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詩計劃|《春日》: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2021-02-08 新華網


【第123天】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它象徵著萬物更新、生機勃勃,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讚。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春天應該怎麼說?


宋代理學家朱熹給出了答案,他在詩中對春天的描寫,恰到好處、流傳頗廣。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春日》。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很容易被人們誤認為乃一首遊賞之作,因為它的確寫出了春色的爛漫、賞春的愉悅,與任何吟詠春日的佳篇相比,都不失為一篇上乘之作。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聚的日子,這裡指陽光明媚的晴好天氣。「尋芳」兩字點明主題,也就是尋覓美好的春景。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的所見所得。「等閒識得」就是容易看出的意思。


我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朱熹,出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其時泗水之地已被金人侵佔,宋寧宗慶元六年朱熹去世,畢生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朱熹在這裡說自己「尋芳泗水濱」,其實是指自己遊於聖人之門,求學問道於儒學;心有所悟後,再重新打量這個世界,所見就與以前有了不同:「無邊光景一時新。」


一旦證悟,就會發現聖人之道並不是什麼玄奧高深的東西,只要你體悟到了,便能從世間的萬事萬物上都看出儒家之道、萬物之理。悟道後的愉快、喜悅、安詳的心情,和信步春光中輕風拂面、百花盛開的感覺,一般無二。


「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生」。詩中詩人在讚美領略春天煥然一新的美好景致的同時,也生動點明聖人之道一如「東風」,乃春天萬紫千紅的蓬勃源頭這一道理。因此,「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傳為名句。

不是的,這是一首哲理詩,並非尋常寫景之作,這從「泗水濱」三字即可讀出。

泗水源於今山東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由趵突、響水、洗缽、紅石四大泉匯流而成,與運河相通,因四源並發而名。出縣境後吸納了西沂水、險水、汴水等,成為淮河下遊最大支流。因此,歷史上常把泗河與淮河並稱為「淮泗」。據說孔子曾在洙水、泗水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故而「洙泗之學」後世用為孔子與儒家的典故。

大師姐:作詩一首。

詠梅


花自冰清骨自香,

從來國色入辭章。

雲山夢醒憐紅袖,

廢殿珠還冷翠堂。

未語琴歌分雅俗,

何須筆墨說興亡。

春風一度寒枝老,

萬點飄零誰共觴?


九師兄:作詩一首。

春日得句


暖暖春陽花始紅,

鐘鳴隱約玉峰東。
詩林嫩柳勤探水,

立志長吟九萬風。



龔師兄:作詩一首。

端午遙思


楚嶽綿綿湘水清,

菖蒲艾草日分明。

懷襄宮闕今何在,

千載紛紛吊屈平。

蘭師兄:作詞一首。

搗練子·春景


橋隱隱,小桃新,

芳草和煙鋪翠茵。

一曲朝歌幽徑處,

落花流水幾分真。

春日

晁衝之

 

陰陰溪曲綠交加,

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

爭隨流水趁桃花。


春日

陳與義

 

朝來庭樹有鳴禽,

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難尋。

今天要曬的是學詩二班和三班的作品。


遊山中寺

DWP01


煙霧山中寺,

松前覓梵音。

唱偈難頓悟,

無佛假慈心。


無題

衛太宗


舊朋相聚樂今宵,

執手凝眸舞九韶。

悵憶童顏隨水逝,

還憐歲序共雲飄。

銀湯一盞身心暖,

濁酒三杯祝福遙。

堪記離情思不舍,

何時再覽故鄉潮?


匆匆一周又過去了,小編希望詩友們回顧五天的詩詞,如果詩興大發也創作一下。我們給大家特意安排了作業,接嗎?請看好內容↓




請以鄉村為主題,創作一首詩,一兩句亦可。(注意:一定要原創哦)我們將在詩友秀秀秀中進行展示。

投稿方式:加入學詩班,給小助手留言。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原創出品

聲音:範雨婷 晨亮(詩友)

設計:黃瑛琪

編輯:金婭倩 周傳人


今天你學詩了嗎?

