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兩款打車軟體都通過網絡平臺向用戶手中「塞紅包」,就在兩款軟體為爭奪客戶相互較勁之時,軟體漏洞也讓司機和乘客撿了不少「便宜」……
乘客:兩款軟體拼著用
1月29日,市民楊先生用打車軟體從文化宮搭乘計程車至青年路,原本15元的車費最終只支付了2元。他告訴記者,這就是鑽紅包漏洞的空子。
楊先生告訴記者,其實想低額支付車費很簡單。首先,乘客和司機雙方都要裝有兩款打車軟體。在乘客通過一款打車軟體上車後和司機協商好,再用另一款軟體預約打車,這樣司機就可以成功搶到同一位乘客的兩單。
隨後,楊先生先用「滴滴打車」支付10元獲得了7元紅包,然後用「快的打車」支付10元獲得了6元紅包,司機收到20元的在線支付後找給楊先生5元現金,這樣15元的車費最終通過紅包拼單,楊先生只付出了2元。
記者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乘客使用該方法支付車費,市民鞏先生說,身邊的人一般先用「滴滴」打上車,然後再用「快的」拼單。因為「滴滴」定位更準確,「快的」的接力單剛好完成拼單。
司機:自發訂單拿返利
司機使用「滴滴打車」3單的獎勵15元,6單返25元,「快的打車」每天接6單返25元。這是兩款打車軟體對司機每天搶單的獎勵,因此一些司機看準了其中的漏洞,自己給自己發訂單,早起不出門就能完成一單任務。
的哥侯師傅就在他的兩部手機上分別裝了「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司機端和乘客端,每天早起他都會用自己的乘客端發出搶單消息,然後通過司機端搶單。當然這種方式也存在風險,侯師傅的「快的打車」就因此被封號半個月。
為了更加隱蔽,司機也會讓乘客幫忙預約刷單。記者27日晚使用「快的打車」打車,司機就讓記者幫忙,發一單28日9:30從幸福路到小西門的預約信息,讓另外一位計程車司機搶單,記者不用付款,也不用取消就行。
該司機說身邊許多司機都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搶單,因為兩款軟體一天內各完成6單任務,那麼就會有50元以上的返額獎勵,因此司機間也會相互幫忙,希望能拿到獎勵。(邵珊珊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