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問答的時候,看見很多研友問:
報錄比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 報考人數:錄取人數 ?
報錄比大於一 是不是報的人比錄取的人多?
報錄比小於一 是不是報的人比錄取的人少?
看中國教育在線上很多專業的報錄比都小於一 是不是 報名的人數小於錄取的人數?
說的都不錯。
補充一點:
如果是考試前的報錄比,指:報名報考人數:擬錄取人數
如果是各個學校錄取後,指:實際報名考試人數:實際錄取人數
還有就是,報錄比小於1不意味著這個專業好考。
我們常見的中國教育在線上很多專業的報錄比都小於一, 是指實際報考的人數小於「擬」錄取的人數,實際上錄取時,通過調劑非報考學生或者消減擬錄取人數,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並不會降低多少。
1、一般可以在各個學校官網的研究生院查到報錄比。
2、除了學校官網之外,還可以在考研幫、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中國教育在線、中公考研網等第三方相關網站看到。
3、招生單位通常都會在官網發布往年的報錄比,但也有部分院校沒有對外公布,無法看到。但是報錄比並沒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會有很多缺考的人員,所以反映出的數據並不是很真實。
分三層來看吧。
1)報考人數與實際錄取人數之比。這個和學校有一定關係,但同一學校中各專業的相差很大,熱門專業可能是冷門專業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報錄比越高的專業越難考,短期的就業前景一般更好,但長期發展如何都是未知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報考人數與實際參考人數之比。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考生因複習不到位,或找到好工作等各種原因棄考。這個數量一般不是很大,可以暫時忽略。
3)上線人數與實際錄取人數之比。這個各專業相差不大,一般在1.3:1和1:1之間。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分數線一般是各專業根據當年的考分和面試比例設定的,實際上此處已經通過兩道門檻淘汰了很多考生了。
比如有某熱門專業實際參考的考生數為100名,其中50名上了學校線(包括總分和小分),另外50名就被淘汰了(第一道門檻);該專業當年只能錄取20名考生,按1.3:1面試,只能面試26人,又淘汰了24人(第二道門檻)。所以,一般到了面試這一關難度都差不多了。
所以一定要分清學校和專業之間的關係,再做功課。一流的學校也有二流的專業,反之亦然。
正在閱讀的你,如果需要考研方面的資料,可以私信我,無償分享。
我是顏仔仔,與考研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