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列舉的「十七條困難」

2020-12-17 央視網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列舉的「十七條困難」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毛澤東是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戰略大師。1945年5月他在中共七大上作的「結論」中,面對抗戰即將「勝利」的大好形勢,卻一口氣列舉了我們可能遭遇的「十七條困難」,並據此提出我們的應對之策,就是成功運用底線思維的典型一例。

  「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

  七大召開時,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已發生重大變化。經過延安整風,全黨在思想上、行動上實現了偉大的覺醒,實現了新的團結和統一;已成為一個經驗豐富並擁有121萬黨員的強大政黨,成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重心」「中國人民解放的重心」「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重心」;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發展到91萬,民兵220萬,解放區的人口達到9550萬,並得到全國人民、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蘇聯的援助。總之,正如毛澤東所言,「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現在這樣強大過,革命根據地從來沒有現在這樣多的人口和這樣大的軍隊,中國共產黨在日本和國民黨區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現在為最高,蘇聯和各國人民的革命力量現在也是最大的。在這些條件下,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應當說是完全可能的。」

  國際國內形勢一片「光明」美好,「勝利」的桅杆似已躍出地平線。但是,就在人們準備大聲歡呼、慶祝「勝利」之際,5月31日,毛澤東在其作的七大「結論」中,在闡述「國內形勢」時,卻出人意料地表示贊成有人提出的戰後「中國可能變成美國半殖民地」的提法,強調要「準備吃虧」,在看到「光明」的同時「更要準備困難」。他還一口氣列舉了可能出現的「十七條困難」:

  第一條,「外國大罵」。英美的報紙和通訊社現在都罵共產黨,「將來我們發展越大,他們會罵得越有勁」。第二條,「國內大罵」。是大罵,不是小罵,罵我們「破壞抗戰,危害國家,殺人放火,共產共妻,毫無人性,等等」。第三條,「準備被他們佔去幾大塊根據地」。第四條,「被他們消滅若干萬軍隊」。將來我們的軍隊有可能發展到150萬,「被他搞掉三分之一」還剩100萬;被他「搞掉一半」還剩75萬。第五條,「偽軍歡迎蔣介石」。偽軍「搖身一變,掛起蔣介石的旗子,歡迎蔣介石,歡迎閻錫山,使我們很不好辦。日本人撤出的地方,他們馬上就佔了,我們來不及」。第六條,「爆發內戰」。第七條,「出了斯科比,中國變成希臘」(斯科比是當時英國派駐希臘的英軍司令,1944年12月,斯科比指揮英軍並協助希臘政府進攻長期英勇抵抗德軍的希臘人民解放軍,屠殺希臘愛國人民)。就是說,有外國力量幹涉中國內政,幫助蔣介石打我們。第八條,「不承認波蘭」,即我們黨的地位「得不到承認」。第九條,「跑掉、散掉若干萬黨員」。將來如果形勢不好,「蔣介石、斯科比兩面夾攻,到處打槍,有些黨員就向後轉開步走,跑掉了,散掉了」。「我們準備散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第十條,「黨內出現悲觀心理、疲勞情緒」。第十一條,「天災流行,赤地千裡」。第十二條,「經濟困難」。第十三條,「敵人兵力集中華北」。即「日軍退出華南、華中,把兵力統統撤到華北」,並「提出和平妥協的條件,跟英、美講和」,擠壓我們黨和八路軍。第十四條,「國民黨實行暗殺陰謀,暗殺我們的負責同志」。第十五條,「黨的領導機關發生意見分歧」,黨內「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不滿意等等」。第十六條,「國際無產階級長期不援助我們」。第十七條,「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在列舉這些困難的時候,毛澤東還批評「從前我們黨內有一個傳統,就是講不得困難,總說敵人是總崩潰,我們是偉大的勝利」,「現在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計到光明,也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計到黑暗」,提出「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幹部來說,更要有「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的「精神準備」。他說:「如果我們不準備不設想到這樣的困難,那困難一來就不能對付,而有了這種準備就好辦事。」