相關焦點

  • 【經典品讀】朱熹: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理化生實驗課精彩進行助力中考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三月的春光,草長鶯飛,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河邊、公園、校園、山村,都城春意如約而至,還有什麼,比明媚的春光更讓人有奔跑的欲望掌賞聘小編帶你選選你的花語,在都城的路上一起追逐!周末的校園熱熱鬧鬧,也得虧了今天珍貴的春光,大家都出來玩兒。春天不下雨的時候還是很可愛的嘛。春光明媚的今天逛校園和日漸禿出的頭頂。
  • 2016中考詩詞積累:春日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春日古詩的意思簡短 古詩春日的詩意解釋
    現在我們記錄美景的方式就是拍照,但是古代並沒有照相機,人們便會通過繪畫和作詩將美景留下來,《春日》便是一首關於春天的古詩,那麼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65《春日》賞析
    「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
  • 詩詞賞析:朱熹《春日》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但是後面又說萬紫千紅總是春,可見,景色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東風,只要東風來了,萬紫千紅都是春。也就是格物致知的道理,最重要的不在于格物,而是在於致知。知了,也自然就達到了格物的境界了。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最為耳熟能詳的詠春古詩四首!
    春天是杜甫筆下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白居易筆下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孟浩然筆下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天是一年伊始,是希望所在!春天,萬物復甦,朝氣蓬勃!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我們最早接觸到古詩時就會學的一首詩,春江水清波碧、江花紅如烈火,好一派春色江南圖,現在我還記得與同桌互背此詩的情景!第二當屬南宋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讀古詩系列《春日》小學生必背古詩
    古詩誦讀 ----------▽▽▽▽▽▽▽▽----------- 古詩解析 注釋 1、春日
  • 跟著古詩來感受春的氣息
    馬上進入三月份,春的氣息也是逐漸的越來越濃,古人有大量描寫春的詩句,讓我們跟著這些詩句一起來感受下春天到來時的氣息吧。「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一首《春曉》生動的將春天的景象展現個了我們。
  • 農曆中國|四月初八 · 春讀詩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這首北宋詩人王令的《送春》,描繪了暮春時節的婉約景象。古人曰:冬讀經,夏讀史。春讀詩,秋讀集。應對著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法則,人在冬季要修身養性,適合讀經。夏天則要培根固原,適合讀史。
  • [春的詩句]描寫春天景色的詞語和句子
    7、春光——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8、春景——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9、春遊——東風知我欲山 行 ,吹斷簷間積雨聲。   10、春思——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10句描寫風的唯美詩詞: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10句描寫風的唯美詩詞: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1.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三國魏·曹丕《雜詩二首》此寫秋天夜長風勁之情狀。「漫漫」寫秋夜之長,「烈烈」狀北風之戀,疊字成句,音韻悠長。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一片片花瓣在空中飛舞著,預示著春天即將過去,微風吹動著花瓣,使人感覺無限情愁。6.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潛心二首》。
  • 朱熹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一句另有深意
    朱熹同樣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這首《春日》最為大家熟知,而且這首詩寫得很唯美,整首詩一氣呵成,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對於這樣的作品,我們自然是不容錯過,無論過去讀過了多少遍,那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春日詩詞,帶你看盡十裡春光
    春遊、踏青、放風箏,春日裡總有很多樂趣。而我們的詩人們,面對春天更是熱情的吟詠。他們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小編整理了其中20句春日詩詞,帶你看盡十裡春光。--唐代·王維《鳥鳴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代·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 學詩計劃|《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歐陽修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今天要曬的是學詩二班和四班詩友的作品。
  • 朱熹的《春日》,看似春回大地,心情愉悅,實則作者心痛不已
    今天我們閱讀一篇他的名作《春日》,這是一首春遊詩,被選入小學三年級教材,這首詩可以從賞春、詠春、品春、惜春、悟春等方面理解,是一首描寫春天的上乘之作。然而,我們細查朱熹的人生經歷,發現這首詩其實並不是那麼單純,甚至這首詩是一篇心痛之作。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細細體會其中的深意。
  • 春日踏青正當時,數首古詩增雅興
    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為世人所叫絕。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總是春(圖片來自百度百科)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