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3.6:1,考公4000:1,這屆大學生的恐怖報錄比

2020-09-18 職問官方


開學了,21秋招進展的如火如荼,考研報名、國考、部分省考報名即將開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應屆生們決定自己未來走向的時候。


往年這個時候,前幾年的報錄比會成為本屆應屆生決定何去何從的重要參考數據,但對21屆的同學來說可能找不到什麼靠譜的數據做參考。


畢竟被疫情支配的2020年變數太多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擴招力度,排除掉這些之後,剩餘的報錄比數據還能幫助21屆同學做出最優的選擇麼?


21考研,我還要報名麼

Z君屬於21屆裡比較早就決定要考研的一批人,相比較於大三才決定要考研的同學,計劃的比較早的Z君一直有意識的認真學習專業課和英語等課程。

因為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很好,Z君內心的目標院校一直是國內某top3高校。

但是疫情期間在家,Z君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學習效率不高,因此複習的進度和效果也和一開始的計劃不相匹配。

Z君原本覺得開學之後回到學校,一切應該就可以恢復正軌了,自己趕趕進度應該也還來得及,但由於疫情期間學校很多課程都沒有開展,返校之後補課的情況相當嚴重。

高頻率的補習校內課程再一次影響了Z君的備考情況,由於複習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她心中的考研目標也一降再降。

Z君有時會忍不住想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報名考研,畢竟應屆生的身份相當重要,沒有複習完就去考研,很可能只是去給別人當炮灰。

Z君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最近幾年研究生的報考人數持續飆升,帶來了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據教育部相關數據預計2021考研人數甚至可能達到400萬

據國務院授權新華社發布的官方報告顯示,20年研究生招生總人數達到111.4萬,而報考人數有341萬,報錄比大約是3:1。


這麼看起來競爭壓力好像也沒那麼大,但需要注意的是2020考研的同學在報考環節已經結束後因為疫情影響獲得了額外的擴招政策,擴招規模達到了18.9萬。


如果沒有這次額外的擴招,那麼20年的報錄比可能會達到3.6:1,而21屆考研如果沒有和20屆同樣水準的擴招,那競爭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20屆擴招主要並不在頭部的知名高校而是一些普通院校,這對於目標在名校考生來說未必有很大幫助。


數據來源於中國教育在線


當然,令Z君感到焦慮的還不止是招生規模的未知,還有可能存在的強勁對手:


今年的就業形勢對之前考研失利的同學並不友好,想要二戰、三戰的人仍然有很多;


眼見今年的考研報名即將開啟,但保研政策還遲遲沒有下來,很多處於保研邊緣或是賭不起保研政策的學霸,都可能是考研路上的強敵。


雖然仍有很多迷茫和猶豫,但Z君還是決定報名考研,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從原來的Top3改成了一所省內211院校。


考公之路並不好走


除了備考研究生的同學們,Z君還有不少準備考公朋友。

雖然不少崗位確實存在薪資低、工作枯燥單一、晉升渠道狹窄等勸退因素,外界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也非常嚴重,但進體制一直是非常熱門的發展方向。


而今年疫情突髮帶來的就業市場動蕩,讓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穩定性更好的體制內。

以國考為例,每年國考的招聘人數都不足3萬人,但報考的人數在百萬人以上,平均起來每個崗位也有好幾十位候選人競爭。


數據來源於中公教育


但事實上這個平均報錄比還遠不能反映國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因為在國考的招考職位中,有很多崗位是報考人數極少甚至沒有人報考的。

比如2019年的國考,總計9657個崗位中有幾十個崗位沒人通過報考或通過審查,有五百多個崗位通過審查的人數小於3人。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熱門崗位的異常火爆,同樣是2019年,最熱崗位的報錄比達到了驚人的4040:1,有的崗位報名人數甚至超過萬人。


而獲得擴招的20國考境遇和19年則大不相同,雖然報考人數基本相當,但20年國考的招聘人數比19年多了1萬人,這也導致報錄比看起來更容易上岸。


但大範圍擴招的消息至今也並沒有傳出,如果今年的招錄人數沒有與20年持平,那19年4000:1的恐怖報錄比是否又會重現呢?