  「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面對「光明」已現、「勝利」將至的大好前景,毛澤東為什麼迎頭潑了一瓢涼水,一口氣講了「十七條困難」,反覆強調要「準備吃虧」呢?毛澤東之所以這樣做,並非無的放矢,也非故作姿態,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根據。

  從歷史上看,我們黨多次發生過因「勝利」而「驕傲」,因「驕傲」而「吃虧」的錯誤,留下了慘痛教訓。為了準備黨的七大,1943年至1944年間,全黨高級幹部認真討論了黨的歷史問題。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和5月20日在中央黨校第一部對於這個討論所作的講演中,毛澤東對黨在這方面的教訓進行過系統回顧和分析,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他具體羅列了四次教訓:「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時北伐軍到了武漢,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忘記了國民黨將要襲擊我們。結果犯了陳獨秀路線的錯誤,使這次革命歸於失敗。第二次是在1930年。紅軍利用蔣馮閻大戰條件,打了一些勝仗,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李立三路線的錯誤,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損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紅軍打破了第三次『圍剿』,接著全國人民在日本進攻面前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運動,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更嚴重的路線錯誤,使辛苦地聚集起來的革命力量損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戰起來了,統一戰線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和陳獨秀路線有某些相似的錯誤。這一次,又使得受這些同志的錯誤思想影響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損失。」他為此在演講中要求:「全黨同志對於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鑑戒」,要放下「高傲自大」的「包袱」,「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此前,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為整風文件印發全黨學習。1944年11月21日在致郭沫若的信中毛澤東又寫道:「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他自己更是「兢兢業業,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麼地方跑出來」,請求「你看到了什麼錯誤,希望隨時示知」。

  從黨的現實處境看,雖然黨及其領導的隊伍前所未有地發展,但是中國革命畢竟還沒有勝利,我們有軍隊90多萬,但不是集中的,而是被分割的,只能打麻雀戰;我們的根據地有9000多萬人口,但也不是一整塊,也是被分割的;我們的敵人還很強大,有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還有國民黨,這兩個敵人雖然不是一個類型,但「一個守著我們的前門,一個守著後門」,相較於敵人而言,我們的「力量很小,前面還有困難」,我們的處境還很嚴酷。所有這些,也都要求我們既「要英勇奮鬥」,「又要謙虛謹慎」,不要重犯歷史上「小了就舒舒服服,沒有事情,一大就脹起來了,腦殼脹得很大,驕傲起來了,心裡也躁了」的錯誤。

  在講了十七條困難後,毛澤東緊接著就講了保證「我們一定要勝利」的八個方面的「光明面」,包括:第一,「暫時吃虧,最終勝利」;第二,「此處失敗,彼處勝利」,「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第三,「一些人跑了,一些人來了」;第四,「一些人死了,一些人活著」;第五,「經濟困難就學會做經濟工作」,「自己動手,發展生產」;第六,「克服天災,太行有經驗,共產黨會捉蝗蟲」;第七,「黨內發生糾紛,使我們獲得鍛鍊,來一次大糾紛,就是一次大鍛鍊」;第八,「沒有國際援助,學會自力更生」,等等。

  在把「困難」和「光明」都估計充足的基礎上,中共七大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一整套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為黨領導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現在我們得了天下,還是要從最壞的可能來設想」

  作最壞的準備,歸根結底是為了謀得最好的前途和結果。

  毛澤東在七大上設想的「十七條困難」,在抗戰勝利後不久,有的果然遭遇了,有的部分發生了,甚至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也出現了。比如,七大閉幕後不到兩年,中央所在地延安就被國民黨軍隊佔領,這是七大召開時誰也不會預料到的。但是,正因為有了應對一切困難的思想準備,我們主動放棄延安又重新奪回了延安,毛澤東原來設想「爭取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最終只用三年就做到了。

