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開卷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的或是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48分)
1.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封尚父於齊,封弟周公旦於魯,封召公奭於燕。這一記載反映西周實行了(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2.西漢時期,漢武帝為打破「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裡……強而合以逆京師」的困局,採取的措施是( )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鹽鐵專賣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設置西域都護
3.中國的傳統醫學歷史悠久,名醫輩出。東漢末年,為外科手術製成麻醉藥,並編創了防病健體醫療體操的名醫是( )
A.張仲景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4.秦朝開鑿了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隋朝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秦、隋兩朝的這一舉措都( )
A.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兩朝的長治久安
C.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
D.推動了對外文化的交流
5.唐代詩人李白有詩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呂)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下列與詩中人物一樣,都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
A.張騫
B.玄奘
C.鑑真
D.鄭和
6.今年的熱播劇《清平樂》的時代背景為北宋。劇中,宋仁宗帶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街頭遊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欄內在表演蹴鞠
B.人們爭相搶購熱門新書《天工開物》
C.大相國寺門口上演《牡丹亭》
D.路邊攤點兜售熱氣騰騰的水煮玉米
7.中國古代手工業發達,追求品質、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傳,造就了許多手工業精品。下列文物屬於宋代手工業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
B.銅冰鑑
C.騎駝樂舞三彩俑
D.定窯孩兒枕
8.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建立行政機構的標誌是( )
A.秦朝設置南海郡
B.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
C.明朝設置奴兒幹都司
D.清朝設置臺灣府
9.故宮至今已有600年歷史,它見證了明清兩朝政治風雲的變幻。圖1中a、b兩線所示距離的變化,從本質上反映了( )
A.保密等級的提升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君主專制的強化
D.大臣權力的增大
10.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民國時期「水雲樓」戲班班主商細蕊,為弘揚「國劇」藝術雖吃盡苦頭,卻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臺技藝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國劇」應該是指( )
A.崑劇
B.徽劇
C.川劇
D.京劇
11.歷史時間的表達方式具有多樣性。下列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的表述,採用了「年號紀年法」的是( )
12.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個政權在其國歌中寫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下列敘述,能體現該政權「舊邦新造」的是它( )
A.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C.創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3.在共和國歷史的豐碑上,鐫刻著黃繼光、邱少雲等耀眼的名字,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下列與他們的英雄事跡有直接關聯的時代流行語是( )
A.中國人站起來了
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C.鼓足千勁,力爭上遊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14.每年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50年前的這一天,我國航天領域發生的一件大事開創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第五個進入太空時代的國家。這件大事是指中國( )
A.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B.第一艘無人飛船試驗成功
C.第一位航天員被送人太空
D.第一位航天員完成太空行走
15.在我國改革開放篳路藍縷的創業路上,有兩座城市註定大名鼎鼎。一座作為「試驗田」,在1980年率先擁抱世界;另--座雖為「舊窗口」,卻在1990年煥發出了新活力。這兩座城市分別是( )
A.寧波、汕頭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廈門、珠海
16.雅典政治家伯裡克利認為,在民主政治中,貧困不能阻礙一個公民參與城邦公共事務。下列措施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
A.抽籤產生公職人員
B.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
C.賦予婦女政治權利
D.給參政公民發放津貼
17.圖2所示天平由A到B的變化,主要是源於( )
A.《權利法案》的頒布
B.《人權宣言》的頒布
C.《大憲章》的頒布
D.《權利請願書》的頒布
18.拿破崙曾經說過:「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國民法典》之所以「永垂不朽」,主要是因為它( )
A.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法律
B.首次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基本原則
C.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
D.標誌著拿破崙的個人威望達到了頂點
19.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偵查發現敵人後,僅用三四個小時就完成了整個艦隊的集合、出航,這是以往依靠桅杆上懸掛的信號旗傳遞信息無法實現的。這--變化主要得益於使用了( )
A.行動電話
