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21秋招進展的如火如荼,考研報名、國考、部分省考報名即將開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應屆生們決定自己未來走向的時候。
往年這個時候,前幾年的報錄比會成為本屆應屆生決定何去何從的重要參考數據,但對21屆的同學來說可能找不到什麼靠譜的數據做參考。
畢竟被疫情支配的2020年變數太多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擴招力度,排除掉這些之後,剩餘的報錄比數據還能幫助21屆同學做出最優的選擇麼?
Z君屬於21屆裡比較早就決定要考研的一批人,相比較於大三才決定要考研的同學,計劃的比較早的Z君一直有意識的認真學習專業課和英語等課程。
因為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很好,Z君內心的目標院校一直是國內某top3高校。
但是疫情期間在家,Z君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學習效率不高,因此複習的進度和效果也和一開始的計劃不相匹配。
Z君原本覺得開學之後回到學校,一切應該就可以恢復正軌了,自己趕趕進度應該也還來得及,但由於疫情期間學校很多課程都沒有開展,返校之後補課的情況相當嚴重。
高頻率的補習校內課程再一次影響了Z君的備考情況,由於複習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她心中的考研目標也一降再降。
Z君有時會忍不住想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報名考研,畢竟應屆生的身份相當重要,沒有複習完就去考研,很可能只是去給別人當炮灰。
Z君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最近幾年研究生的報考人數持續飆升,帶來了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據教育部相關數據預計2021考研人數甚至可能達到400萬
據國務院授權新華社發布的官方報告顯示,20年研究生招生總人數達到111.4萬,而報考人數有341萬,報錄比大約是3:1。
這麼看起來競爭壓力好像也沒那麼大,但需要注意的是2020考研的同學在報考環節已經結束後因為疫情影響獲得了額外的擴招政策,擴招規模達到了18.9萬。
如果沒有這次額外的擴招,那麼20年的報錄比可能會達到3.6:1,而21屆考研如果沒有和20屆同樣水準的擴招,那競爭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20屆擴招主要並不在頭部的知名高校而是一些普通院校,這對於目標在名校考生來說未必有很大幫助。
數據來源於中國教育在線
當然,令Z君感到焦慮的還不止是招生規模的未知,還有可能存在的強勁對手:
今年的就業形勢對之前考研失利的同學並不友好,想要二戰、三戰的人仍然有很多;
眼見今年的考研報名即將開啟,但保研政策還遲遲沒有下來,很多處於保研邊緣或是賭不起保研政策的學霸,都可能是考研路上的強敵。
雖然仍有很多迷茫和猶豫,但Z君還是決定報名考研,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從原來的Top3改成了一所省內211院校。
除了備考研究生的同學們,Z君還有不少準備考公朋友。
雖然不少崗位確實存在薪資低、工作枯燥單一、晉升渠道狹窄等勸退因素,外界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也非常嚴重,但進體制一直是非常熱門的發展方向。
而今年疫情突髮帶來的就業市場動蕩,讓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穩定性更好的體制內。
以國考為例,每年國考的招聘人數都不足3萬人,但報考的人數在百萬人以上,平均起來每個崗位也有好幾十位候選人競爭。
數據來源於中公教育
但事實上這個平均報錄比還遠不能反映國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因為在國考的招考職位中,有很多崗位是報考人數極少甚至沒有人報考的。
比如2019年的國考,總計9657個崗位中有幾十個崗位沒人通過報考或通過審查,有五百多個崗位通過審查的人數小於3人。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熱門崗位的異常火爆,同樣是2019年,最熱崗位的報錄比達到了驚人的4040:1,有的崗位報名人數甚至超過萬人。
而獲得擴招的20國考境遇和19年則大不相同,雖然報考人數基本相當,但20年國考的招聘人數比19年多了1萬人,這也導致報錄比看起來更容易上岸。
但大範圍擴招的消息至今也並沒有傳出,如果今年的招錄人數沒有與20年持平,那19年4000:1的恐怖報錄比是否又會重現呢?
由於低薪和「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基本不符合同學們對職業生涯的幻想,因此大家對於考公務員的態度,很多就是:實在不行,就考個老家的公務員。
但很多同學其實並不了解體制內的真實情況,也並不清楚考公的難點和真實難度,隨便看幾本資料就去考試了。
公務員招考當中的很多職位都是只招一人,有人說考研時只要筆面試打敗最後一名成功過線就是勝利,但考公不是第一名很可能就意味著什麼都得不到。
對於同學們來說,考公的優勢主要在於應屆生身份的加持,因為很多優質崗位都只對應屆生開放,但這同樣也意味著極大的機會成本:
如果沒有考上心儀的崗位想明年再戰,為了保留自己應屆生的身份,同學就不能找其他的全職工作。
但大多數企業都傾向於招募當年畢業的應屆生,為了考公放棄這個機會損失不可謂不大,心理壓力也會直線上升。
在目前就業形式不樂觀的大環境下,考研能提升學歷背景、考公能讓人獲得鐵飯碗,這確實是很好的發展路徑,恐怖的報錄比背後,每一條路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在疫情之前,出國一直是一個另闢蹊徑的選擇,但由於目前海外的情況似乎仍然不是特別樂觀,想要出國的同學可能面臨著和考公考研相似的艱難抉擇:
21年春季或許會加開入學點,來彌補20年秋季招生的不足,但20屆選擇GAP和Defer的人增多,很可能會擠壓21屆同學的申請空間;
國外的疫情控制和社會局勢不太樂觀,很有可能還是上一段時間的網課,雖然規避了一些感染和遭遇暴力事件的風險,但是網課學習獲得的成績可能不會被學校重視也可能會影響到留學經歷的含金量。
刨除考研、考公、出國,應屆生的主流發展方向也就剩下就業了。
不過今年秋招四大、快消、金融、網際網路等很多行業的名企仍然也接受20屆同學的投遞。
面對經歷過一屆校招捶打的20屆,21屆同學們真的需要打起精神小心應對。
不論是考研、考公、出國、就業,21屆的同學們都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選擇合適的路徑和積極的應對方法意義重大。
對於有升學想法的同學來說,在做出徵戰考研、出國的決定之前,一定要花一些時間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對一些人來說,留學、讀研幾乎是求職的必要條件,而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些幫助不大還蹉跎了幾年時間;
對一些崗位來說,再水的碩士也是敲門磚,而在投遞另一些崗位時,再垃圾的3年工作經驗也比碩士文憑好用;
如果發現升學對自己幫助不大,或是自己承擔不起賭輸要付出的代價,轉道就業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對於想就業的同學來說,在準備考公之前,需要先多方面了解體制內的真實情況,確認自己能接受未來的工作狀態。
外界對體制內的工作狀態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尤其是老一輩人會覺得體制內就是喝茶看報國家養著。
如果父母親戚沒有在體制內工作過的經歷,那他們的說法很可能也是被誤導過的,不要全盤相信。
在報考時要做足功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不要無腦跟風熱門崗或是為了上岸而隨便報考冷門崗。
想要直接就業的同學就需要抓緊時間了,今年的秋招已經進入了中後賽程,絕大多是企業的網申都已經開啟了,一部分甚至已經進入了面試的流程。
雖然距離網申截止還有一段時間,但優質的崗位總是先到先得,準備校招的21屆的同學們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疫情餘威籠罩之下的畢業季註定是不平凡的,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影響,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但為未來奮鬥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可貴的。
也許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新的擴招、扶助政策,但只有持續努力才有可能笑到最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