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十幾年甚至是二十幾年,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喜歡經常打罵孩子,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打罵孩子,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變的越來越差勁。一般人可能以為小孩子長大後就忘了,但恰恰相反,小時候才是孩子心智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往往決定的以後的人生走向。
其實小孩子內心是很敏感的,家長要是長期對他們不是打就是罵,他們敏感的內心就會受到傷害,長時間下去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做都不會讓家長滿意,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他們就會自暴自棄,這也就是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越長越沒出息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經常因為做錯事被打罵,這樣他們的膽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小,以後在做事情的事情就會變得畏首畏尾的,總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會被家長打罵,長期下去他們內心的膽怯會變成他們沉重的負擔,這樣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更不容易成功。
很多時候,這種肆無忌憚地指責或斥責孩子的行為帶有很激烈的情緒發洩,很多父母想通過一些刻薄的話來刺激孩子,希望孩子能奮起,希望通過反面刺激來激發孩子的不服氣,但更多時候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長大沒出息,很可能是父母小時候對孩子說了這些話:
貶低或挖苦孩子
當父母肆無忌憚地指責或斥責孩子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對孩子的貶低或挖苦。比如:
「你怎麼這麼懶!」
「你怎麼這麼笨啊!」
「你幹什麼都沒有長性!」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沒出息!」
「玩遊戲真有激情,怎麼沒看到你學習這麼有激情呢?」
「你有多動症啊?」
「你總是撒謊!」「敗家子!」
「眼睛長到頭上去了,這都看不見!」
「你耳朵聾了嗎,沒聽到我說的話!」
「你再學也是那樣!算了吧,你不是那塊料!」
「你是個從不收拾房間的壞孩子!」「你是個什麼用也沒有的人!」
「像你這個樣子,長大了只有撿垃圾!」
「你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當低齡的孩子被貶低的時候,無論家長是開玩笑還是恨鐵不成鋼或者一時氣急罵出來的話,孩子都會信以為真。久而久之,即便等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和結論,對父母的話不服氣甚至很逆反的時候,他的內心也還是會接受了父母的話。具體的表現就是孩子的逆反。
一個從心底裡堅信自己的價值的人,對別人的貶低是不會過度敏感、反應強烈的,因為「我知道我是好的,你的貶低是因為你無知或嫉妒」。而心裡對自己的判斷不確定或者對自己的優點也是半信半疑的,就會特別容不得別人貶低式的判斷。究其原因,父母對自己的認知,導致自己也同樣地這麼認為自己,內心深處接受了父母的判斷,所以父母的說話和行為對孩子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