B.無線電報
C.電子計算機
D.網際網路
20.在歷史學習中,應正確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於歷史解釋的是( )
A.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B.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C.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D.1937年,蘇聯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
21.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這一任務」。下列舉措,體現了羅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圖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賑」
B.整頓金融體系
C.制定「公平競爭法規」
D.調整農業政策
22.有學者在分析「二戰」的史料後發現,就軍隊戰鬥力而言,德軍強於蘇軍,蘇軍強於日軍,日軍強於美軍,美軍強於德軍,形成了「錘子——剪刀——布」的關係。據此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
A.始於歐洲戰場
B.敵我雙方實力懸殊
C.屬於正義戰爭
D.最後勝利來之不易
23.1947年7月,美國《外交》雜誌刊登了戰略學家喬治·凱南的文章《蘇聯行為的根源》。文中明確提出,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不會也不能減弱蘇聯推翻西方政府的決心,為此美國必須遏制蘇聯。該文章的發表( )
A.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標誌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C.贏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
D.助推了美蘇之間冷戰對立
24.20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經濟危機的打擊和法西斯勢力的威脅,歐美大國提高關稅、縱容侵略等以鄰為壑的做法,導致全球相繼被卷人經濟蕭條和世界大戰。「二戰」後,為避免歷史重演,國際社會( )
A.先後成立了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B.積極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紛紛建立完善國內的社會保障制度
D.大力提高發展中國家地位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題(共37分)
25.(25分)兒童是歷史的親歷者,其命運與時代的變遷緊密相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榮光背後的悽涼】
材料一 工業革命爆發後,需要工人的工廠增多了。工廠以機器生產為主,對體力和勞動技能的要求降低,孩子們成了理想的員工。他們身材通常較小,可以參加更多的小任務。同時,由於兒童體力纖弱,性格溫馴,宜於工廠主發號施令。1839年,英國工人中18歲以下的兒童幾乎佔工人總人數的一半。英國火柴廠的童工每天工作12至15小時不等,工資低到「勉強只夠維持靈魂不離開軀體的水平」。
——據莊解憂《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童工的地位和作用》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童工的處境,(2分)並分析工廠大量使用童工的原因。(4分)
【中國近代化的「火種」】
材料二 1871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聯名上奏:「挑選聰穎幼童赴美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學」。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後選派了四批10歲至16歲的幼童赴美,計劃留學15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公派留學。但是,1881年夏,清政府唯恐這些留美幼童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對儒學孔教失去興趣,遂將這些留美學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回國後,逐漸在各領域顯現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唐國安、民國第一位總理唐紹儀等。許多人還在對外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奮勇當先。據統計,殉國者有8人之多。
——據《赴美留學變遷,精英化轉向平民化》(《國際先驅導報》2015-06-25)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近代史上首次公派留學潮的出現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直接關聯?(2分)清政府實施留美幼童計劃的目的是什麼?(2分)結果如何?(4分)
【戰火硝煙中的希望】
材料三 一組老照片
(3)結合時代背景,觀察材料三中的這組照片,概括其表達的共同主題。(3分)
【共和國的未來】
材料四
1949年以來黨和政府關心少年兒童成長部分大事記
——據新華社報導《在祖國的陽光下成長一-黨中央關心少年兒童紀實》等整理
(4)根據材料四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49年以來我國少年兒童命運徹底改變的原因,(4分)並談談你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與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4分)
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1938年抗戰期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武漢街頭拍下一張照片——民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之時,寒風凜冽,江城封閉。但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不管是抗擊外敵,還是抗擊疫病,不同歷史時空的「武漢保衛戰」,都挺立著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據鍾華論《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新華社2020-05-10)
概括材料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並圍繞該主題思想,列舉除材料中兩次「武漢保衛戰」以外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說明。(要求:主題思想明確,至少結合三個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
三、探究題(共15分)
27.(15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東西方文化各放異彩,並相互交流,交相輝映。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探究一】中國古代的文化成果