  在毛澤東看來,凡事從最困難、最壞處準備,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一個思維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是要始終堅持的。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在談到社會主義社會裡少數人鬧事問題時,毛澤東說:「我看要準備出大事。你準備出大事,就可能不出,你不準備出大事,亂子就出來了。事情的發展,無非是好壞兩種可能。無論對國際問題,對國內問題,都要估計到兩種可能。你說今年會太平,也許會太平。但是,你把工作放在這種估計的基礎上就不好,要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在國際,無非是打世界大戰,甩原子彈。在國內,無非是出全國性的大亂子,出『匈牙利事件』,有幾百萬人起來反對我們,佔領幾百個縣,而且打到北京來。我們無非再到延安去,我們就是從那個地方來的。我們已經在北京住了七年,第八年又請我們回延安怎麼辦?大家就嗚呼哀哉,痛哭流涕?……『七大』的時候,我講了要估計到十七條困難,其中包括赤地千裡,大災荒,沒有飯吃,所有縣城都丟掉。我們作了這樣充分的估計,所以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現在我們得了天下,還是要從最壞的可能來設想。」

  1958年3月25日在成都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又提出要準備發生預料不到的事情,他說:1956年國際上批判史達林和波匈事件,我們就沒有料到,國內也有一些事沒有料到。以後究竟有什麼事是預料不到的?國內國際上有些什麼事可能出乎意料?如世界大戰,瘋子要打,原子彈把我們一套通通打爛,那也沒有辦法,蘇聯還會發生什麼問題?他再次談到了過去講過的「十七條困難」,說:我記得七大的時候,羅列了十七條,其中有「赤地千裡」就是大旱;還有一條所有縣城都喪失,我們只有鄉村。他要求各省、各部黨組就國際國內可能發生的不可意料的危險談一談,列出一個單子來,不是十七條,十六條也可以。他說:如果我們沒有準備,那個事情來了,我們就要差一些了,比如西藏少數頭人可能叛變,上層人物的心在印度、英美,對我們是敷衍的,這就可以列一條。

  但遺憾的是,隨著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上逐漸發生「左」的偏差,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對「最壞的可能」估計嚴重不足,驕傲了,輕敵了,我們在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又犯了錯誤,吃了大虧,留下了嚴重教訓。這是今天仍然需要我們反思和「引以為戒」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毛澤東關於「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的思維方法及列舉的「十七條困難」,為我們提供了堅持和善用底線思維謀事創業的範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艱巨。在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紮實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徵程上,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凡事從最壞處入手,設想各種可能,「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妥善解決我們事業發展中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問題。「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一切困難都擋不住中國人民闊步前進的步伐。71年前,毛澤東在七大上闡述中國前途時講過一段話,本文結束時引借於此,我認為仍然是適用的:「我們清楚地懂得,在我們和中國人民面前,還有很大的困難,還有很多的障礙物,還要走很多的迂迴路程。但是我們同樣地懂得,任何困難和障礙物,我們和全國人民一道一定能夠加以克服,而使中國的歷史任務獲得完成。」