由於低薪和「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基本不符合同學們對職業生涯的幻想,因此大家對於考公務員的態度,很多就是:實在不行,就考個老家的公務員。


但很多同學其實並不了解體制內的真實情況,也並不清楚考公的難點和真實難度,隨便看幾本資料就去考試了。


公務員招考當中的很多職位都是只招一人,有人說考研時只要筆面試打敗最後一名成功過線就是勝利,但考公不是第一名很可能就意味著什麼都得不到。


對於同學們來說,考公的優勢主要在於應屆生身份的加持,因為很多優質崗位都只對應屆生開放,但這同樣也意味著極大的機會成本:


如果沒有考上心儀的崗位想明年再戰,為了保留自己應屆生的身份,同學就不能找其他的全職工作。


但大多數企業都傾向於招募當年畢業的應屆生,為了考公放棄這個機會損失不可謂不大,心理壓力也會直線上升。


考試之外,還有別的可能


在目前就業形式不樂觀的大環境下,考研能提升學歷背景、考公能讓人獲得鐵飯碗,這確實是很好的發展路徑,恐怖的報錄比背後,每一條路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疫情之前,出國一直是一個另闢蹊徑的選擇,但由於目前海外的情況似乎仍然不是特別樂觀,想要出國的同學可能面臨著和考公考研相似的艱難抉擇:


21年春季或許會加開入學點,來彌補20年秋季招生的不足,但20屆選擇GAP和Defer的人增多,很可能會擠壓21屆同學的申請空間;


國外的疫情控制和社會局勢不太樂觀,很有可能還是上一段時間的網課,雖然規避了一些感染和遭遇暴力事件的風險,但是網課學習獲得的成績可能不會被學校重視也可能會影響到留學經歷的含金量。


刨除考研、考公、出國,應屆生的主流發展方向也就剩下就業了。


不過今年秋招四大、快消、金融、網際網路等很多行業的名企仍然也接受20屆同學的投遞。


面對經歷過一屆校招捶打的20屆,21屆同學們真的需要打起精神小心應對。


不論是考研、考公、出國、就業,21屆的同學們都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選擇合適的路徑和積極的應對方法意義重大。


對於有升學想法的同學來說,在做出徵戰考研、出國的決定之前,一定要花一些時間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對一些人來說,留學、讀研幾乎是求職的必要條件,而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些幫助不大還蹉跎了幾年時間;


對一些崗位來說,再水的碩士也是敲門磚,而在投遞另一些崗位時,再垃圾的3年工作經驗也比碩士文憑好用;

如果發現升學對自己幫助不大,或是自己承擔不起賭輸要付出的代價,轉道就業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對於想就業的同學來說,在準備考公之前,需要先多方面了解體制內的真實情況,確認自己能接受未來的工作狀態。


外界對體制內的工作狀態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尤其是老一輩人會覺得體制內就是喝茶看報國家養著。


如果父母親戚沒有在體制內工作過的經歷,那他們的說法很可能也是被誤導過的,不要全盤相信。


在報考時要做足功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不要無腦跟風熱門崗或是為了上岸而隨便報考冷門崗。

想要直接就業的同學就需要抓緊時間了,今年的秋招已經進入了中後賽程,絕大多是企業的網申都已經開啟了,一部分甚至已經進入了面試的流程。


雖然距離網申截止還有一段時間,但優質的崗位總是先到先得,準備校招的21屆的同學們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疫情餘威籠罩之下的畢業季註定是不平凡的,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影響,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但為未來奮鬥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可貴的。

也許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新的擴招、扶助政策,但只有持續努力才有可能笑到最後,加油!

