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立於工、商、學之交匯點,新冠疫情期間遭停工停市停課的重創尤甚。歐盟委員會就此展開調查,以期明晰疫情對歐洲職業教育的影響並梳理歐洲職業教育應對疫情的舉措。
一場危機
數字鴻溝成為職業教育推行數位化學習的絆腳石
本次調查由歐盟委員會於3月18日啟動,對象為歐洲各國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回收252份有效問卷,其中172份來自職業教育機構,37份來自職業教育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43份來自行業相關的其他機構。這252份有效問卷代表歐洲27國,以歐盟成員國為主,其中西班牙、希臘、荷蘭和斯洛維尼亞最為踴躍。調查主要涉及三大內容:應對疫情的舉措,如停課、啟動緊急預案、實施在線教學;對相關資源的掌握程度,如歐盟出臺的應對疫情政策、歐盟現有可供支配的在線職業教育資源;與業內夥伴分享抗疫經驗或為歐盟委員會提供抗疫建議。
疫情籠罩下的歐盟採取種種應急舉措,以確保居家式教與學的連續性。各類在線學習教學資源,從移動客戶端到在線視頻平臺,再到廣播電視,迅疾上架並有效與常規教學銜接,但職業教育依然遭遇三重困境。第一重困境是資源錯配加速。現有在線學習教學資源幾乎一概為普通教育而設,與職業教育的特定需求存在錯配關係。疫情加速職業教育的邊緣化態勢。第二重困境是實訓缺失加重。現有在線學習教學資源被視作常規課堂教學的替代,重理論輕實踐。尤其在以「工作本位學習」職業教育模式為特色的歐盟,盲目移植無異於東施效顰甚而飲鴆止渴。第三重困境是數字鴻溝加深。歐盟正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方向。鑑於職校生源大都來自社會弱勢群體或普通教育的淘汰者,疫情一方面加深業已存在的數字鴻溝,成為職業教育推行數位化學習的絆腳石,另一方面為學生強化數字技能提供了良機,數位化學習所撬動的教學新方式有助於所謂的「差生」改變學習行為。
一大亮點
「工作本位學習」模式與學徒制重啟
作為歐盟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工作本位學習」模式與學徒制的重啟很大程度上決定歐盟職業教育能否戰勝疫情。在疫情期間,僅有丹麥、愛爾蘭、瑞典、芬蘭這四個國家的「工作本位學習」模式依然屹立不倒。其他以該模式為職業教育支柱的國家為紓解危機而「各顯神通」。西班牙主張對職業教育中「工作本位學習」要素靈活運用,如以縮減版形式植入現有的基於教師指導的項目模塊。義大利則採用模擬企業的方式來確保「工作本位學習」模式,如針對經濟類專業學徒實施的「模擬公司」,從公司註冊到企業經營流程均與現實毫無二致,只有產品交付與貨幣收支須虛擬數位化。奧地利《職業培訓法》修正案允許學徒臨時性就業。德國為雙元制合作夥伴設置「聯結企業」平臺,西門子公司則自行在線培訓學徒。針對那些今年即將完成職業資格認證卻因疫情無法滿足「工作本位學習」模式的學生,受訪者建議政府提供更多即時資訊。
高質量學徒制須在技能政策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以應對數位化、老齡化、全球化的挑戰。這是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去年10月7日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座談會上發出的強烈呼聲。企業的數位化無論領先抑或匱乏,均須創設一種「善於學習與變革的文化」。
在學徒制最成功的歐洲國家,德國聯邦內閣6月17日通過5億歐元的「確保學徒名額」聯邦計劃,以確保擁有249名員工以下的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能堅持提供學徒名額。該計劃為這類企業創設的每個學徒名額提供最高3000歐元的財政補貼,同時資助那些遭疫情重創甚或倒閉的企業在崗學徒。鑑於疫情影響存在行業差異,即衛生健康行業、食品行業、建築行業最小,而餐飲業、旅遊業、休閒業最大,受訪者提議,應確保各行業學徒的僱傭協議,並把學徒置於勞動法保護之下。正如德國聯邦勞工部部長胡貝爾圖斯·海爾所言,杜絕職業教育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屆學生」。
一種素養
