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你知道恐龍時代的月亮有多大嗎?

2021-02-08 科技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

引言:在早前就有科學研究發現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逐漸遠離地球,這是兩者互相作用的結果。現在的月球以每年大約3.82釐米的速度在遠離地球,隨著時間的積累兩者之間的距離一定會增大。那麼恐龍時代的月球看起來有多大呢?

太陽系中行星所擁有的衛星情況不盡相同,例如木星擁有太陽系最多的衛星,多達七十多顆,土星也擁有六十多顆,而金星和水星是沒有衛星環繞的星球。我們的地球至始至終只有一顆衛星,它就是月球。人類為了研究月球與地球相互之間的影響,將兩者組成的系統稱之為「地月系統」。在地月系統裡地球是月球的中心天體,因為地球擁有比月球更強大的引力來將它束縛住。相反地,月球對地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例如潮汐作用。

月球對地球產生的潮汐作用不僅為地球上的海洋增加了一項動力,還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運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地球每個區域與月球中心的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才會引起潮汐作用。再加上地球在不斷地自轉,潮汐作用產生了與自轉方向相反的力,使得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了。不僅如此,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月球正在逐漸地遠離地球。

根據天文學家的測量,目前地月之間的距離大約為38.44萬公裡,但這個距離還會不斷地增加。由於地月系統內的角動量是守恆的,因此地球在自轉時消耗的角動量並不會無緣無故消失,而是傳遞給月球。這樣月球就獲得更大的公轉角動量,從而促使它在逐漸遠離地球。而且科學家發現,月球遠離地球的現象從恐龍時代就開始了,那麼那時候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是否比現在要大得多呢?

為此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物理學家威廉·科勒提出了月球軌道衰減公式,通過該公式的計算我們會發現月球在過去的10億年中公轉軌道的衰減速率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從模擬圖的曲線來看基本是線性的。

所以在推斷恐龍時代的地月距離時我們可以近似地認為月球每年都在以3.82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根據考古發現,最早的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的三疊紀,將時間帶入公式計算會得出那時候的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7.52萬公裡,這比現在的距離要少將近1萬公裡。

然而科學家表示,如此遠的距離其實人類的肉眼並不能看出差別。對於月球來說,這兩億多年的移動距離算是比較遠的,但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除了一些特別的天文現象之外,其他時候看到的月亮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因此恐龍時代的月亮看起來並不會比今天大多少。威廉還利用該公式計算出了月球形成初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得出的結果令人驚訝,因為只有2萬多公裡。

如果那時候人類就已經在地球上了,那麼我們所看到的月球就相當大了,就會有一種月球快要墜落在地球上的感覺。之後隨著月球開始圍繞地球公轉,它逐漸分走了一部分地球的角動量,使地球的自轉變慢了。科學家同樣通過計算發現,恐龍時代的地球一天只有21個小時。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愛因斯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看完直接被嚇到了!

人類「理論上」可活1000歲,剩下的900多歲到底為什麼「消失了」?

時間隧道意外被打開,能夠穿回30年前,專家都疑惑了

  點個「在看」讓他更懂你!