相關焦點

  • 20歷史學考研報錄比高達68:1!歷史學考研網
    報錄比很重要,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近年來,整體上的報錄比大概是3:1左右,但是今年院校的個別專業報錄比達到了10:1,甚至更多。遇到這類就需要仔細分析一下,看是什麼原因,然後結合自身情況看是否適合報考。但是報錄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個專業的好壞。
  • 大學生很迷茫,考公考研還是工作,選哪個更有發展?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都面臨著沒有目標、缺乏規劃的問題,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計劃性,學生時代的按部就班,只要把成績考及格就可以,在大學裡,甚至還丟失了最寶貴的「主動性」,而考公、考研、或是工作,都需要「主動性」,否則都是很難取得成就。
  • 考研數據大匯總,報名人數、報錄比、棄考率等
    每年的考研數據都會受到很多考研人的關注。報名人數、報錄比、棄考率等方面內容,對考研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不妨一起來解析一下,看看從中可以受到哪些啟示。 2、報錄比 我們從以下報錄比可以看出,從2017年開始,報錄比都是穩中有進的,去年預計達到了3.6:1,2020年報錄比預計為4:1(111.4萬裡面碩士研究生在100萬左右,再除去推免生),為近年來最高。
  • 又有985院校公布2020年考研報錄比,優勢專業報錄比低至3:1!
    同濟20考研報錄比數據1、報考人數20考研同濟大學共報考19469人,實際錄取4036人,其中全日制錄取2096人,非全日制1940人,整體報錄比4.82:1。而之前整理過2020年的報考數據「報錄比近年最高,棄考率竟達10%,這些省份報考人數多得離譜! 」其中分析到今年整體的報錄比預計為4:1(國務院表示今年招生111.4萬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佔100萬左右,再除去推免生)。雖然整體上看同濟報錄比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誇張,但畢竟報考同濟的童鞋大都實力不俗,因此競爭力也不會小。
  • 2020考研報錄比奇高的院校,10:1你敢報不?
    近年來,整體上的報錄比大概是3:1左右,但是今年院校的個別專業報錄比達到了10:1,甚至更多。遇到這類就需要仔細分析一下,看是什麼原因,然後結合自身情況看是否適合報考。但是報錄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個專業的好壞。因為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決定報錄比,比如院校知名度、院校所處地區、個人喜好、短期內呈現出的發展前景等。
  • 2020考研報錄比高達10:1!2021擇校應避開哪些重災區?
    同理,如果報錄比小於1,就說明報考的人數比錄取的人數少。考試前的報錄比是指報考的人數和擬錄取人數的比例,因此報錄比可以小於1。考試後的報錄比是指實際報考的人數和實際錄取人數的比例。一般來說,報錄比越高說明專業人數報考的越多,也相對難考,報錄比越小,說明競爭較小,相對容易。
  • 2020考研報錄比高達10:1!2021擇校應避開哪些重災區?
    2.報錄比重要嗎?   重要,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近年來,整體上的報錄比大概是3:1左右,但是今年院校的個別專業報錄比達到了10:1,甚至更多。遇到這類就需要仔細分析一下,看是什麼原因,然後結合自身情況看是否適合報考。   但是報錄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個專業的好壞。
  • 考研&2020年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棄考率高達10%!報錄比創新高!
    2、報錄比 我們從以下報錄比可以看出,從2017年開始,報錄比都是穩中有進的,去年預計達到了3.6:1,2020年報錄比預計為4:1(111.4萬裡面碩士研究生在100萬左右,再除去推免生),為近年來最高。
  • 22考研:這所學校報錄比90:1!到底有多難?
    2、浙江大學的專碩基本都是考英語一。這就說明對英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除了個別專業,比如剛剛提到的會計專碩考英語二。其他大部分都是考英語一。3、浙江大學的會計專碩複試中沒有專業課筆試。複試中只考政治和個人面試,統考錄取人數非常少,大概每年在八九個人左右,初試分數基本是在250分以上。4、如果你是要報考專碩計劃的同學,比如少幹計劃、大學生士兵計劃等這類的同學。其實專項計劃的分數與普通考生的分數差不了多少,所以就算是專項計劃的同學,分數也是不能划水的。
  • 考研:別扎堆報考啦!這6所211大學考研報錄比很低,特別好考
    在考研擇校時,我們習慣於聚焦全國排名前列的頂級名校,憧憬其中的領先熱門專業。但要知道的是,這些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特別高,有些甚至達到了20:1,30:1。很多人可能二戰、三戰甚至四戰也沒能如願考上。考研擇校是考研成功的重要因此,考研擇校首選211、985院校毋庸置疑,那麼考研難度小的211學校有哪些?由於名校考研報錄比不是均等的,某些學校不是特別受青睞,報錄比相對較高,考研成功的機率相對較大。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考研:別扎堆報考啦!這6所211大學考研報錄比很低,特別好考!
  • 上海這所211公開20考研數據!超1.1萬報考,報錄比5:1
