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費下載教案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輕盈、娉婷、鮮妍」等詞語。
2.感知詩中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詩的主旨。
過程與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跡的講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運用的意象和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我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築家,大家知道她是誰嗎?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愛了一輩子的人,金嶽霖為了她可是終身未娶!
2.播放一段視頻《人間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預習
1、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2、背景資料
這首詩發表於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於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對於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故這首詩有可能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輕靈(líng) 娉婷(pīng) 鮮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án)
(2)詞語釋義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鮮豔。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聲那樣的輕聲細語。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請概括詩歌每一節的內容。
答案示例:第一節:愛如四月天裡的光豔輕靈。
第二節:愛如四月天裡的柔和恬靜。
第三節:愛如四月天裡的鮮妍莊嚴。
第四節:將生命、歷史融入到自然風景中,展現青春的激越與豪邁。
第五節:抒發對閒適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意境,以及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這樣的四月,該如蘇東坡筆下的江南春景。那鵝黃,是韌放的生命;那綠色,蘊含著無限的生機;那柔嫩的生命,新鮮的景色,在這樣的季節裡泛著神聖的光。這神聖和佛前的聖水一樣,明淨、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蓮花一樣,美麗、帶著愛的光輝。這樣的季節裡,「你」已超越了這樣的季節:「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伴春飛翔的燕子,美麗輕靈,帶著愛、溫暖和希望。
這首詩是林徽因寫給自己的長子梁從戒的,用來表達她對孩子的無比的喜愛之情,以及從兒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說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
(2)本詩出現了十一個「你」字,有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戰時的穆旦寫下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自然抒情詩《我看》,洋溢著青春氣息。讓生命與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風景「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綠潮」,此外,「我」還看到了飛鳥融入天空,紅暈與大地一體,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對生命的感知。
2.品味賞析
請賞析句中的加點詞: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答案示例:「點亮、春的光豔」,這些詞語,不是靜態的描摹,而是放在動態的、變化的背景中來揮灑,有點像繪畫中的暈染,漫出純粹色彩的邊界,正是在那模糊之處,美感油然而生。
3.寫法探究
這首詩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寫作手法?
答案示例:①意境清新,畫面優美。
詩歌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開篇「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愛的宣告,「四月天」這一富有靈感夢幻溫暖的意象,首先給予讀者以豐富的遐想和視覺感染力。緊接著是「雲煙」「星子」「細雨」「百花」「月圓」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組合,這樣五個詩意的畫面也映入我們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風舞圖」「風煙星語圖」「月夜花開圖」「雪後新綠圖」和「花開燕語圖」,詩人的情感也隨著畫卷進一步地自然流露,實現情與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詩中有畫的審美風貌。
②結構勻稱,富有建築美感。
詩歌一共分為5節,每節3句,全詩的字數和句式,勻整而和諧,從詩形上是典型的傳統格律詩,具有類似建築物外形的美感,即詩歌視覺上的「句的勻齊」。林徽因善於借鑑建築藝術的技巧,運用語言的符號組合形成富有視覺感染力的外在幾何形態,進而引發讀者的想像和審美心理,這種特有的建築審美觀反映在林徽因詩歌創作上,是大量建築意象的運用,實現詩歌與建築兩種藝術的完美融合。「在梁間呢喃」選取了房梁這一意象,實現語言與建築意象的和諧組合,形成詩歌建築的美。
四、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