相關焦點

  • 月亮在遠離地球,如果月亮消失,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月亮都有著很多遐想,古時候便想像月亮上有廣寒宮,有嫦娥玉兔。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我們知道月亮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一直都圍繞著地球進行轉動,但你是否想過未來我們的後代可能看不到月亮了。根據觀測的數據顯示,月球距地36.3萬~40.萬公裡的樣子,為什麼沒有一個確定的數據,是因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跡不是一個正圓形。在測量地月間的距離時,科學家發現,月球正在以每年1.5英寸的速度逃離地球,差不多就是3.8釐米左右。月球為什麼會圍繞地球公轉的原因大家應該是知道的,主要就是因為引力。
  • 月球的周圍有「小月亮」嗎?小朋友的問題竟讓科學家無法解答
    而到了現代,關於月球的猜測伴隨著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也在與時俱進,從上世紀開始,就不斷的有人懷疑月球上存在著外星人的基地,甚至有人懷疑月球是被外星人放在地球的天上,用來監視地球的。當然,很多人這麼說都是因為月球的背面因為潮汐的影響一直都無法對著地球,不過,在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後,伴隨著地球背面的景象被一一揭曉,很多關於月球的「陰謀論」也都漸漸消失了。
  • 科學家發現!地月每年離3.8釐米左右,為何從月球看地球很恐怖?
    既然月亮永遠一面對著地球,那麼地球就永遠是在水平線上方的同一位置,並隨著月球的輕微晃動而微動。所以我們根本看不到月球與地球的一個具體變化,因為它們是相對的,同時月球本身就是漆黑的模式,我們看到地球的時候似乎看到了「光明」,你看到的地球比月亮看起來要亮50倍以上,加上晃動效應,你可能會覺得整個地球就要擠壓到了月球上一樣,所以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有「壓迫感」,這就是有人說從月球眺望地球,會感到恐懼。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與地球不同,月球不會遭受侵蝕,對科學家來說,這使得在月球表面發現、查探小行星撞擊並精準確定這些撞擊的年代變得比較容易。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恐龍真的是彗星撞地球滅絕的嗎?
    對於恐龍的滅絕,科學家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而最多的就是恐龍由氣溫變化不適應而滅絕的,而這個說法是根據月球得出來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專家認為生命的起源是由一顆彗星撞擊地球摩擦生熱誕生的第一批生命,生命再進化成一個龐大的群體,這是第一批的生命起源,當然那時候還沒有月球 這時候是恐龍最為繁華的時期,然後一顆巨大的彗星撞擊地球產生的熱量把地球上大多的生命滅絕了
  • 你知道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嗎?
    從古猿第一次凝視星空,浩瀚的宇宙、璀璨的繁星就一直吸引著人類的目光。月球作為近地衛星,則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存在。人類為它創作了無數的詩歌故事,流傳至今;因為它與人類的密切關聯制定了周詳的曆法,輔助生產;甚至嘗試用各種科技發明登上月球進行探索,終至成功。
  • 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離中國兩萬多公裡,最古老恐龍化石的地方
    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位於伊斯奇瓜拉斯託和塔蘭穆帕亞自然公園地處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帶,在這裡的沉積物中最常見的是火山巖灰層,由於該地區土地乾燥、地表崎嶇不平,像極了月球表面,因此人們將這裡稱為「月亮谷」。「月亮谷」沒有月亮,卻在多年的風力侵蝕下出現了很多表面光滑的圓形石頭,如同點綴在公園的繁星一般。
  • 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麼感覺?為何有人會覺得很恐怖?你是怎樣的感覺
    月球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顆星球。它是地球的衛星。幾十億年以來,它一直陪伴在地球的身邊。人類很早就認識月亮了,知道它的運行規律。古代的文人把月亮比作玉盤、玉鉤、玉兔等等。總之,人們覺得的月亮是十分美麗的。那麼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會有多大呢?要知道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直徑的3.7倍。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一定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那麼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咱們可以通過計算視直徑的辦法來比較一下。什麼是視直徑呢?咱們以前也提到過,簡單講就是物體最寬的兩邊和我們眼睛之間的夾角。
  • 科學家發現月球最真實形狀:略微扁平 更像檸檬
    月球(資料圖) 小時候我們常常說,圓圓的月亮像玉盤,但月亮真的是一個規則的球體嗎?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月亮並非完美的球體,而更像兩邊凸起的檸檬。 如果要以月亮為本體打一個最科學的比方,那最恰當的喻體一定是檸檬。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太空人登月45年後,美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月球最真實的形狀:略微扁平,一端有隆起。 月球表面有怪異隆起 此前,華盛頓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蘭德裡·喬力夫曾指出月球並非完美的球體,但未能發現其真實形狀和形成原因。
