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的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外國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世事難料。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我們時常感覺自己做的規劃沒什麼用——可能辛辛苦苦做好了計劃,到頭來卻被突發事件打亂。面對運行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面對愈發難以預測的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做規劃,才能最大程度地完成自己的目標呢?作者從哈佛大學教授的理論出發,在文中介紹了一個以90天為周期的規劃方法,分為回顧、設目標、給成功下定義、方案最優化四個板塊。希望對讀者有幫助。本文作者Dan Silvestre,原文標題「How to Plan Your Goals in the Real World」。
圖片來自Unsplash|攝影wang binghua
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
在《反脆弱:如何在失去秩序的世界中獲利》一書中,哈佛大學教授、作者那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對不確定性進行了深度的挖掘。
他認為,不確定性事件中,有小概率事件不可預測且一旦發生破壞性很強,他將其稱之為「黑天鵝事件」。在許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眼裡,2020年的全球疫情就是一次黑天鵝事件。
在事物不可預測的情況下,如何應對這類「黑天鵝事件」呢?我們可以採取凸性戰略和啞鈴策略,從而增加自己的「抗脆弱性」。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給自己多一些選擇,才不至於在不可預知的災難面前手足無措。
在當下的環境中,沒有人能對未來作出預測,所有的預測看起來和隨便猜測沒什麼兩樣。在這樣的背景下去檢查我們做規劃的方法,就會發現舊的規劃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世界了。理由如下: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同一個目標,那種一條路走到黑的思維早已經過時了。
其次,這個世界運轉地越來越快,變數也越來越多。當你昨晚一個規劃之後,這個規劃可能很快就過時了。
但是,當你給自己的規劃中提供幾個替代方案、優化自己的選擇,你依然有許多的可能性達到自己的目標。你可以檢測自己做總結的能力,並通過建立回饋系統,讓自己調整規劃的能力越來越強。
如何高效地設立目標?
高效地設立目標是優化選擇方案的基礎。具體來說,高效設立目標有四個步驟:
回顧前90天的情況
設立一個目標
對完成目標進行定義
優化自己的選擇
為了讓這個方法更加實用,建議大家以90天為周期不斷進行練習。下面我將詳細為大家介紹這四個步驟應該如何執行。
1.回顧前90天的情況
為了最優化你的未來,你必須參考自己的過去。
首先,你需要思考自己過去的90天裡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你可以參考自己的周記,重點是找到自己過去90天裡最大的成就和最深刻的教訓。
你可以通過這幾個問題來評估自己過去90天發生的事:
「我做了哪三件事,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做了哪三件事,最後證明是徒勞無獲的?」
「如果我每周只能工作20小時,我會把重點放在哪些工作上?」
「如果我每個月只能工作20小時,我會把重點放在哪些工作上?」
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在紙上,命名為「步驟一:回顧」。
如果你沒有定期總結一次的習慣,我強烈建議你現在就開始培養這個習慣。這樣的總結可以讓你清楚地了解你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什麼地方,以及完成了什麼事。
另外,你還可以問自己一些更精簡的問題,有助於你快速回顧上一周發生的事:
「這一周裡我完成了什麼事?」
「這一周裡我做錯了什麼事?」
「這一周裡阻止我完成目標的因素有哪些?」
回顧是一件無趣而冗長的工作,但是這一步對你接下來的目標制定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千萬不要跳過這一步。
2.設立一個目標
在這90天裡,只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就可以了。不要一下子設立一連串目標。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每一個複雜的目標我們都要設立追蹤回饋系統,如果一次性設立多個目標,那麼這個系統就會變得非常龐雜。
所以,先從一個目標開始練習。
在選擇目標方面有什麼講究呢?我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參考。你可以問問自己:怎樣的目標對我的人生有最積極的影響?
你可以給自己來一場簡單的頭腦風暴,想到的可能性越多越好,然後再從中篩選。另外,你可以從這些角度出發進行思考:
你的長期人生規劃——「我想要什麼?」
市場回報——「我能獲得什麼?」
你可以怎樣應用自己的技能——「我擅長什麼?」
圖片來自Medium
理想狀況下,你選擇的目標應該是上述三個問題的「重合點」。
然後你就可以在紙上寫上「步驟二:選擇目標」。
3.對完成目標進行定義
現在你已經做完回顧,並且選擇好這90天要完成的目標了。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到這一步就結束了,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目標本身是非常空洞、抽象的。我們需要讓目標變得「有血有肉」,換句話說,就是對「完成目標」進行詳細的定義。
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我想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是一個很抽象的目標
「我想升職」是一個很抽象的目標
「我想加薪10%」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因為它有數據支撐,你可以在90天之後檢查自己是否加薪了10%。
怎樣去定義自己的目標?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在接下來的90天裡,我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才覺得自己成功了呢?」
你可以用陳述句寫下你的目標,比如「我在未來90天裡要加薪10%」。
然後你就可以在紙上寫上「步驟三:成功」。
4.優化自己的選擇
現在,你已經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並且已經給自己描繪出成功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了。現在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優化自己的選擇,從而更快地達到這一目標。
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方式?
你可以寫下在這90天裡,你具體需要哪些方式才能實現目標。我再重複一遍,在這裡我們只要數量,不求質量。你可以寫很多不同的方案。
然後在紙上給這一段標註「步驟四:選擇」。
然後,你可以通過分析給每個方式打分,從1分到10分都可以。打分的項目包括:
影響(Impact):你對這種方式的直覺是怎樣的,預計的影響是怎樣的。如果你打10分,說明你對這種方式十分有把握。
時間(Time):這種方式需要耗費的時間是多少。如果你打10分,說明耗時很少;反之,如果耗時長,分數就相對低一些。
難易程度(Ease):這種方式完成起來是否困難。如果困難就打低分,容易就打高分。
我在這裡拿我的「加薪」目標舉個例子:
圖片來自Medium
最優化的方案,就是負面效應最小、上升空間最大的方案。
舉個例子:在我的「加薪」目標中,提出更換工作無意是加薪的最優化方案,因為換工作後加薪的可能性更大(上升空間大),最壞的結果也無非是被拒絕,負面效應最小。
我在這裡強調幾點:
這個打分機制默認各板塊佔10分,總分30分。但是如果你比較看重某一板塊(如看中「影響」,不在乎「時間」),你可以按照需求調整這個打分機制。
你可以按照需求添加或者刪除相應的板塊,但是不要把它搞得太複雜。
總結
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要學會去做更有效的規劃,找出最優化的方案。總結一下,就是這幾點:
步驟一:回顧前90天的情況
「我做了哪三件事,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做了哪三件事,最後證明是徒勞無獲的?」
「如果我每周只能工作20小時,我會把重點放在哪些工作上?」
「如果我每個月只能工作20小時,我會把重點放在哪些工作上?」
步驟二:選擇一個目標
你的長期人生規劃——「我想要什麼?」
市場回報——「我能獲得什麼?」
你可以怎樣應用自己的技能——「我擅長什麼?」
步驟三:對完成目標進行定義
給抽象的目標下定義,將它變成可以量化、有具體評價標準的結果。
對目標具體的定義可以讓我們更專注、更知道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努力。
「在接下來的90天裡,我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才覺得自己成功了呢?」
步驟四:尋找最優化方案
「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方式?」
根據每個方案的影響、耗時程度、難易程度進行打分。
儘量選擇分數最高的前幾種方案。
譯者:Michiko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