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nkedIn領英
畢業季是一套不會給任何人喘息機會的「連環選擇題」:
考研考公還是就業?找對口崗位還是轉專業?選擇安穩還是追求夢想?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屆畢業生將達到909萬人,加上去年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和疫情後回國求職的留學生,「三江匯流」下求職大軍的規模很可能突破千萬。
春招在即,「沒有主角光環」的普通畢業生如何走好職場第一步?
聽完這三個在求職季掙扎的年輕人的故事,希望為大家在「最難求職季」找到新的解決思路。
本文由LinkedIn原創。
「畢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卻不知道每個路口通向何方」
高思思去年畢業於一所二本院校,一年多來已經前前後後換了3份工作。
每次都是上班幾天後就開始懷疑人生,幾次跳槽後,她甚至開始想:「如果不做這份工作,自己還能做點什麼呢?」
而學經濟統計的宋宇恆,最近也在秋招吃遍了「閉門羹」:對口職位大多明確要求碩士學歷及以上,而他是本科學歷。
擺在宋宇恆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考研,邁過學歷這道門檻。然而,據估計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將超過400萬,未來就業形勢依然不明朗;
第二,聽從父母的意見,「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但宋宇恆並不願意就這麼妥協;
第三,先進小公司,日後再跳槽。但總有人說職業起點決定高度,也讓他很猶豫。
考公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順應父母意願
迷茫的畢業生,如何找到職業發展的方向?
無數「過來人」提到的方法是,去和真正經歷過職場的前輩溝通。用他們的實戰經驗來取經填補信息差無疑是最高效的路徑。
被疫情打斷留學計劃的李宸,就通過與領英職場導師的諮詢,在兩個正在糾結的實習offer中做出了選擇,「前輩帶給了我更大的格局和視野」。
向上滑動閱覽
上下滑動圖片查看更多
2020年3月起,陸續有2萬學生人次,在全球NO.1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獲得了職場導師的免費輔導。
而1.9萬名來自各行業的熱心職場人,正在承擔起職場導師的公益責任,用其豐富的職業經驗和行業知識,幫同學們解決職業發展中的問題。
從被內卷綁架到找到心之所向
只差一個「高人指點」的距離
找第一份工作時的掙扎和痛苦,即使是985名校學霸也不能倖免。
雖然被保送進入中科院讀研,但張浩天內心很清楚,科研不是自己嚮往的烏託邦——但是,除了讀書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如果放棄保研,自己可以在職場找到什麼崗位?
就在最迷茫的時候,張浩天通過領英職場導師項目匹配到了導師,領英中國總裁陸堅:都是軟體工程師出身、研究方向也一模一樣,都想探索更多產品和管理職業方向……
他問陸堅:「你做技術的時候快樂嗎?你身邊工作的人都是什麼樣的?」
那次交流結束後,原本被困在人生選擇「怪圈」裡的張浩天,終於看到了前路中最吸引自己目光的那個選擇:做產品。
不斷打磨簡歷、找更多前輩諮詢經驗後,張浩天終於拿到產品經理的實習機會,全身心投入和享受起現在的職業賽道。
他回憶道:「原來你可能只是心裡有顆種子,但是如果有一個高人點了一下,說你有這樣的潛能,這顆種子就能發芽長大。」
背景相似和其職業成就接近自己目標的資深職場人,是更適合畢業生的「高人」。如何找?去看看高自己5屆以上的校友,在他們中往往會發現不少適合的人選,而他們的現在很可能就是你的職場未來。
領英覆蓋全球11萬所高校,除了有校友職業發展的大數據洞察,還能快速查看幾萬校友的職業檔案,與對方直接建立聯繫。
報錄比3000:1的網際網路大廠外
更多好工作沒人發現
今年一家網際網路大廠校招非技術崗的報錄比達到了驚人的3000:1;相反,服務業和製造業則冷冷清清,某餐飲研發崗位開出40萬年薪仍無人應聘。
一邊是大學生「找工作難」,另一邊是部分行業「招工難」,兩個問題割裂的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群體對於求職信息和職業洞察的缺乏。
「大廠之外仍有藍天」,只有在了解了更多行業和崗位,才能把握更多職場機會。
換言之,能否找到好工作,歸根結底不是「有或沒有」的問題,而是你是否具有比一般畢業生更廣的視野來看到這些機會。結識更多願意幫助你的職場人,無論是校友還是職場導師,去諮詢他們的意見,參考他們的經驗,獲得他們的內推。
校招沒有躺贏,但不是沒有可能彎道超車。
以上種種問題,或許都能在全新上線的 「領英學生版」 小程序裡找到答案:
尋找校友、聯繫職場導師、向前輩提問……
借職場人的經驗和知識,來幫助同學提升求職能力,看清職業方向,獲得更多適合自己的機會。
歲末年初,讓我們一起把困擾和焦慮清零。在春招向心儀的offer衝鋒!即刻開啟你的「領英學生版」之旅,一起解鎖更多職場機會!
目前有關求職你最大的困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