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棕色連衣裙,漆皮高跟鞋,精緻的淡妝,還有不可缺少的自家首飾。
「對不起,我來晚了。」比預定時間只遲了幾分鐘出現的黃蘭詩,一點沒有高級管理層的架子。她一邊快步走進會議室,一邊幹練地遞上名片。
黃蘭詩是六福集團執行董事,集團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黃偉常的女兒。
「很可愛。」這是一位員工對黃蘭詩的評價,「我以前也是出來打工的,沒什麼特別,和同事就像朋友一樣。」黃蘭詩莞爾一笑。這位手持美國會計師牌照的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員工,雖然選擇打理家業,轉投珠寶,但身上依然瀰漫著濃厚的「四大」氣息,她每天都會給自己列好工作任務、優先排序,不斷從細節上優化公司的管理體系。
和周大福、周生生這兩個香港的老牌金店相比,六福珠寶在香港的歷史只有20年左右,能被別人拿來和兩個「前輩」比較,黃蘭詩欣慰這是對年輕的六福珠寶最好的肯定。
最近幾年,六福珠寶在內地的門店數已飆升到860多家,發展速度驚人。然而,門店並不是終極目標,「給顧客最好的選擇」是父親給黃蘭詩的金玉良言。
現在,黃蘭詩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六福集團在內地和香港的市場推廣和宣傳工作。大多數時候,她更像一個救火隊員,隨時解決眼前出現的問題。比起「女強人」、「女超人」這樣的稱呼,她說自己是「24小時候命的工作狂」。
百億六福珠寶「女一號」:數字狂人黃蘭詩
做審計是很好的開始
2003年,從加拿大攻讀會計專業畢業後,黃蘭詩並沒有像多數香港家族公司的二代那樣,直接回到六福集團做幫手。
或許是從小看著父親創業的辛苦長大,黃蘭詩身上並沒有富家女的嬌貴,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她和同事一起去內地出差,帶著資料在家加班到凌晨兩三點。直到她離開,都沒有人知道她的下一個身份是六福集團的接班人。
「知道了還要被別人貼標籤,認為我是不會努力工作的人。」黃蘭詩笑言。
「如果剛畢業就回來(六福集團工作),可能很多東西都不會;或者是遇到一些情況時,我會難以判定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仍然有改善的空間。但我去其他公司『看』過後,就知道要實現一個目的,別人會有什麼方法,別人的方法好還是我們的方法好。」黃蘭詩說,「做審計是很好的開始。」
然而,與管理企業不同,審計更多的只是覆核過去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情,是向後看;而管理企業則是要不斷向前看,去創造。這就是黃蘭詩決定回到六福集團的原因之一。
2006年,她離開了供職2年多的會計師事務所,回歸六福集團——從自己最熟悉的財務部門做起,逐步了解業務運營,兩年後開始接手市場推廣。
雖然崗位不同,但黃蘭詩並沒有浪費在「四大」累積的經驗,她為六福集團建立一套新的巡店程序和考評機制。
「我自己去了10多家門店,整理出巡店時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用了三個晚上做出來,這份check list(核對表)有20多頁。」黃蘭詩說,現在這份表已經被做成了電子系統,巡店時需要檢查的每一個細節都羅列出來,對應的是對每個項目的打分,對於如何改進,系統會自動跳出一段更改建議。經過幾次改善,這個電子系統現在可以對每個門店的表現打分。
六福集團的另一創新運動,是由開發內部手機應用程式(app)帶來的店鋪隱性競爭機制。這一app除了讓店鋪經理在手機上看到所有店鋪實時更新的銷售數據外,還可以通過店內攝像頭,看到其他店鋪的實時經營狀況。由於引入了手機應用程式方便即時查看數據,店鋪間的競爭銷售也有了動力。
24小時online工作狂
走在香港街頭,三五步就可以看見一家金店,六福珠寶就是在這樣的競爭中存活並快速發展起來的。最近5年,六福集團的收入連續增長,2012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的收入達119億港元,同比增長近47%。
優異成績離不開掌舵者的辛勤勞動,負責市場推廣的黃蘭詩正是眾多管理層工作、生活模式的一個縮影。
黃蘭詩把做審計時每天開工前列to-do list(任務清單)的習慣保留了下來,在她的手機裡,每天都有一份很長的任務清單。「根本沒法完成,只能最急的先做。」她笑言,現在每天都是24小時待命,有時接到父親的一條簡訊就要立刻去處理。即使是外出度假,路過自家門店,她也會習慣性地順道進去和門店的經理「聊聊天」。
現在,沒有特別的安排,她每天在辦公室裡可以待上12個小時左右,為了擠出更多時間,午飯常以外賣打發,晚飯則被她以減肥的名義直接忽略。對她來說,最捨不得浪費的就是6點半下班後那段沒人打擾、效率最高的時段,雖然在辦公室已加班3到4個小時,很多時候回到家,她還要繼續加班處理文件。
她喜歡看電影、旅遊、逛街,然而拋開這些娛樂活動,80後黃蘭詩的生活模式更像是一個70後創業者,對她而言,生活和工作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工作已經是她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用數字說服父親
對數字的敏感和做審計養成的習慣,讓黃蘭詩的每一項策劃與決定背後,幾乎都有完備的理據支撐。
有時,她也難免遇到父親的異議。「(這種時候)就慢慢磨合,看爸爸能說服我,還是我能說服他。」黃蘭詩笑著說,雖然是比較傳統的家庭,但父親還是會給自己和哥哥比較大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發揮。
從中學離開香港去加拿大讀書,到後來選擇學校、專業、找工作,一路下來都是黃蘭詩自己拿主意。父母留給子女的空間換來的是,在公司業務上黃蘭詩和哥哥在做決定前都習慣與經驗豐富的父親商量。
黃蘭詩習慣準備好自己做每一個決定的理據,為什麼可以做,效果怎樣,成本如何,「每一塊錢都會算的很清楚。」她笑言,父親知道她是審計出身,對她提供的數據也就很相信。
幾年前的一頓晚飯,讓黃蘭詩萌生邀請林峰做六福珠寶品牌代言人的念頭,然而在珠寶行業,代言人一向是美女,男明星做代言人效果如何,前景難測。但黃蘭詩很有信心,「我和林峰吃飯,看到外面有很多粉絲等他,他的普通話也說得很好。」
回到香港,她和父親聊起自己的想法,兩人討論之後決定嘗試跟林峰合作。接下來,內地的幾家新店開張,林峰應邀作為剪彩嘉賓,效果出奇得好。「我走在廣場上,腳都碰不到地面,人真的非常多!」黃蘭詩手舞足蹈地演示著當時的情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