詞非常形象,想一想就特別得瑟,如果是一群人一起彈冠並相互祝賀,怎麼理解都給人一種反派得志的即視感,因此順帶著把「相慶」也弄得帶有貶義了。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個成語如果在古代的使用語境與當今差別很大(難以直接理解),且帶有一定貶義因素(動作、形象、含義、引申義等),那麼長時間過去後,很可能貶義因素逐漸佔據主導,導致「古褒今貶」的情況出現。

相反的,如果一個成語流傳成百上千年後還能作為褒義出現,那可以說明成語本身的使用環境能夠被當代人理解,且不含任何可能被作為貶義的成分,是真金火煉般的褒義詞。

通過上述4個例子的解析,相信大家對「古今異義」成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公考備考時,一定要重視此類知識點,不僅要記住古今不同的含義,還有理解其變遷原因,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語言能力。

西瓜公考解題

歡迎關注

直觀、簡明、全面、深入且免費的公考乾貨,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
    「差強人意」是「古今異義」中最為尷尬的成語之一,它尷尬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其正確含義,但就是不拿正確含義去使用……除此之外,該成語所謂的「正確用法」,也不是最初的含義。也就是說,該成語其實在被「誤解」前,已經發生過一次演變了。
  •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初中語文學習的範圍很廣,內容更多,要求同學們掌握的學習內容也更為複雜。文言文常見的考題包括,常見的通假字有哪些、文言文中的成語是什麼意思、或者是實詞虛詞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是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為了不耽誤同學們學習時間,學霸老師特意整理了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建議同學們多花時間多學一學,相信文言文成績定不會太低!
  • 高中語文:古今異義詞語彙總,文言文知識點無非就這些,建議收藏
    古今異義字詞是文言文中的重點內容,雖然古今異義字詞比較多,但其實並不複雜,只要咱們將這些常見的古今異義字整理出來,沒事的時候多看幾遍,考試的時候自然難不倒你。古今異義字詞是同學們在高中語文中遇到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為考試中的文言文與現代語境有非常大的出入,如果咱們按照現代用語去理解這些詞彙,那麼通常情況下肯定會跑偏的。
  • 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來給講講四大天王,一提到四大天王,很多年輕朋友腦海裡第一印象,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劉德華這四位,這是如今娛樂界的四位天王。而我們今天給你講的是神話界裡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哪四位?打開廟門,第一層殿天王殿,就是供著四大天王(我們今天的主角),也叫護法殿。二層殿大雄寶殿,也叫正殿,供奉釋迦牟尼。然後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至觀音殿等,再往後是藏經閣。你一走進寺廟,必經天王殿,這個時候就會看到四大天王。這是哪四位呢?這四大天王,準確說的,他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是佛教的守護者。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就是拿琵琶的。南方增長天王,拿寶劍。
  • 初中語文1-6冊:必考文言文知識,(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初中語文1-6冊:必考文言文知識,(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文言文學習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文言文同白話文迥異的寫作和表達方式,導致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費時費力,學習激情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大大小小的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是較難的一個題目,它是由課本上本來的基礎知識的延伸,考察的是大家對基礎的積累效果,說直白點就是該記的知記住了沒有。比如有常見的通假字有哪些、文言文中的成語是什麼意思、或者是實詞虛詞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是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所以,如果這些知識不掌握,考試必然丟分。
  • 文言文古今異義解析及八年級相關知識點總結(部編版)
    一、了解古今異義所謂古今異義,就是指有些字或詞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字形相同但意義不同。這是一個文言文常見的現象,也是一個高頻考點。古今異義的類型1.詞義擴大這個很好理解,就是詞語的意思更豐富了。例如"空谷絕響"中的"響",它的古義只是回聲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指聲音,響動,而不是單指回聲了。
  • 六年級文言文:通假字+虛詞+多義詞+古今異義,孩子考試用得到!
    六年級文言文:通假字+虛詞+多義詞+古今異義,孩子考試用得到!現在的小升初考試,不僅題型越來越難了,還涉及了非常多的考點和內容,最新又新增了文言文和古詩詞等內容,想要在語文的考試中拿到高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文言文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大部分同學都是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的。初一主要是了解文言文這種文體,初步讓同學們了解以及閱讀。上了初二,則是對文言文一些通假字詞的掌握翻譯。
