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標題
溼嗒嗒、黏糊糊的梅雨季,潮溼的氣候,對日常生活、身體健康、農業生產等方面產生一些影響。就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市氣象臺臺長彭小燕、「南通超級丁醫生」丁禕等專業人士,請他們分享梅雨季節裡與我們生活休戚相關的「預防攻略」。
當心四類「梅雨病」
「梅雨季,空氣溼度大、氣溫比較高,細菌和病毒繁殖、傳播速度較快,很容易並發多種疾病。」丁禕說,腸胃疾病、關節痛、皮膚瘙癢、呼吸系統疾病等都是典型的「梅雨病」。「溼度大了,東西特別容易發黴,人不小心吃了,會誘發腸胃不適;日溫差大,晴雨交替快,各種風溼類疾病也就冒出來了;呼吸系統疾病大部分是由於蟎蟲過敏引起的,衣物、床上用品等一旦出現返潮現象,最容易滋生蟎蟲;皮膚瘙癢等皮膚疾病大部分由真菌感染引起,又溼又悶又熱的氣候很適合真菌生長。」
如何有效預防這些「梅雨病」呢?丁禕建議:首先,要保持室內空氣乾燥;其次,減少在戶外的潮溼地段逗留時間。有研究表明,空氣溼度高於65%,病菌繁殖滋生的速度是最快的,這樣的環境中如果過多停留,老年人和兒童就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還會發生關節疼痛。
另外,對於梅雨天,也可以適當食用健脾化溼的食物,如:苦瓜、冬瓜、扁豆等,少吃油膩生冷之物,做到早睡覺、不熬夜。
牢記防潮防黴貼士
一到梅雨季,我們的內心是崩潰的:衣物又要開啟「黴黴黴」模式了!梅雨季節,東西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發黴,如何防潮防黴成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市氣象臺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防潮、防黴小貼士送給大家。
「一個是間歇通風法,把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待天氣轉晴時,打開所有門窗,加速水分蒸發。其次是石灰吸潮法,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氣中大約0.3公斤的水分,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裝生石灰後放置於室內各處。」市氣象臺臺長彭小燕說,另外,可以開啟空調的除溼功能來防潮防黴。還可以購買一些吸溼盒和吸溼包。吸溼盒多用於衣櫃、鞋櫃;吸溼包多用於密封空間,對於衣物、電器等吸溼效果較佳。
合理安排農作進度
農作物的生長與梅雨也息息相關。
「目前,南通的夏收工作基本結束,夏種正在進行時。」彭小燕說,一般而言,只有持續性強降水,才可能會造成農田積澇,影響農作物生長。「今年南通的梅雨期,依舊以過程性降水為主,呈現非典型梅雨特徵。所以,就目前來看,不會對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相反,由於前期降水較少,田地比較幹,梅雨還能起到一定的『補水』效果。」
不過,天氣變幻莫測,如果一旦發生持續性強降水,對於農作物來講可是「致命」的。「我們將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時向公眾預報最新天氣情況。」市氣象臺提醒,農民朋友也要利用今年「晴雨相間」的過程性梅雨特徵,合理安排夏種進度,同時,提前做好農田排水以及田間水肥管理工作,防患於未然。(陳靜)
(責編:蕭瀟、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