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職業教育 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

2020-12-14 神州學人

  職業教育立於工、商、學之交匯點,新冠疫情期間遭停工停市停課的重創尤甚。歐盟委員會就此展開調查,以期明晰疫情對歐洲職業教育的影響並梳理歐洲職業教育應對疫情的舉措。

  一場危機

  數字鴻溝成為職業教育推行數位化學習的絆腳石

  本次調查由歐盟委員會於3月18日啟動,對象為歐洲各國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回收252份有效問卷,其中172份來自職業教育機構,37份來自職業教育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43份來自行業相關的其他機構。這252份有效問卷代表歐洲27國,以歐盟成員國為主,其中西班牙、希臘、荷蘭和斯洛維尼亞最為踴躍。調查主要涉及三大內容:應對疫情的舉措,如停課、啟動緊急預案、實施在線教學;對相關資源的掌握程度,如歐盟出臺的應對疫情政策、歐盟現有可供支配的在線職業教育資源;與業內夥伴分享抗疫經驗或為歐盟委員會提供抗疫建議。

  疫情籠罩下的歐盟採取種種應急舉措,以確保居家式教與學的連續性。各類在線學習教學資源,從移動客戶端到在線視頻平臺,再到廣播電視,迅疾上架並有效與常規教學銜接,但職業教育依然遭遇三重困境。第一重困境是資源錯配加速。現有在線學習教學資源幾乎一概為普通教育而設,與職業教育的特定需求存在錯配關係。疫情加速職業教育的邊緣化態勢。第二重困境是實訓缺失加重。現有在線學習教學資源被視作常規課堂教學的替代,重理論輕實踐。尤其在以「工作本位學習」職業教育模式為特色的歐盟,盲目移植無異於東施效顰甚而飲鴆止渴。第三重困境是數字鴻溝加深。歐盟正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方向。鑑於職校生源大都來自社會弱勢群體或普通教育的淘汰者,疫情一方面加深業已存在的數字鴻溝,成為職業教育推行數位化學習的絆腳石,另一方面為學生強化數字技能提供了良機,數位化學習所撬動的教學新方式有助於所謂的「差生」改變學習行為。

  一大亮點

  「工作本位學習」模式與學徒制重啟

  作為歐盟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工作本位學習」模式與學徒制的重啟很大程度上決定歐盟職業教育能否戰勝疫情。在疫情期間,僅有丹麥、愛爾蘭、瑞典、芬蘭這四個國家的「工作本位學習」模式依然屹立不倒。其他以該模式為職業教育支柱的國家為紓解危機而「各顯神通」。西班牙主張對職業教育中「工作本位學習」要素靈活運用,如以縮減版形式植入現有的基於教師指導的項目模塊。義大利則採用模擬企業的方式來確保「工作本位學習」模式,如針對經濟類專業學徒實施的「模擬公司」,從公司註冊到企業經營流程均與現實毫無二致,只有產品交付與貨幣收支須虛擬數位化。奧地利《職業培訓法》修正案允許學徒臨時性就業。德國為雙元制合作夥伴設置「聯結企業」平臺,西門子公司則自行在線培訓學徒。針對那些今年即將完成職業資格認證卻因疫情無法滿足「工作本位學習」模式的學生,受訪者建議政府提供更多即時資訊。

  高質量學徒制須在技能政策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以應對數位化、老齡化、全球化的挑戰。這是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去年10月7日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座談會上發出的強烈呼聲。企業的數位化無論領先抑或匱乏,均須創設一種「善於學習與變革的文化」。

  在學徒制最成功的歐洲國家,德國聯邦內閣6月17日通過5億歐元的「確保學徒名額」聯邦計劃,以確保擁有249名員工以下的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能堅持提供學徒名額。該計劃為這類企業創設的每個學徒名額提供最高3000歐元的財政補貼,同時資助那些遭疫情重創甚或倒閉的企業在崗學徒。鑑於疫情影響存在行業差異,即衛生健康行業、食品行業、建築行業最小,而餐飲業、旅遊業、休閒業最大,受訪者提議,應確保各行業學徒的僱傭協議,並把學徒置於勞動法保護之下。正如德國聯邦勞工部部長胡貝爾圖斯·海爾所言,杜絕職業教育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屆學生」。

  一種素養

  倒逼職業教育師生提升數位化應用技能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歐洲職業教育的未來更趨數位化。實訓要求學生深入工作崗位一線,疫情卻阻止學生跨物理空間流動。這就為數位化技術鍥入職業教育提供了絕佳機遇。擺脫時間與空間束縛的數位化學習可改善實踐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交融,如基於瑞士職教體系開發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在線學習平臺(REALTO)。都柏林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員、歐盟職業教育創新與數位化工作組顧問安德魯·麥克羅森認為,數位化技術在職業教育的應用往往流於淺層的交互式教與學,如互動式白板,建議推動教學改革往混成學習和翻轉課堂方向發展。當然,教學改革不可游離於歐洲職業教育質量保障參考框架,且須制定在線教學標準並強化數據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歐洲職業教育師生提升數字素養。就因疫情而停課所實施的在線學習,歐盟學校教育之門網站在全歐洲範圍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工作者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23.8%的師生視數字素養為挑戰。教育技術企業提供免費資源與工具(44.6%),各國教育部出臺的政策、指南、須知與意見(41.4%),以在線教學為主題的入門課程(37.4%),視頻剪輯與教學設計的範例及其使用提示(31.1%),網站提供有用資源(28.8%),教師在線交流平臺(21.9%)可助教師一臂之力。

