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聽出了單詞的讀音,卻不會寫?
一句句子聽了好幾遍,卻還是來不及寫?
英語考試聽力失分太多,孩子越來越沒信心?
....
其實,英語聽力教學和訓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從剛接觸英語起就不能忽視聽力能力的培養,為孩子的英語長期發展打好基礎。
有關語言交際功能的資料表明:
人們在日常交往活動中,「聽」 佔45%,「說」佔30%,「讀」佔16%,「寫」佔9%。
學生只有聽懂,才能說清,才能正確表情達意,從而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遇到過很多孩子單詞句子會拼會寫,但唯獨聽力提升非常緩慢,家長著急,孩子壓力也大。為什麼我們的聽力就這麼難提升呢?我們主要將其歸結為以下幾點:
1、接觸太少
由於孩子平時在學校以讀、寫為主,聽力訓練少,會讓學生誤以為聽力不重要,造成英語聽力經常被忽視的現象。
會有學生反映說有時候明明自己聽對了讀音,卻寫錯了單詞。有些單詞讀音差不多,但學生很難分辨。例如who's和whose,listen和lesson,walk和work,door和doll等等。
2、家長重視度不夠
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英語作業時,大多注重於詞彙的拼寫,課文的背誦閱讀。忽略了讓孩子培養聽錄音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把興趣和重心放在讀和寫,而忽略了聽力的重要性。
3、詞彙量積累不夠
基礎知識是影響聽力理解的決定因素。如果這些基礎知識不夠紮實,訓練再強化,效果也不會明顯。換言之,詞彙量的多寡是聽力理解是否順暢的重要因素。
美國的語言學家D. A. Wilkins也說過:「沒有詞彙,語言溝通就沒有意義,人們不能表達任何東西。」
大部分小學生仍然缺乏應有的日常詞彙和基本用語,對於一些詞彙,如get、make、take等,只知道其中的某一含義。
4、聽時養成了不良習慣
有的孩子在做聽力練習時,為了注重聽,會選擇閉眼專心聽。殊不知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還有的學生習慣專注於聽出每一個單詞,而不是去抓關鍵詞。這樣會讓我們顧此失彼,一旦漏了一個單詞,就會更加緊張,導致惡性循環。
針對以上幾點,怎麼提升孩子的英語聽力能力呢?最主要的,就是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同時積累充實詞彙量。
1、泛聽
在練習聽力之初,可以以多聽為主。除了課堂教學,我還努力通過「潛移默化式」英語學習法。在家裡,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充分利用一切課餘時間去學習英語。如在孩子們起床時、晚飯後、洗澡時、睡覺前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播放英文錄音或者歌曲,反覆聽,隨意聽。
孩子漸漸地對內容熟悉了,自然而然耳朵就習慣了聽英語。給予孩子一個最缺少的自然英語環境,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英語產生興趣,學習效果也會非常明顯。
2、聽力,語音相輔
有了泛聽的基礎,我們就要進一步考慮如何提升聽力的質量。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最難把握的語音點通常是連讀和停頓。往往學生能聽懂的是一些單詞,可當其置於句中、融入語篇時,便出現了很多問題。
連讀:英語的句速是由重音的間距來決定的,有時在一拍時間內要連續發多個音,於是單詞與單詞之間就需要首尾相連,由前一個單詞的末尾音節與後一個單詞的起首音節相連,這就構成了連讀。
如:Can I have a look? / there is / look at it.
停頓:英語的節奏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需要停頓。這在學生的日常發音中常常被忽略。
很多孩子以為一氣呵成的快速朗讀就是所謂的流利。其實不然。這不僅不符合日常的口頭表達方式,給聽者帶來理解上的困難,也影響了自己的聽力。
有些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時,誤將句中的停頓聽成是句與句的停頓,不能正確地把前後部分關聯起來,結果錯誤地理解全篇內容。
所以我們在聽的時候,要注意聽其語音語調,有意識地記憶與模仿。這樣可以豐富我們的聽力知識,同時能夠提高我們聽力的準確率。
3、注意聽力技巧
很多孩子在做聽力的時候,經常會想要聽清每一個單詞。然而在聽力練習中,這樣的習慣會讓孩子在錯過一個單詞後,後面的內容會全部來不及聽。
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遇到一時不理解的單詞不要停下來思索,而要堅持繼續聽,以防止錯過更多的信息。另外,我們在聽到會的單詞後,可以在線上先寫出該單詞的首字母,提醒自己。在完全聽完錄音後,在逐一補全。
4、有意識的詞彙積累
前面我們提到,詞彙量是聽力練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在聽力練習中,如果聽出了單詞的讀音,卻不知道含義,這樣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做練習的時候,可以主動摘抄一些生詞、詞組。並且反覆聽錄音來熟悉其讀音,是否有連讀、弱讀、爆破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