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注釋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後用為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古廟:指巫山腳下供奉神女的祠廟。
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勢高險象屏障的山峰。
行宮: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處指楚細腰宮遺址。
枕(zhěn)碧流:意為行宮臨水而建。
妝樓(zhuāng lóu):寢樓,指細腰宮中宮妃所居。
雲雨:指宋玉《高唐賦序》楚懷王夢中幽會巫山神女之事。
煙花:泛指自然界豔麗的景物。
啼猿(tí yuán):巫峽多猿,猿聲悽厲如啼。
賞析
該詞當寫於前蜀覆滅(公元925年)後不久。詞人乘一葉扁舟漂流三峽,憑弔巫山細腰宮遺蹟時,遙想千年往事,聯想起有關的傳說和史事。
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具有詠史性質的詞篇。本詞是其中的第二首。
上片寫望中所見。「古廟」二句,寫古廟和行宮所處環境。「依」、「枕」都是擬人化的寫法,不僅寫位置形勢,也富於感情色彩,有依戀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並使整個畫面富於靈感,處於動態之中。「水聲山色鎖妝樓」句中所寫「妝樓」,用一「鎖」字,烘託出一種幽深孤寂的氣氛。這裡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綠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獨處山水,無人作陪,自然引發愁思。由此也引發詞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雲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雲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愁思縈繞。
詞人聯想,無論是神女還是宮妃,朝去暮來,春秋交替,總會引起孤寂難耐之感。結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詞人抒寫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悽迷,情思低回留連。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將弔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鬱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惻的「兒女之情」。
名家點評
湯顯祖《花間集》:「客子常畏人。酸語不減楚些。」
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宛行湘川廟竹之下。」
陳廷焯《雲韶集》:「啼猿二語,語淺情深。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況聞猿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