  歐盟在2016年就為包括職校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機構在職教師提供了數字素養發展指南。克羅埃西亞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署開設一個門戶網站,便於職校教師、僱主以及其他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分享職業教育數字資源。絕大多數愛爾蘭職校學生受惠於政府設置的在線學習平臺,其資源獲取的便利性在持續完善之中。於學生而言,在線學習重在自學與自控能力,既要避免遁入虛幻,又要避免孤軍作戰。通過遠程指導,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性互動和有效合作的機會,並利用在線教學所生成的大數據逐個追蹤學習軌跡並實施學情評估。

  一個未來

  職業教育將超越傳統角色

  歐洲職業教育期待的是「量體裁衣式」的在線學習資源,且以共享為原則。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去年年底啟動的職業教育資料庫僅限於政策數據。目前,共享行業特定的職業教育內容的歐盟國家有愛爾蘭、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克羅埃西亞和羅馬尼亞,較為廣泛應用的是「電子結對」(e-twinning)和歐洲成人學習電子平臺(EPALE)。受訪者一致呼籲利用「伊拉斯謨+」計劃與歐洲社會基金,歐盟委員會和國家公共機構應特設一個可供全歐洲共享的職業教育資料庫,並創建一個名為「歐洲數字工具開發倡議」的探索性研究項目,開發的是行業特定的職業教育仿真環境或虛擬實境。而多語種版本折射的無疑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以及歐盟「多元一體」理念。為聚集更多可分享的經驗,本次在線調查始終保持開放狀態。

  歐洲職業教育不能止步於培育必備技能的產業大軍,更要服務於歐盟社會發展。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歐洲職業教育超越傳統角色。在疫情重災區西班牙,巴斯克創新與職業教育卓越中心致力於使用3D列印技術設計呼吸機原型,為防疫抗疫提供技術支持。巴斯克職業教育亦助力當地中小微企業,以滿足其遠程工作和數字平臺的培訓需求,並助力因疫情而失業的職員順利轉崗,以紓解因大規模失業所引燃的社會危機。2018年8月31日,歐洲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六大組織共同推出《關於歐盟2020年後職業培訓與教育培訓政策的意見》,所配備的副標題為「未來之確定性就在其不確定性」。當下,黑天鵝事件與灰犀牛事件輪番肆虐世界,恰恰職業教育因培育面向未來的高技能勞動者而堪具確定性。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4日第5版 版名:環球周刊

