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6 搜指仔
中學生的校服,不外乎是紅色、藍色綠色的運動服,或者是白襯衫配黑色褲子,沉悶又單調。但是,在廣州一所學校的校園裡,穿著藍色旗袍的女學生隨處可見,咋一看還以為是穿越到了民國!
這所特別的學校就是長堤真光中學,自從今年4月開設了女子書院後,旗袍就成了女學生的校服。
統一紮著辮子,穿著藍旗袍、白襪子、黑鞋子,好像回到了民國的校園。今年四月,真光中學成立女子書院,女生們的校服就來了一個大轉變。
真光是1872年創辦的,這是嶺南地區第一所女子學校。真光在初辦的時候,它的校服就是旗袍。
「我覺得旗袍也是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的優雅、從容、淡定,所以我們真光的校服是回歸到我們最初的一個傳統。」
校長:
「在這之前,我們的學生都是穿運動服,運動服是無拘無束的、比較奔放的,而現在穿上旗袍,相當於給孩子們上了禮儀課。 」
學生:
平時女漢子的舉動做不出來了,只能優雅地坐著,走路也只能一小步一小步這樣的走。把我平時比較暴躁、衝動那些舉動給約束住,這樣更能體現女子形象。
在女子書院,琴棋書畫各種課程應有盡有,全校200多名女生可以自由選擇女子書院的課程,書院更是邀請嶺南非遺傳人作為導師。
在真光的百年學堂裡洋溢著濃鬱的廣府氣息,讓教育不僅僅來自書本。
「我覺得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為分數。我覺得人生能走多遠,取決於你和哪些人同行。
所以我覺得孩子們跟名家面對面,在這種交流的過程當中,他們不光是學到了技藝,而且是學到了大師們的為人處世,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裡,視野得到開闊,而且也幫助她們定下了一種志向。」
在當前煩躁的社會裡,能夠用傳統文化守護孩子們的一份安寧,教她們一份氣定神閒實屬難得。
真光女韻
日期:[ 2016-05-26 ] 版次:[ A24版 ] 版名:[雲山論見] 來源:[信息時報] 白話廣州 ◎梁倩薇 編輯
早前,長堤真光中學成立女子書院,要培養禮、樂、靜、美的新廣府女性。呢項教育嘗試,成果究竟點樣呢?前日,越秀區青少年廣府文化教育傳承項目之「廣府文化進校園」成果展示活動喺真光舉行。著住民國服裝嘅女學生學整宮燈,手繪滿洲窗,令人真正感受到一種雅文化嘅韻味。
真光成立於1872年,初時叫「真光書院」,系南中國首間為女子而設嘅中學。對於女性教育,佢哋一向有好多思考,理念甚至體現喺一件校服上面——唔同於其他毫無特色嘅闊大運動衫,真光女服增加咗復古連衣裙設計,藍色旗袍既文靜又利落。當女生行走喺西關嘅時候,往往成為街頭嘅一道風景,乃至好多真光學生畢業多年之後都會珍藏校服,用以紀念求學時期一段美好時光。
不過,話又講番轉頭。一位女性,到最後究竟能唔能夠成長為淑女,系由好多因素決定嘅。多元化世界格局之下,做唔做淑女亦系個人選擇,無話事必一定要做嘅。所以,真光開辦種種女性特色教育課程,最終目的,亦唔系好似一啲人所說嘅,要將女性重新帶返到「小腳時代」,施加種種限制;而繫於現代都市簡約、快捷嘅氛圍之中,為學生打開一個面向傳統嘅窗口,一個展示精緻同慢節奏嘅世界,等佢哋明白:人生,其實仲有好多種活法。
南都原創2016-05-25 15:15
南都訊 記者吳廣宇 百年長堤真光中學內,近日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女生校服逐步更換淺藍色旗袍裝,切合該校打造廣府文化特色教育的主題。
穿旗袍的長堤真光中學女生。南都記者 吳廣宇 攝
在長堤大馬路民國廣州第一高樓愛群大廈對面,有一處在中國近代進程中起重要影響的地方,這就是長堤真光中學。走進校內清代古建築豫章書院,舉頭就可看到清代洋務大臣李鴻章署名的石匾。據長堤真光中學介紹,當年李鴻章就在此地置辦洋務。學校利用豐富的歷史底蘊,打造廣府文化特色教育。
長堤真光中學學生DIY的「滿洲窗」。南都記者 高貴彬 攝
昨日上午,由越秀區宣傳部、越秀區教育局主辦,越秀區青少年廣府文化教育傳承項目之「廣府文化進校園」成果展示活動,在古樸典雅的百年老校長堤真光中學內舉行。南都記者發現,這家完全中學的女生校服,已逐步換裝成為淺藍色旗袍裝:斜襟大扣、小鳳仙袖,讓人彷如穿越到「五四」新文化年代,成為古意盎然的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學校梁老師介紹,這套傳統樣式校服,靈感來自香港真光中學的校服。真光書院自1872年在廣州創辦以來,在海內外都有分支,這種民國校服的樣式,已經為香港學校所普及。長堤真光中學正逐步換裝,也是延續百年真光的傳統。
據了解,目前長堤真光2015年入學初一學生已全面換發這套旗袍校服,作為原有運動服的補充,其它年級則以旗袍為女生禮儀隊服裝。以後新入學年級將全面普及傳統式校服。與此同時,男生冬裝為中山裝套裝,夏裝為西服白襯衣;女生冬裝在旗袍上加外套和長筒襪。學生小劉向記者表示,這套校服很漂亮,走在大街上挺挺引人關注,除了夏天有點熱之外,各方面都很喜歡。
近年來,長堤真光中學圍繞校內的潮州會館、豫章書院兩座古建築,組織師生研究廣府傳統文化,包括醒獅、雞公欖、茶藝、剪紙、滿洲窗製作、廣式戲服、廣式宮燈等,成為學校的日常課程,而這只是越秀區弘揚廣府傳統文化教育的案例之一,目前全區各中小學都在深入開展一系列青少年廣府文化傳承教育活動。越秀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廣府文化的發源地,越秀區將盡全力擦亮廣府文化的品牌。
責任編輯:衛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