材料一
圖6 刻有文字的甲骨 圖7 後世流傳的一種 圖8 造紙工藝流程想像圖(局部)
《論語》版本(書影)
(1)就史料的來源來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個?(寫出圖片編號即可)(2分)在材料一中任選兩幅圖片,分別說明其對應的文化成果的價值。(4分)
【探究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成果
材料二 圖9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威尼斯一位畫家的作品《群神宴》。畫面上,眾神或坐或立,談笑宴飲,穿著打扮與常人無異。畫中盛放水果和湯的三件器皿(如畫中右側附圖所示),都是來自中國明朝的青花瓷。
圖9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群神宴》中神的形象有什麼特點?(2分)畫家為什麼會這樣塑造?(2分)
(3)中國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現在當時的歐洲,符合真實的歷史嗎?請說明理由。(3分)
【探究三】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認識
材料三 義大利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始終是西方文化之源,她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在歐美諸國中也遙居領先地位。從絲綢之路到馬可·波羅,乃至利瑪竇首傳西學,郎世寧飲譽藝壇(註:利瑪竇、郎世寧都是明清時期來華的義大利傳教士,在科學、繪畫、建築等領域推動了西學的傳播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始終不乏輝煌的篇章。
——據朱龍華《從「絲綢之路」到馬可·波羅——中國與義大利的文化交流》
(4)根據材料--、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西方文化關係的認識。(2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的或是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48分)
1.BABCC
6.ADBCD
11.BDBAC
16.DACBB
21.ADDA
二、材料解析題(共37分)
25.(25分)
(1)處境:悲慘(「悽涼」等類似的表達均可)。(2分)
原因:工業革命爆發後對工人的需求量增加;以機器生產為主的工廠對工人的體力和勞動技能的要求降低;兒童身材較小,可以參加更多的小任務;資本家僱傭童工的成本低(童工工資少);童工年幼體弱,性格溫馴,易於被資本家控制。(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
(2)歷史事件:洋務運動。(2分)
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培養近代人才,維護清政府的統治。(2分)
結果:中途天折;(2分)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傑出的近代人才,他們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火種」。(2分)
(3)兒童積極參加抗日戰爭,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兒童抗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類似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3分)
(4)原因: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政策的傾斜;法律法規的日益健全;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
認識:國家的獨立富強和長治久安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2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和未來(少年強則國強)。(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但一定要答出彼此的相互關係,僅答一方面關係只能得2分)
26.(12分)
[示例]主題思想:中華民族在民族危難面前,始終挺立著不屈的脊梁,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彰顯了永恆不滅的民族魂。(類似的表述均可,3分)
舉例說明: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波瀾壯闊的愛國主義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取得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體現了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後,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克服千難萬險,為大慶油田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艱苦創業的「鐵人」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每個史實2分,任答三個6分:說明3分,分別說明和整體說明皆可,共9分)
三、探究題(共15分)
27.(15分)
(1)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圖6。(2分)
圖6: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證明了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為文化的記錄、傳承提供了條件;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
圖7:《論語》記錄了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主要主張,成為歷朝歷代儒家的經典著作;對整理、傳承文化經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推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
圖8:造紙術的發明革新了書寫材料(使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
(2)特點:人神同形同性(神的形象、舉止與人無異)。(2分)
原因:畫家受文藝復興影響,倡導人文主義;提倡張揚人的個性,關注人的現世生活。(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
(3)符合。(1分)理由:絲綢之路和新航路的開闢連通了亞洲和歐洲;義大利地處地中海沿岸,是亞洲商品轉運歐洲的集散地;明朝制瓷業發達,青花瓷暢銷海內外。(其他符合史實及邏輯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
(4)中西方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中西方文化雖有衝突,但交流不斷,互進互促,共同發展(或「東西方文化各放異彩,相互交流,交相輝映」)。(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