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爸爸的那句話讓你印象深刻?
「吃飯了沒,吃的什麼飯?」
「錢夠不夠,不夠跟我說!」
「讓你早點睡覺,每天都躲在被子裡玩手機,眼睛能受得了嗎?」
「爸爸老了,守不了你一輩子 了,你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下班了,到家了嗎,車上有座嗎?我爸每天準時問我這些問題,我從來不回!」
突然覺得心裡酸酸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傻傻的,又暖暖的存在,不是嗎?
除了上面這些溫暖的回答,還有一些比較傷感的回憶:
「我可能有個假爸爸,上面的話我一句沒聽過」
「我的爸爸去年去世了,不知道他在天堂過得好不好。」
「找你媽去,這才是我爸最愛說的話!」
兒女似乎總是在受了傷之後才會想起父母,特別是父親。父親在,自己的依靠就在。
曾經看過一句話:我沒有爸爸了,我再也不能做個孩子了!瞬間淚目!
父親在一個家庭中,似乎總是默默地付出,但是卻一直呆在我們回頭就能看得見的地方,是兒女安全感的來源。每一位父親都在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在陪伴著孩子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是母親的50倍。
研究發現,父愛和母愛有著很大的不同,父親的愛是更具「危險性的」。
有父親參與成長的女孩,其長大後更容易獲得健康的異性關係,她們對男性有一個非常健康的認知,她們不會去好奇男性,也不會渴望被男性強壯的手臂擁抱的感覺,因為這些她們都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們擁有了免受來自男性侵害的能力。
是父親幫他們建立了安全的情感防護。
由父親參與成長的男孩,他們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如何正確的運用和積極的表達他們的男子氣概,所以,他們出現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更小。男孩從父親身上學到健康的男性知識,健康的男性行為方式,父親,尤其是生身父親,給孩子帶來的益處,是沒有其他人可以取代的。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成果同樣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1、父親的陪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商
與母親相比,父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缺少很多耐心,但是也會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想法和驚險刺激的舉動。而這正是成長中的孩子所必須的,父親往往不會幫助孩子直接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丟給孩子,看起來這種方法非常粗糙和偷懶,但是確實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獨自解決問題的好時機。
3-12歲的孩子,如果能有父親陪同玩耍,非常更有助於孩子腦力的發展。
2、父親有助於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就是他模仿的對象,孩子可以從與父親的日常互動中,觀察和模仿父親的言行和舉動,培養出健康的男性氣概。如果父親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就會因為找不到模仿對象,而出現明顯的性別偏差。長期和母親黏連的男孩,往往缺乏主見、多愁善感、性格懦弱、不思進取。
而那些擁有父親高質量陪伴的女孩,也會更加自信開朗,陽光大方,坦率真誠,內心會更有力量。
3、父親有助於培養孩子沉穩大氣的性格
男性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媽媽都是敏感而感性的。在遇到突發事情的時候,爸爸往往能夠臨危不亂地掌控整個局面,他理智的思考、果斷的決策、穩定的情緒都會無意中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模式。
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沉穩、大氣、不驚慌失措,不自怨自艾!
父親在家庭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1、做玩伴:
男性天生喜歡冒險、喜歡運動,爸爸一定要多帶著孩子去跑步、去遊泳、去攀巖,無形中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
男性動手能力強,和孩子一起搭積木、修理東西、製作玩具,培養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
男性善於探索,帶著孩子多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對新事物的興趣。
2、做榜樣
爸爸不會苦口婆心地說教,但是他的優點是行動。爸爸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多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共處時間,做一個學習型的爸爸,孩子自然也會愛上學習;做一個勤奮的爸爸,孩子也更願意承擔家庭責任;做一個愛家庭的爸爸,孩子也會增加與家人的親密感,從而收穫良好的安全感。
3、做朋友
父親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聊一聊,傾聽他的生活、他的想法。和孩子分享開心的事情,同時對於不順利和不開心的時候,能夠及時發現並給予幫助。
讓孩子知道:爸爸就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4、做導師
從父親的格局和胸懷來講,父親能夠給予孩子更大的包容性,也能給予孩子更加廣闊的視野。用男人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缺點,並且督促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引導和發現孩子的優勢,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規劃是非常有利的。
養育後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感的過程,更是一個幸福的過程。
你的基因在一個小小的生命體內延續、發展。他那麼幼小,卻擁有著無限的可能。
今天你付出了時間和陪伴,明天世界會給你一個驚喜!
我是簡柒,關注我,一起做有溫度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