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高考往後延期了30天,即從6月7、8日要延遲到7月7、8日。
網上很多人評論,有的說,「又多了一道送命題」;有的人說「挺好,優生可以繼續衝刺,差生可以繼續混日子」……
但我最喜歡的,是網友「最LOVE楠楠」講的:「真希望重新回到18歲,再參加一次高考!」
我很贊同他的話,因為曾經的我以為高考很苦,學習很苦。可後來參加工作10餘年,我才發現高考真的很值得,因為參加了高考,人生才不會留遺憾!
去年帶畢業班,我也留意到高考前的許多網友的感慨,比如,
「多希望這幾年只是在做夢,一覺醒來回到高三的開始。」「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希望定格在高三。」……
可今年太特殊了,我真的希望全國1000多萬學子們,不要讓自己在高考中留下缺憾。現在,我有幾句話想送給你們:
第1句:上學很苦,高三很苦,但這些苦終究是為了遇見最美的你。
讀書學習哪有那麼容易?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天才,輕而易舉就能獲得了好成績。特別是高中,不是說背了幾個公式,就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高三,是學子痛苦不堪的時段,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有的人挺住了,遇見了黎明後最美的自己。
有的人則在高考前灰溜溜逃跑了,有的人即使挺過去了,卻因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捶胸頓足……
不管有多麼的苦不堪言,我都希望你堅持住。因為相對於讀書的苦,不讀書的人生才是最苦。
以2018年高考生徐孟南來說吧,當時已經29歲他,才如願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
可你知道嗎?10年前的2008年高考中,19歲的徐孟南在高考答卷上寫滿批判教育制度的「獨立宣言」,換來一張「0」分考卷,一夜之間躥紅網絡。
可代價是,往後10年,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求職屢屢受挫,沒辦法,他只能去做各種苦工,比如組裝廣告箱、造井蓋、包裝產品等,吃盡了生活的各種苦頭。
10年後,已是兩個孩子爸爸的他,面對生活的苦,承認了當初的年少無知。讀書的苦算得了什麼?於是,他邊工作邊竭盡全力要重返校園。
是啊,讀書很苦,不讀書的生活才更苦——徐能南用10年青春來悟這個道理。
所以我希望你知道,還能十幾歲坐在教室,就好好珍惜讀書的苦,並堅信你將來能遇到未來最好的自己。
第二句:在最該吃苦的時候我們不要偷懶,否則將遭遇將來更多的難。
高中時有一個同班同學,當時她成績尚可,可不知道被誰洗了腦似的,突然一天天的想儘快出去賺錢,誰都攔不住。高一下學期,她真的輟學出去打工了。
然而高二下學期,她寫信給我們校長,要求回來繼續讀書。校長同意了,當時在晨會上念出了她的信。
她在信裡告訴我們,在半年的時間裡,她換了5份工作。最初做公司文員,可不到一個星期就被炒掉了,原因是老闆嫌她應變能力太差,話都不會說。
後來去地產中介打工,每天要走街竄巷車來來回回走10幾個小時:從早上10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下班後腳痛得快要斷掉,累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可並沒有拉來一個客戶。
她又去了市場做糧油會計員,去快餐店當傳菜員,最後才去黑工廠做流水工人。
她說,在那裡她從沒有見過太陽,因為每天早上6點就得起床,晚上10點才下班。
可這樣辛苦工作,時薪卻只有可憐的10來元,還不夠買半杯網紅奶茶………累死累活,都不夠混口飯吃。
此刻,她才知道,當初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於是,她主動要求回來學習。因為她認為,不學習是真的很苦,但這種苦,能為你過濾掉日後生活中更多的苦。
她說,同為女孩子,她周圍的同齡人結婚的結婚,但是她早已看到不讀書的他們,以後會為柴米油鹽,日復一日吃盡生活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就是人生吃苦的時刻,我們不該偷懶。否則,我們今後將為這個偷懶加倍付出代價!
第三句:如果錯過高考,不僅是錯一次考試,其實更是錯過一生
記得網友小花7年前,回答知乎的「高考對一個人到底有多大影響」,現在看起來依然經典:
它是最公平可以選擇未來生活的權利,可以跨越階層,對抗後門與關係。普通家庭孩子,想改變現狀、提升階層,一定要抓住機會。此後絕大多數考試與競爭,再沒這般公平。高考形成的差距,用任何方法都很難彌補。多少你嚮往的地方,都標著條件:本科及研究生均畢業於國內985院校。一切珍貴的機會都以本科為起點。
高考,也許只是一場考試,但對於一些人,真的能影響命運甚至一生!
14年前,有個叫蔣多多的農村女孩,故意在高考考0分還寫8000字抵制高考。當時看起來只是她錯過了一次考試。因為她要急著出去打工,以此「迂迴」來寫她習慣,然後出書賺錢,過著風光的生活。
可後來發現錯過很多機會時,卻又不想復讀。後來,迫於生活壓力,她也沒能在小說的創作路上堅持下去,卻成為無數平凡人中的一員。
有人後來問她後不後悔,蔣多多卻只剩下了沉默。
龍應臺說:
「用功讀書的真正意義是為自己爭取一份選擇人生的權利。」
高考,能讓自己爭取到了一個能主動掌控自己人生的機會,接著去大學繼續深造,然後才有機會在日後「變現」出更多的價值。
因此,沒有拼盡全力躍過高考這座高山,你錯失的不僅是一紙學歷,更是未來的無限可能。你丟掉的可能是一場考試,但可能丟掉的更是人生。
我覺得,我們本有機會選擇嚮往的生活,不要因為失去了高考,而最終在被動的碾壓中變成了絕望。
第四句:高考不僅可以改變命運,更是讓你習慣優秀
努力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傾盡全力應對高考,就是全力習慣優秀的表現。
也許你會說:「我讀過很多書,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我不明白讀書的意義。」
我覺得拿這個回答來比喻更形象:「孩童時,吃過很多食物,已記不起吃過什麼,但它們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等你的優秀都成為習慣之後,將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會選擇逃避,而要全力做到最好。
成功的人,都是優秀的習慣使然,這些習慣,會融入了他的血液中,將來在人生中會慢慢展現出卓越的成就。
簡而言之,在高考備考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優秀,這就是是這場考試之於人生的最大意義。
去年網友的這些話很動人:
「多麼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是在高三的一節課上睡著了,現在經歷的都是一場夢……同桌罵你白痴,叫你好好聽課……一切還充滿希望。」
今年的高考延遲30天,網友的這句話同樣令人感慨:
「真希望重新回到18歲,再參加一次高考!」
屠格涅夫說: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學習的苦。」
2020年7月7、8日,我希望你在考場中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現在起,是奮鬥的機會,是堅持的機會,請你務必繃緊那根弦,直至那天奏響勝利的樂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