相關焦點

  • 以「確定性」應對 「不確定性」
    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論及經濟增長時,卻很少有人喜歡不確定性,大家都希望有確定、可預測和更加美好的未來。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國際貿易摩擦、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生變、英國脫歐、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等。
  • 不確定的世界,中國的確定性從何而來?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個貫穿2020年的問題在年尾終於有了迴響。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回到五年前,經濟下行,股市震蕩,城市霧霾……五年前的難和焦慮一點不比今天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中國用規劃,幫助問題一一解決,把想法一一變為現實。未來到底會怎樣?
  • 2017年展望: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性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海濤)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黑天鵝頻發的一年,開年的中國股市熔斷、年中的英國退歐公投、年末的美國總統大選,都無一不讓資本市場戰戰兢兢,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波動率指數作為衡量,幾次風險事件都讓金融市場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恐慌。
  • 世界經濟五大不確定性因素增強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世界經濟目前正面臨五大不確定性因素,中國經濟卻在穩定發展,特別是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取得進展的情況下,世界對於中國有著更大的關注和更高的期待。  朱光耀認為,英國脫歐是目前全球經濟第一大不確定因素。因為英國脫歐進程預計至少需要兩年,這種不確定性,首先體現在對英國和歐盟經濟的衝擊。第二大不確定因素是歐洲的銀行體系風險。
  • 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是啥?
    這可以說是2020年的首隻「黑天鵝」,事態還在進一步發酵,給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變數,也給預測經濟走勢帶來了難度。上周,不少市場機構、智庫、知名媒體等都對2020年的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筆者試著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中,梳理出一些「確定性」。
  • 如何搭建「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的橋梁?
    可能是我們天生就對不確定的事物有恐懼的感受,我們的一些祖先不害怕未知事物,他們都成了劍齒虎的食物。所以,那些認為不確定性會威脅生命的祖先才能夠存活下來,並把他們的基因遺傳給了我們。但在現代世界,我們常會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在混亂中尋找秩序,在歧義中尋找正確回答,這一切都寫在了我們的基因裡。
  • 歐洲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趨勢及啟示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之一,瑞典也是歐洲較發達的國家。實際上大部分學生在8年級時就確定了未來的專業方向。在專業定向時學生及其家長的意願得到充分的尊重。職業指導課程不僅面向學生,也面向家長。  蘇黎世職業指導中心主要的作用是為青年人和成年人提供職業指導、就業和培訓的信息服務。該中心是政府辦的,諮詢服務是免費的。
  • 經濟論壇:中國的確定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後疫情時代,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動力何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影響,對於經濟增長的信心比黃金更為重要,而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國際機構不斷地把這份信心寄託於中國。
  •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 不確定性的世界和確定性的中國
    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因此,共產黨員又應成為學習的模範,他們每天都是民眾的教師,但又每天都是群眾的學生。毛澤東關於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論述,極大地教育和提高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成為我們黨對共產黨員形象的經典表述。全黨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目的之一是樹立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
  • 中國的確定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後疫情時代,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動力何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影響,對於經濟增長的信心比黃金更為重要,而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國際機構不斷地把這份信心寄託於中國。
  • 試試「不確定性」訓練法
    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書,叫作《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編輯排版 | Eurus∆點擊即可免費收聽音頻我們經常會說, 這個世界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到煩躁、焦慮,甚至討厭。
  • 疫情之下,中阿合作如何為世界注入確定性?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阿合作如何為世界注入確定性?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在當今充滿著不確定因素的世界,中阿友好合作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鮮明的確定因素之一。」與會的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學者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世界發展最大不確定因素的當下,中阿合作抗疫為國際團結抗疫樹立典範,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注入確定性。面對疫情蔓延:老朋友守望相助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多國遭受衝擊。
  • 赴英留學中國學生增加 歐洲教育業者談「好的教育」
    在英國中小學擁有30年教育經驗、現為兒童教育作家的麥克威廉(Ross McWilliam)則認為,「好的教育」是高質量的教學、安全有紀律的環境、父母的支持以及個人對於學習和成功的積極態度等各方面的結合體。  歐洲教育業者:何為「好的教育」  在亞洲,「好的教育」往往與好成績、好大學和未來的好職業等等現實指標密切掛鈎。
  • 【銷售求職課】(五)| 不確定性世界的應對法則
    1、「擁抱變化」,不再活在自己的想像當中,開始面對這個世界的本來,比如,世界本就是不確定性的;2、「看清本質」,不再輕易接受簡單的解釋,開始尋找更深層次的答案,比如,為什麼世界是不確定的對於普通人來講,我還是提供文初提到的應對三步曲——1、「擁抱變化」,不再活在自己的想像當中,開始面對這個世界的本來,比如,世界本就是不確定性的;2、「看清本質」,不再輕易接受簡單的解釋,開始尋找更深層次的答案,比如,為什麼世界是不確定的;3、「解決問題
  • 在「不確定」世界尋找確定性,理享家解決國人全球資產配置盲點
    然而,與中高淨值人群大幅增長、財富管理行業規模迅速擴大不相稱的是,諮詢服務及投資者教育還未達到相應的水平,專業化服務與市場需求失衡。2013年於香港成立以來,理享家一直致力於為全球資產方和財富管理機構/獨立財務顧問提供一站式科技賦能解決方案,通過財富機構一站式展業管理平臺系統解決財富機構業務痛點,打通投資客戶、財富機構、職能部門,滿足個性化的產品需求,提供海量產品供應。
  • 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到處跑,不確定世界裡靠《本事》生存
    特別是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發、美國股市多次熔斷、中東石油危機、英國脫歐、伊核危機等讓我們看到了不確定世界的不確定性。處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有沒有一種確定性可以讓我們應對這種變化性?
  • 國際銳評丨「中國確定性」讓世界更踏實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無疑為中國經濟在新的一年持續穩定復甦注入了確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攪擾全球的背景下,這份確定性已經成為全球期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本身就是一劑能夠有效緩解衰退焦慮的良藥。近日,中國官方公布了前11個月經濟數據,工業、零售、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出現增長。
  • 微蜂網「靈活用工」解決方案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
    即將走過的2020年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年。在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中,企業用靈活的應變,發現並尋找屬於自己的「確定性」。尤其是對人力資源行業來說,市場、環境、企業的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惟有保持「服務企業,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初心,方得始終。
  • 不確定因素增加 合資企業謹慎布局
    放緩成共識事實上,正如丁磊所言,過去兩年非正常增長,已經透支了車市,加上2011年通脹等預期,以及各項優惠政策取消,2011年被廠家普遍定調為「調整年」。而曾經受惠政策頗多、增長不斷創造新高的合資企業更是透支車市過多,2011年告別高增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除了上海通用外,諸多合資企業紛紛調整了銷售目標。
  • 世界會客廳·跨年場|羅翔:法治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講者羅翔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他認為,法治是人類對於「相對確定」的追求。以下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的發言摘錄,以饗讀者。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對於剛剛經歷過2020年的人而言,可能更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