倒逼職業教育師生提升數位化應用技能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歐洲職業教育的未來更趨數位化。實訓要求學生深入工作崗位一線,疫情卻阻止學生跨物理空間流動。這就為數位化技術鍥入職業教育提供了絕佳機遇。擺脫時間與空間束縛的數位化學習可改善實踐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交融,如基於瑞士職教體系開發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在線學習平臺(REALTO)。都柏林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員、歐盟職業教育創新與數位化工作組顧問安德魯·麥克羅森認為,數位化技術在職業教育的應用往往流於淺層的交互式教與學,如互動式白板,建議推動教學改革往混成學習和翻轉課堂方向發展。當然,教學改革不可游離於歐洲職業教育質量保障參考框架,且須制定在線教學標準並強化數據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歐洲職業教育師生提升數字素養。就因疫情而停課所實施的在線學習,歐盟學校教育之門網站在全歐洲範圍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工作者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23.8%的師生視數字素養為挑戰。教育技術企業提供免費資源與工具(44.6%),各國教育部出臺的政策、指南、須知與意見(41.4%),以在線教學為主題的入門課程(37.4%),視頻剪輯與教學設計的範例及其使用提示(31.1%),網站提供有用資源(28.8%),教師在線交流平臺(21.9%)可助教師一臂之力。
歐盟在2016年就為包括職校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機構在職教師提供了數字素養發展指南。克羅埃西亞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署開設一個門戶網站,便於職校教師、僱主以及其他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分享職業教育數字資源。絕大多數愛爾蘭職校學生受惠於政府設置的在線學習平臺,其資源獲取的便利性在持續完善之中。於學生而言,在線學習重在自學與自控能力,既要避免遁入虛幻,又要避免孤軍作戰。通過遠程指導,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性互動和有效合作的機會,並利用在線教學所生成的大數據逐個追蹤學習軌跡並實施學情評估。
一個未來
職業教育將超越傳統角色
歐洲職業教育期待的是「量體裁衣式」的在線學習資源,且以共享為原則。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去年年底啟動的職業教育資料庫僅限於政策數據。目前,共享行業特定的職業教育內容的歐盟國家有愛爾蘭、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克羅埃西亞和羅馬尼亞,較為廣泛應用的是「電子結對」(e-twinning)和歐洲成人學習電子平臺(EPALE)。受訪者一致呼籲利用「伊拉斯謨+」計劃與歐洲社會基金,歐盟委員會和國家公共機構應特設一個可供全歐洲共享的職業教育資料庫,並創建一個名為「歐洲數字工具開發倡議」的探索性研究項目,開發的是行業特定的職業教育仿真環境或虛擬實境。而多語種版本折射的無疑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以及歐盟「多元一體」理念。為聚集更多可分享的經驗,本次在線調查始終保持開放狀態。
歐洲職業教育不能止步於培育必備技能的產業大軍,更要服務於歐盟社會發展。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歐洲職業教育超越傳統角色。在疫情重災區西班牙,巴斯克創新與職業教育卓越中心致力於使用3D列印技術設計呼吸機原型,為防疫抗疫提供技術支持。巴斯克職業教育亦助力當地中小微企業,以滿足其遠程工作和數字平臺的培訓需求,並助力因疫情而失業的職員順利轉崗,以紓解因大規模失業所引燃的社會危機。2018年8月31日,歐洲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六大組織共同推出《關於歐盟2020年後職業培訓與教育培訓政策的意見》,所配備的副標題為「未來之確定性就在其不確定性」。當下,黑天鵝事件與灰犀牛事件輪番肆虐世界,恰恰職業教育因培育面向未來的高技能勞動者而堪具確定性。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4日第5版 版名:環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