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天】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它象徵著萬物更新、生機勃勃,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讚。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春天應該怎麼說?
宋代理學家朱熹給出了答案,他在詩中對春天的描寫,恰到好處、流傳頗廣。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春日》。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很容易被人們誤認為乃一首遊賞之作,因為它的確寫出了春色的爛漫、賞春的愉悅,與任何吟詠春日的佳篇相比,都不失為一篇上乘之作。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聚的日子,這裡指陽光明媚的晴好天氣。「尋芳」兩字點明主題,也就是尋覓美好的春景。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的所見所得。「等閒識得」就是容易看出的意思。
我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朱熹,出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其時泗水之地已被金人侵佔,宋寧宗慶元六年朱熹去世,畢生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朱熹在這裡說自己「尋芳泗水濱」,其實是指自己遊於聖人之門,求學問道於儒學;心有所悟後,再重新打量這個世界,所見就與以前有了不同:「無邊光景一時新。」
一旦證悟,就會發現聖人之道並不是什麼玄奧高深的東西,只要你體悟到了,便能從世間的萬事萬物上都看出儒家之道、萬物之理。悟道後的愉快、喜悅、安詳的心情,和信步春光中輕風拂面、百花盛開的感覺,一般無二。
「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生」。詩中詩人在讚美領略春天煥然一新的美好景致的同時,也生動點明聖人之道一如「東風」,乃春天萬紫千紅的蓬勃源頭這一道理。因此,「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傳為名句。
不是的,這是一首哲理詩,並非尋常寫景之作,這從「泗水濱」三字即可讀出。
泗水源於今山東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由趵突、響水、洗缽、紅石四大泉匯流而成,與運河相通,因四源並發而名。出縣境後吸納了西沂水、險水、汴水等,成為淮河下遊最大支流。因此,歷史上常把泗河與淮河並稱為「淮泗」。據說孔子曾在洙水、泗水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故而「洙泗之學」後世用為孔子與儒家的典故。
大師姐:作詩一首。
詠梅
花自冰清骨自香,
從來國色入辭章。
雲山夢醒憐紅袖,
廢殿珠還冷翠堂。
未語琴歌分雅俗,
何須筆墨說興亡。
春風一度寒枝老,
萬點飄零誰共觴?
九師兄:作詩一首。
春日得句
暖暖春陽花始紅,
鐘鳴隱約玉峰東。
詩林嫩柳勤探水,
立志長吟九萬風。
龔師兄:作詩一首。
端午遙思
楚嶽綿綿湘水清,
菖蒲艾草日分明。
懷襄宮闕今何在,
千載紛紛吊屈平。
蘭師兄:作詞一首。
搗練子·春景
橋隱隱,小桃新,
芳草和煙鋪翠茵。
一曲朝歌幽徑處,
落花流水幾分真。
春日
晁衝之
陰陰溪曲綠交加,
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
爭隨流水趁桃花。
春日
陳與義
朝來庭樹有鳴禽,
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難尋。
今天要曬的是學詩二班和三班的作品。
遊山中寺
DWP01
煙霧山中寺,
松前覓梵音。
唱偈難頓悟,
無佛假慈心。
無題
衛太宗
舊朋相聚樂今宵,
執手凝眸舞九韶。
悵憶童顏隨水逝,
還憐歲序共雲飄。
銀湯一盞身心暖,
濁酒三杯祝福遙。
堪記離情思不舍,
何時再覽故鄉潮?
匆匆一周又過去了,小編希望詩友們回顧五天的詩詞,如果詩興大發也創作一下。我們給大家特意安排了作業,接嗎?請看好內容↓
請以鄉村為主題,創作一首詩,一兩句亦可。(注意:一定要原創哦)我們將在詩友秀秀秀中進行展示。
投稿方式:加入學詩班,給小助手留言。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原創出品
聲音:範雨婷 晨亮(詩友)
設計:黃瑛琪
編輯:金婭倩 周傳人
今天你學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