    各高校20考研最新報錄比數據持續更新中(往期更新可以點我的頭像發送私信上海大學20年數據還未公布,但是2019年上海大學的報考人數就已經超過2.5萬,但是上大的招生體量要大於東華大學,2019年上海大學共錄取4443名碩士研究生,除去1278名推免生,統考碩士錄取3165人,統考整體報錄比將近8:1,相比上海大學,東華要好考一些(當然這裡只是以整體的數據分析,具體專業還要看專業的報錄數據及分數線分析難易程度
  • 華中師範大學考研難考嗎?這個專業報錄比竟高達30:1!
    難不難考?這個學校很多想報師範類院校的同學都知道,華中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大學之一,也是國家重點985/211工程,地處武漢洪山區,位置優越,學校總體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學科教學英語屬於外國語學院,20年的複試分數線是363分,其中,政治需要達到63分,外語67分,很多22/23考研的同學可能還沒這麼多分難不難的概念,胖虎給新同學們說下,政治,外語是百分制學科,滿分100分,教育學20年政治英語、國家線是46分,學科英語超線近20分!
  • 考研進行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報錄比10:1,21同學要謹慎報考!
    2021的同學往前面翻一翻,希望對於你的擇校會有所幫助,好好的掂量一下自己在複習一年過後能否考到這個分數,能否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今年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氣象學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錄取最低分數都是408分,想一想這個分數都非常恐怖,如果今年還有同學想要報考中山大學這個專業的同學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 報考人數近2.6萬,整體報錄比9:1!這所熱門211高校真是不好考!
    ↑↑點我的頭像,到主頁領取更多考研乾貨資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考研熱門院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報錄情況分析!2018年超過1.7萬人報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年突破2萬,超過2.3萬人報考,到了2020年報考人數近2.6萬,直線上漲。
  • 2020考研報考人數341萬!考生5年增加了1倍,你還考研嗎
    考研,或是不考研,這是一個問題。為了讓自己更加有競爭力,越來越多人選擇考公或者考研。考試報錄比普遍在兩位數:1,有些國考的考錄比例還會達到幾千:1。從2009年開始,每年國考都有超過100萬人報考。19屆考研報考人數290萬,20屆考研報考人數341萬!
  • 廈門大學近5年考研報錄比分析,多專業僅招1人,最高報錄比31:1!
    報錄比是考研一個重要參考指標,遺憾的是很多學校都不公布,如果報考學校有公布,一定要好好利用。廈門大學2015-2019考研報錄比圖中是廈門大學2015年-2019年的考研報錄比數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模板,今年考研的同學要記得收集報錄比的數據,尤其要注意報考人數和實際錄取人數
  • 大廠報錄比3000:1,餐飲研發40萬年薪無人問津:選第一份工作時,到底...
    來源:LinkedIn領英畢業季是一套不會給任何人喘息機會的「連環選擇題」:考研考公還是就業?找對口崗位還是轉專業?選擇安穩還是追求夢想?擺在宋宇恆面前的有三條路:第一,考研,邁過學歷這道門檻。然而,據估計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將超過400萬,未來就業形勢依然不明朗;第二,聽從父母的意見,「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但宋宇恆並不願意就這麼妥協;第三,先進小公司,日後再跳槽。
  • 這些學校成了考研「重災區」,報錄比超過10:1!
    就19年報考數據來看,像四川大學,2019考研報考人數已經超過了4.2萬,據說是全國報考人數最多的院校;鄭州大學2019考研報考人數超過2.9萬,競爭也是相當激烈;同濟大學2019考研報考人數達到19416人,按照今年的報考情況,同濟大學報考人數突破2萬。報考「扎堆」也意味著報錄比增大,甚至超過10:1。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更適合你?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於是很多小夥伴選擇了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但是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研和考公。一、考公和考研的差異性1、考研和考公的招錄比例近幾年國考招錄比例維持在1.5%—3%之間,省考招錄比例各省數據不一,但基本可以參考國考,總的數據來說每年參加公務員編制的考生(包括國考和省考)規模在500
  • 南京這所「雙一流」高校,相對好考!2020考研報錄比數據公開!
    1622人,整體報錄比略高於3:1。從整體數據來看,南林的報考熱度不高,多數專業還是相對比較好考的。下面來看南林歷年各專業詳細報錄數據。一志願報考744人,統考錄取57人,報錄比13:1;土木水利全日制專碩:一志願報考365人,錄取100人,報錄比4:1;會計全日制專碩:一志願報考372人,錄取37人,報錄比10:1;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