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朵老師
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文章
然而針對一歲半的男孩子,方法又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孩子,沒有統一的模板可以套,這是教育的難點,也是教育的藝術所在。
1歲半的男孩子,除了個別父母特別注重早期教育會引導的,大部分男孩子這時候說話還說不太利索,只會一些簡單的稱呼,但是同時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只不過無法準確的表達。高興了會笑,不高興了就哭或者發脾氣,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特徵,非常正常。
對待四五歲的孩子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道理,比如你不能發脾氣,這樣是不禮貌的等等,對這麼小的孩子,只能是「對牛彈琴」,無法達到效果,還有一些家長會採取「以暴制暴」,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就打罵大吼孩子,更沒有必要。
孩子被打罵被大吼之後,只會感覺到爸爸媽媽好可怕,根本不會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人家只是個小寶寶,還沒有反思這個能力呢!
那麼對於這樣的孩子,講道理講不通,「以暴制暴」更不行,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一、在孩子發脾氣時採取冷處理
1歲半的孩子畢竟力量有限,即使發脾氣造成的破壞力也是比較小的,家長完全可以控制在可控範圍內,比如看孩子要發脾氣時,把他抱到單獨的空間,陪著他,也可以轉移注意力,讓他冷靜下來。只要家長心平氣和,不暴怒不焦慮,孩子很快就能恢復。
家長也完全不需要擔心孩子以後慢慢大了會更加變本加厲。永遠以動態的眼光看待孩子。誰小時候沒幹過一些讓家長生氣的事情呢?後來長大了不都挺好的嗎?
二、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摔著玩的玩具
某寶有很多,大家可以搜一下。孩子未必是搞破壞,只不過是想引起大人注意罷了,可以以儘量安全無害的方式,讓孩子把強烈的情緒釋放出來。
三、家中的布置
家裡有這麼小的孩子,需要玩耍的空間儘量大,同時貴重物品、易碎物品、危險物品要放好鎖起來,不要給寶寶摔壞的機會。我見到的很多家庭都是把整個客廳空出來不放電視不放茶几頂多留個沙發,把儘量大的空間留給孩子做玩耍區和閱讀區。
四、多帶寶寶在戶外活動消耗體力
我一直以為男孩子是不適合圈養在家裡的,他們精力太旺盛了,多餘的精力無法釋放就容易在家裡「搞事」,所以一定要多帶孩子在戶外活動。瘋跑,騎適合他們的小車、去兒童樂園爬上爬下蹦床蕩鞦韆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多餘的精力得到釋放,孩子玩的開心,也不容易發脾氣。今年疫情期間很多孩子悶在家裡,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五、多跟孩子表達愛,多擁抱孩子
孩子脫離媽媽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冰冷的世界上,天生是充滿恐懼的,最需要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愛和肯定,3歲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安全感。
無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看著他們的眼睛,多跟他們真誠的表達愛,多給孩子溫暖的擁抱和身體撫觸,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一個被愛滋養的孩子,也會慢慢學會如何給予愛。
六、身教勝於言傳,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了。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動不動發脾氣、摔東西等等,如果家長情緒不穩定,家庭氛圍不和諧,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七、陪寶寶一起閱讀繪本是最好的教育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除了大量的戶外活動,最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讀繪本,既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對孩子上小學也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完成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
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繪本又分為認知啟蒙、行為養成、親子互動等等類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求來選擇。繪本的價格較貴,有的家長會覺得經濟負擔較重,現在也有一些專門做繪本借閱的機構,可以給孩子挑選各種繪本,價格比自己全都買了要划算很多。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很少跟她講道理,每當她遇到了一些問題我暫時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就會尋找相關的繪本或者書籍來給她讀,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完成了自我教育。孩子現在12歲了,有非常正確的價值觀,特別善良正義,喜歡幫助同學,同時又有自己的鋒芒,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讓我特別欣慰。
給孩子提供好的書籍,愛讀書、讀好書的孩子絕對不會變壞。
為了給大家更好的服務,我最近專門考取了繪本閱讀指導師,關於繪本閱讀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