  • 學習成語中的文言文
    本文是我的原創書《學成語 ,通文言》的編寫體例編寫體例1.本傳共收錄成語5000 餘條,主要是針對高考大綱要求的120個(本書加入7個,實為127個)實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虛詞由於數量少(高考考綱規定只有18個),用法過於靈活,相關成語數量巨大,不便一一解釋,故未加收錄。2.本書收集常見成語為主,在全面展示該字的各個義項的同時,為突出文言文古今異義特點,也選用了不常用的成語(包括常見的詩詞、名句、格言)。個別意項實在無法找到成語,則作闕如處理。
  • 高中語文:人教版語文必修1-5古今異義匯總,清華學霸筆記大全
    這個詞簡直古今異義到了截然相反的地步。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高考取得更棒的成績,學長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古今異義匯總」,大家可以領取一份電子版,希望能幫到同學們快速提高成績,決戰高考!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古今異義,通假字,預習及複習專用
    例如被大家吐槽的「通假字」,還有同一個字,古今意義卻大不相同的「古今異義」,都成了折磨大家的痛點。想要在文言文這一版塊兒儘量不丟分,只有多記多背,因為你見的通假字多了,見的古文多了,自然能領會到古人寫詩寫詞的情境,感受到古人的用詞習慣,那樣即使你在考試中遇見的不是課本上的知識,你也能從容應對。
  • 2011年中考文言文複習資料:古今異義字
    四、古今異義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詞主要有這樣幾種:  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  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  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發生變化。
  • 香港四大天王有人氣,臺灣四大天王有實力,內地四大天王有爭議!
    提起娛樂圈四大天王,首先浮現在大家腦海的肯定是香港四大天王。殊不知,他們四人在華人演藝圈風頭正勁之時,臺灣和內地的樂壇也評選了自己的四大天王。雖然臺灣四大天王沒有像香港的那樣公開封認,只屬於民間稱號,但依舊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天王的稱呼,也可謂實至名歸。齊秦,周華健,王傑,童安格。他們四人稱作臺灣樂壇四大天王幾乎是沒有爭議的。他們之中,不論拿出誰來,都是能和香港四大天王比肩的人物,個個堪稱「天王殺手」,在那個時代,因為他們的阻擊,才沒有讓香港演藝圈一家獨大。
  • 「四大天王」中張學友居然最有錢?
    說起四大天王應該算是九十年代最經典的回憶了,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也讓香港歌壇出現了全新的局面。所以那時候只要四大天王同臺,臺下總有觀眾抑制不住的喝彩。劉德華算是四大天王中唯一沒有「淡出」過的人。
  •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說起香港四大天王,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又是誰封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影壇。也就是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音樂而不是演電影,天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劉德華。其實最初四大天王中最受歡迎的並不是華仔,而是黎明。很多人都知道,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樂壇還有兩大天王,他們分別是校長譚詠麟和哥哥張國榮。九十年代初期談詠麟和張國榮宣布退出各項音樂頒獎典禮,決定把機會留給後輩。
  • 四大天王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
    許多人想不通:道教只有四大元帥,沒有四大天王,為何四大天王會鎮守在南天門外呢?難不成佛道諸神也有「交換生」?不閒扯!七葉君今天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到底四大天王歸屬哪一家?一、道教中的四大天王首先,咱們先來翻翻四大天王的檔案。四大天王,指的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 四大天王中誰最有錢,張學友個人資產算是四大天王最少的
    其實不然,黎明是四人中最早開公司的人,最早在美國內地置業投資,名下有兩家娛樂公司,籤約衛蘭、李治廷、文詠珊等知名藝人。黎明算是娛樂圈中隱形的富豪,雖然網傳和樂基兒離婚被分得10億身家,但估計未動其筋骨。郭富城在四人中名氣最小,但賺錢能力一點不弱。早在2014年就被評為世界最富有歌手中19名,個人資產達到2.75億美元,力壓當時的周杰倫和張學友。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一份資料堪比3年寒窗苦讀
    初中語文文言文必考知識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全是重難點,列印一份給孩子,勝過3年寒窗苦讀。更多完整版、列印版資料都可以通過文末方式領取!
  • 高考四大天王指的是誰?高考四大天王怎麼來的什麼意思
    高考四大天王指的是誰?高考四大天王怎麼來的什麼意思  2018年高考還有兩天的時間啦,最近有很多網友們都打開了腦洞給考生們加油打氣,不過高考四大天王是什麼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高考四大天王什麼梗?
  • 張天愛曬照讓猜四字成語,評論區神回復很多,天王劉德華被提及
    文/娛樂圈出品看圖猜成語最近在網上比較火熱,不少明星也開始玩起了這個遊戲,就連向來高冷的張天愛也參與了進來,張天愛在紙上畫了一個圖案,曬出照片讓網友猜四字成語,網友腦洞大開,評論區神回復很多,就連四大天王劉德華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評論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