相關焦點

  • 毛澤東怎樣應對「大事變」?強調「準備吃虧」,講了17條困難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之時,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前夜,一場關乎國家、民族、人民命運的「大事變」即將出現。重新研讀中共七大文獻,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毛澤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準備應付大事變」作為基本方針,科學回答了戰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並運籌帷幄,周密做好了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以高度的戰略思維,引領形成七大正確的路線、綱領、策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共七大使我黨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主席臺上懸掛著毛澤東、朱德巨幅畫像,畫像上方的石拱上寫著「七大」的政治口號——「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中央大禮堂內景。李志強攝據延安革命紀念館原副館長、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授霍靜廉介紹,毛澤東、朱德畫像兩邊的6面黨旗象徵中共在1921年至1945年已經召開過的6次代表大會,禮堂牆上的V字形木架是英文VICTORY(即「勝利」的縮寫),上面插著的24面黨旗,象徵著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到1945年所走過的24年。
  • 毛澤東談中共一大: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到,參加大會的代表當時活著的共產黨員還有3個人(叛變了的如張國燾之流不算),分別是毛澤東本人、董必武和陳潭秋,但實際上陳潭秋已經犧牲。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和毛澤民、林基路等一起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由於消息隔絕,延安當時並不知道陳潭秋犧牲了,所以毛澤東說:「陳潭秋,現在被國民黨關在新疆監牢裡」,並且在黨的七大上,陳潭秋仍被選為中央委員。
  • 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的闡釋與升華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被後來稱為「決定中國之命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歷史地選擇了毛澤東。濫觴於遠古的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正是因為毛澤東主席才完成精神層面上質的飛躍,真正成為一種中華民族精神、中國革命精神,甚至成為人類思想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 十七條協議是如何籤訂的?
    十七條協議籤訂的次日,中央人民政府設宴慶祝。毛澤東在宴會上講話說:「幾百年來,中國各族之間是不團結的,特別是漢民族與西藏民族之間是不團結的,民族內部也不團結。這是反動的清朝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統治的結果,也是帝國主義挑撥離間的結果。現在達賴喇嘛所領導的力量與班禪額爾德尼所領導的力量與中央人民政府之間都團結起來了。這是中國人民打倒了帝國主義與國內反動派之後才達到的。
  • 從1938年開始,毛澤東為什麼多次講這個寓言故事?
    講到這裡,他說:「這條道理是中國古時一個老頭兒發明的」,這就引出一大段愚公移山故事,隨後總結:「現在我們就訂一個條約:不開小差,堅持長期鬥爭,長期學習,不怕艱苦。」「抗戰一定要勝利,這是堅定的政治方向,不怕任何艱苦困難要堅持著,不要半途而廢。」這是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第一次作比較集中的現實引申。
  • 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 他在上海這條小馬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也是與毛澤東特別有緣的一條馬路。環龍路2號老漁陽裡陳獨秀寓所(今南昌路100弄2號)毛澤東在這裡知道了「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老漁陽裡2號陳獨秀寓所環龍路2號老漁陽裡(今南昌路100弄老漁陽裡),雖然前面有個「老」字,其實這條弄堂並不老,至1920年建成不過7年時間。
  • 中共二大:個人回憶與檔案相左 毛澤東是否參加
    其中,毛澤東是否與會,也成了一個謎。  回到「12人說」,它的主要依據,來自以下兩份文件:  一份是1922年12月9日,參加共產國際四大的中共代表團(團長陳獨秀),向共產國際遞交的《關於我們黨的組織問題》的補充報告。其中提到,參加二大的代表「有來自七個地區(上海、北京、山東、湖北、湖南、廣州)的七個代表,每個地區各一人。」該文件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的,原稿上少了一個地區。
  •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的統一...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  中國共產黨為了迎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做好思想、政策的準備,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舉行。毛澤東向全會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全會討論了毛澤東的報告,並根據報告精神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批准了召開沒有反動派參加的新政治協商會議。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反對「山頭主義」的歷史考察
