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位於歧亭鎮西北部,全村版圖面積4.2平方公裡,下轄5個村民小組,現有293戶,987人,其中黨員44人。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先後榮獲黃岡市首屆「十大秀美鄉村」、 湖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湖北省旅遊名村、湖北省生態新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稱號。
杏花村古有民謠「三裡桃花店,五裡杏花村。店中有美酒,村裡有人。」自唐以來,文人墨客齊聚於此,或飲酒賦詩,或垂釣對弈,歷經宋元明清千餘年而不絕。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著名詩人杜牧在外放黃州任刺史時途經杏花村,有感而發寫下千古絕唱的《清明》詩。北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謫任黃州團練副使,他沿著杜牧的足跡,與早已隱居杏花村的故交陳季常不期而遇。爾後兩人多次互訪,相交甚篤,留下了現存於《古文觀止》中的名篇《方山子傳》及典故「河東獅吼」等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文壇佳話。數年後的元祐年間,臨川才子謝無逸過黃州關山至歧亭杏花村館驛,以五步成詞,題「杏花村館酒旗風」一詞於館壁(《江城子》)。紹聖四年(公元1097),「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貶謫黃州時到歧亭古鎮看望陳季常,寫下了《發歧亭宿故鎮》詩三首。南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寫下「記取岐亭買酒,雲洞題詩」(《婆羅門引》)的名篇。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一代廉吏于成龍以黃州同知鎮守歧亭,剿匪揖盜,教化安民,留給後人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近代,張之洞、郭沫若、李宗仁、李先念等名人要政也曾涉足杏花村,或文或詩或遊覽,給杏花村帶來了不朽的光輝。
牧童遙指杏花村
而今杏花村環境優美宜人,依小山,傍清泉,杏林清明帶雨堆紅,古柏蒼松常青疊翠,有銀杏林、桃杏林、油茶林、松樹林等,村南杏花湖水光瀲灩,湖西九騾山鍾靈毓秀,一山一水無不稱奇。這裡背依翠屏、良田沃野,山環水抱,青磚瓦舍,林木滴翠,流水潺潺,白鷺歡歌。置身於此,只覺水在村中,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鷺中,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妙不可言,是觀光、度假、休閒、懷古的好去處。服務功能齊全,建有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內設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多功能會議室、東坡詩社等,真正實現了文化引領、辦事服務、教育娛樂、醫療商務和信息傳播五個功能全覆蓋,起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良好效果。
主要景點:杜牧廣場、杏花古剎、歧亭三祠、三名士墓、東坡橋、方山亭、放生池、杏泉、杏花湖、桃林街仿古建築群、杏園、杏花書院、農耕文化博物館、九騾山摩崖石刻、石頭娘娘廟、逸亭。
主要特產:茶油、米酒、香米、杏花雞、歧亭麻鴨、杏花皮蛋、餈粑等。流傳至今的民俗活動:釀酒、打餈粑、牌子鑼鼓表演、楚劇表演。
-END-
勾搭小編:dmmc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