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日報記者 彭園園
10月26日,遊客在合肥市「合柴1972」文創園內遊玩。 本報通訊員 方好 攝
第十三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合肥市一家柴犬主題咖啡店展示的柴犬系列文創產品、合肥長江180藝術街區的紙藝產品,受到很多觀眾喜愛。 本報記者 溫沁 攝
第十三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合肥市一家柴犬主題咖啡店展示的柴犬系列文創產品、合肥長江180藝術街區的紙藝產品,受到很多觀眾喜愛。 本報記者 溫沁 攝
在上周落幕的合肥文博會上,各類創意產品收穫一眾好評;「合柴1972」文創園開園1個月,熱度不減,工作日遊客量達到1.5萬人次……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漸提升,新的消費增長點從哪裡來?蓬勃成長的文創市場正在成為驅動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有個性、更時尚,文創掀起新潮流
「這柴犬杯40元一個,不僅杯身上有柴犬,連附贈的勺子頭都是立體的柴犬造型,太可愛了!」10月27日,合肥市民陳雯從合肥文博會上滿載而歸,「還買了手鍊、項鍊、耳釘和耳環,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柴犬杯,這是合肥市裡一家柴犬主題咖啡店自製的文創產品,小攤上還有柴犬包、公仔等各種小商品,一起去的朋友挑了一個柴犬包。」陳雯覺得,雖然自己有喝水的杯子,但是對這樣有創意的產品還是忍不住想買。
或躺或仰,有的頂戴花翎,有的身掛一串朝珠,在合肥政務區上班的韓小姐看來,辦公桌上9隻憨態可掬的「故宮貓」,給單調的上班時間增添了一點活力。「我本身就很喜歡貓,故宮出的這系列文創小物件,十分精緻,還結合了古代宮廷文化元素,幾乎沒有猶豫,我就從網上下單了。」韓小姐告訴記者,「故宮貓」每隻19元,相對普通的裝飾品,這樣具有文化底蘊的小擺件物超所值。
當奇思妙想碰撞文化,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等進行創造與提升,一個杯子、一個小擺件都可能變得不一樣,更加受消費者歡迎。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商品背後的文化底蘊買單,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文創消費都呈現增長態勢。
從最開始的膠帶、書籤,到後來的食品、服裝,再到彩妝和護膚品,融合歷史與當代年輕人語境,以故宮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陸續開發出了文創產品。以故宮博物館為例,「朕看不透」眼罩、「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宮牆色」口紅……故宮通過源源不斷的創意,讓品牌文化和理念觸動消費者內心,推出上萬款文創商品,廣受遊客喜愛。
文化賦能商業,掀起一陣消費浪潮。根據阿里文創消費人群畫像顯示,年輕人是主力消費人群,偏愛跨界文創產品,以90、95、00後為主,女性用戶佔比超7成,具有中高購買力人群佔比超過了5成。
忙跨界、造IP,文化賦能新商業
當文創成為一種潮流,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了,但品質同質化、高概念低質量等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陳雯覺得,雖然市面上開發文創產品的品牌很多,但產品類型卻有些單一,會感覺有點「膩」。
「相對於一線城市,合肥市場上的文創商品店還不算太多,市場也有待培育。」劉凱坦言,店鋪客單價在100元左右,不算很高,但文創消費高漲的趨勢很明顯,他對未來有信心。「文創市場貴在推陳出新,未來我們會根據銷售情況,摸準顧客的需求,與更多優秀的文創生產團隊合作,不斷更新店鋪內的商品。」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創造產值2.25萬億美元,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約佔市場總額的19%,其中中國及其他國家佔比僅4%左右。作為發展中的新型產業,強烈的消費需求正在倒逼供給端迅速成長。
據了解,天貓在今年推出「天貓新文創」計劃,助力文創行業的商業化以及觸達更多的消費者。除了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文創IP衍生出更多有意思的文創新品外,天貓上的百萬品牌商家,也構成了豐富的商業生態,為文創IP授權的跨界合作提供了廣闊的試水空間。天貓平臺將促進10000個品牌與文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向市場推出更多有趣新品。
10月29日,位於合肥市金寨路的「合柴1972」文創園,由原合肥監獄改造而成,記者看到,5米高的監獄北牆被完整保留並改造為塗鴉藝術牆,引無數遊客拍照「打卡」。「合柴1972」項目負責人劉曉寧介紹:「從10月2日開園到現在,工作日人流量約1.5萬人次,周末及假期約2萬至3萬人次。」
雖然園區僅部分開放,但熙熙攘攘的人群足見其高人氣。劉曉寧說:「遊客熱情如此高漲,這是開園之前團隊沒有預料到的,但也側面反應市民對文化消費強烈的需求。」她指了指園區西側的兩棟大型廠房,「未來,這裡將打造成創意集市和當代美術館,引進更多有創意有文化內涵的商戶入駐,共同帶動整個城市的精神文化消費。」
比創意、拼內涵,滿足消費新需求
文創商品為啥備受歡迎?劉凱認為,同樣的東西,文創產品獨具一格,更時尚,自然更有人氣。
10月30日中午,在合肥市銀泰城一家名為半同文創的小店裡,陸陸續續有人光顧,約50平方米大小的店面擺滿了文具、香氛、擺件等商品。店鋪合伙人劉凱隨手拿起架子上一個硬殼本,墨綠色的外觀,封面印有「彎得佛」「wonderful」「極好的」等字符,紙張採用方格底紋,每隔幾張紙就有一個女孩模樣的插畫。「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它比普通的筆記本更簡約大方,而它最特別的地方是內頁的這些插畫,這是合肥本土一位插畫師的作品。這本子就是插畫師所在工作室的文創產品,內頁使用也是適合畫畫的紙張。」劉凱說,像這樣的文創產品對於懂畫的人就很有吸引力,文化附加值是普通商品無法相比的。
印有合肥地標的明信片、以季節氣候命名的家居香薰、各種設計師款手帳本……半同文創與30多個小文創品牌達成合作,劉凱告訴記者,其中既有個人工作室,也有故宮文創等文化機構,「店裡的商品雖然稱不上是大牌高檔,但都獨具匠心。店裡生意不錯,這得益於人們對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買一件東西,不再只是追求實用,還追求審美的享受。」
室外高近40米的紅色煙囪矗立在水池中央,室內斑駁的牆面與充滿現代感的鋼板結構搭配,形成濃烈的現代工業風。10月29日,記者來到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的「鍋廬space」。「這裡原來是被廢棄的老鍋爐房,經過我們設計團隊改造,現在是一個集聚會、閱讀、住宿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空間。」「鍋廬space」的設計師胡迪說,比起千篇一律,越來越多人追求個性化消費,2017年建成至今,店裡的生意比想像中要好,「尤其是8間客房,每個房間是設計師以不同的靈感打造而成,有的源於一部電影,有的源於一個國家。每逢周末都有很多預定,不少是外地遊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間,我國文創產業增長迅速,2017年文創產業佔GDP的比例達到4.29%。如果說,以前人們在旅遊時買的景區紀念品、明信片是最原始的文創產品,如今從文創商品到文創空間,文創業態日漸豐富,已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動能、帶動經濟增長的支柱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