    1922年召開的中共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明確承認加入第三國際的二十一條條件,其中包括共產黨「必須建築於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權的原則之上。在現在內亂激烈的時候,共產黨惟靠極集中的組織,鐵的紀律(即採用軍隊的紀律)和全體戰士一致給中央機關以廣大的權力,過餘的信任,使得執行一種不可抗辯的威權,才能成就他的職務」①。
  • 從毛澤東出主意論主意認識好主意的4個鮮明特點
    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希望領導幹部要做到:安排工作計劃時留有餘地,給下面點積極性。 毛澤東是公認的出主意的高手,早在江西蘇區時期,紅軍裡就廣為流傳:「毛委員有主意。」毛澤東認為,它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讀書治學。延安時期,毛澤東曾形象地比喻:「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他為中國革命出的許多好主意在某種程度上都與讀書有關係。據跟隨他的人回憶,毛澤東上井岡山時,戎馬倥傯,口袋裡仍然裝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水滸傳》。
  • 無間道式中共特工,曾隻身跳傘營救蔣介石,毛澤東特批重新入黨
    不久,李茂堂去上海,經中央特科(軍委)陝甘特派員王超北聯繫接上了中共組織關係,並被派回陝西恢復中共組織,但經過三次努力都未能成功,只得重返上海,從事秘密工作。1935年9月,在李茂堂趕去鄭州參加中共陝西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的路上,全部與會者因叛徒告密被抓。整個陝西省委委員就剩下他僥倖躲過了大搜捕。
  • 三、七大對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概括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與會的正式代表計547人,候補代表為208人。 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之際,中國在戰後面臨著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選擇。七大分析了國內外形勢,深刻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理論,再次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將中共政治路線確定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 論毛澤東堅持底線思維的工作方法
    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前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諄諄告誡:「有一個問題要講清楚,叫做『準備吃虧』。有些同志希望我講一些困難,又有些同志希望我講一點光明。我看光明多得很,國內民主運動已經興起,將來更有希望,蘇聯援助我們,美國、英國的無產階級將來也還是要幫助我們的,這些都是光明。但是我們更要準備困難。」
  • 毛澤東與七屆二中全會
    圍繞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的問題,毛澤東系統地談了中國共產黨的意見。 毛澤東在會談中所提出的看法,反映了在過去長時期以來,特別是在中國革命迫近全國勝利的形勢下,他對一系列帶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的深刻思考,實際勾畫了未來新中國藍圖的基本輪廓。 送走米高揚後,毛澤東繼續為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作準備。當時,北平剛剛解放,根據各方面的條件,決定全會仍在西柏坡村舉行。
  • 他曾斷言:中共一師抵老蔣三師,還說:跟隨中共,前程遠大!
    然後,他列舉了進攻中原、佔盡蘇皖、打通津浦線、進攻晉冀魯豫、摧毀整個中共根據地的「5個月成功時間表」。這弄得國民黨上下都是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一天,白崇禧在公館裡宴請李濟深等一批桂系要人,一起討論時局。白崇禧是追隨蔣介石,主張打內戰。
  • 毛澤東的24個驚人預言
    而早在80多年前,毛澤東就開始憑藉自己超凡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縝密的分析判斷,準確預言中外歷史上的大事。學習、借鑑毛澤東的預言能力、預測方法、決策藝術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正確的領導,對未來應有科學的預見。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
  • 諸城: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27歲病逝,會寫詩,毛澤東稱他王大耳朵
    山東省諸城市城南三裡莊水庫壩北南坡的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紀念館,南望常山,水色山光融為一體;北眺市區容貌,歷史古城展現新姿。紀念館主館座落在一方形臺基上,建築面積810平方米,建築高度13.74米,磚混結構,底面呈正方形,四面大門互相對稱。內外一律用花崗巖貼壁,象徵王盡美千秋永在,萬古不朽。
  • 毛澤東為何一生沒上黃山? 揭其唯一一次坐轎經歷
    本文摘自《毛澤東家居》 作者:龍劍宇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3-1   【註:中共黨史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對本書進行連載,禁止其它媒體轉載!   轉戰陝北途中,毛澤東手持一根隨意採自野外的樹棍,探路、防身和減輕勞累,有時還用於探河水深淺。   1947年3月,毛澤東患肺炎剛愈,身體尚未復原,十分虛弱,連香菸都不敢吸。衛士們為他準備了一副擔架,準備在他行軍困難時使用。毛澤東卻不肯坐擔架,寧肯走路、騎馬。   警衛員孫振國負責背乾糧,弄了一根柳木棍做扁擔。
  • 毛澤東傳記
    到一九二○年夏天,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同年,我和楊開慧結了婚。」  出席中共一大以後,毛澤東成為中共湖南省委的書記之一  「1921年五月,我到上海去出席共產黨成立大會。在這個大會的組織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兩個人都是當時中國知識界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