  • 關於月球,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此時的月亮較一般情況視直徑增加大約7%,亮度增加約15%,不管是以裸眼或是用望遠鏡觀看都更具觀賞性。本文將帶你更進一步了解月亮,用更科學的眼光欣賞這顆美麗的衛星。月球概覽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
  • 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發什麼?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亮只是嫦娥居住的宮殿。但是傳說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美好的願望去欣賞。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航天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於月球也有了更科學更切實的了解。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關於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了解。
  • 昨天剛看到超級月亮的你,一定不知道以下這幾條關於月亮的秘密
    相信很多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看到昨天的超級月亮了吧,今天院長就在這裡說幾條或許你不了解的月亮的秘密。昨天晚上的月亮就是今年的第一場超級月亮,什麼是超級月亮呢?其實超級月亮也不是特別稀有,一年也有個三四次,唯一的差距就是大小了,由於月球的軌道不穩定,所以會有大小差距,根據計算100年間最大的一次超級月亮會在2052年12月6號出現。那麼超級月亮到底對人有什麼影響嗎?沒有絕對沒有,千萬不要相信那些神棍的話,那都是偽科學,唯一對地球的影響就是會使地球漲潮比平常高出15釐米。
  • 為什麼我們地球的衛星叫月球?
    如果其他的行星衛星都有這麼炫酷的名字,為什麼其中最著名的地球的衛星僅僅只是被稱為「月亮」呢?先到先得數千年以來,儘管人類已經意識到了月球的存在,直到17世紀初期,當伽利略發現了一些木星的衛星後,他才意識到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不是獨一無二的。
  • 如果月亮從未形成,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
    月亮一直是我們好鄰居,在天上已經數十億年了,它照亮我們回家的路,幫助我們掌握時間,保護我們,推動我們探索太空,甚至還掀起了舞蹈熱潮!,很難想像沒有月亮我們該怎麼辦,但是為了科學起見,我們假設世界上沒有月亮,地球將會怎樣?人類還會存在嗎?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 科學家發現:月球一直在監視著地球
    諸多隕石和星球上,又是否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生命體存在?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類。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時至今日終於把探索宇宙變成了現實,一枚枚火箭帶著各種各樣的衛星衝向宇宙,我們也得以掀開宇宙神秘面紗的一角,以管窺豹地尋求宇宙的真容,而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就成了我們涉足宇宙的第一顆星球。一、人類探月的歷史要從何說起?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那麼,宇宙中到底是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球?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這看似複雜的一系列問題,其實圍繞的核心信息不過就是月球和地球的誕生和演化,當然,其中還涉及到了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恆星太陽。
  • 研究古代貝殼,科學家知道七萬年前的一天比現在少半個小時
    根據一項對晚白堊紀軟體動物殼化石的新研究,地球在恐龍時代結束時的自轉速度比現在要快,一年自轉372次,而現在是365次。根據AGU的《古海洋學和古氣候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這意味著一天只持續了23個半小時。這種古老的軟體動物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種類繁多的軟體動物。它們長得很快,每天都留下生長輪(類似樹木的年輪)。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可以,理論上說,月亮可以有自己的月亮。在每一個天體的周圍,都有一個定義明確的區域,叫做希爾球,在這個區域內,該天體的引力支配著一個體積更大、質量更大、但距離更遠的天體的引力。圖解:二體因重力互相繞行的等效位能的等位能圖,希爾球是分別環繞著這兩個大質量天體的圓型區域。
  • 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地球會發生什麼?
    與很多科幻主題電影不同,這次的「受害者」是月球,而我們人類和地球似乎並沒有直面危險。劇中,即使在撞擊瞬間,遠在38萬千米外的我們也沒感覺出有什麼「異樣」。那麼,為什麼故事裡的主人公還要大費周折把月球「拉回來」呢?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我們的地球會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