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英語成績呢?很多人喜歡背書!比如說對於經典教材《新概念英語》,很多人認為把它背下來,英語成績才能提高很多,這種看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
第一,不管什麼方法,只要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都是有用的。學英語如同泡茶,有了熱情,需要多和他接觸,然後才能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第二,背書是提高語感的一個重要方面。看、讀、背,都是提升英語學習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們分別適應於價值程度逐漸遞增的學習材料。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有由於《新概念英語》是套經典教材,所以可以作為精讀及背誦材料。
但是,單純的背書對於英語學習來說,還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思考。孔子很早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何技藝很少有不動腦筋就能取得成功的。打桌球有句口訣叫「打球不用腦,贏球肯定少」,對於英語學習來說也是如此。單純的背書,大腦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鍛鍊,那學習的進步就會受到阻礙。
為此,思維能力與語感需要一起努力,比翼雙飛。這兩者少了任何一個翅膀,都是不行的。對於《新概念英語》這套經典教材來說也是如此,一方面,把教材背會可以提升語感;另一方面,學會用語法將整個英語課文分析一遍,可以提高語法能力。但是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英語的應用能力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為你所背的英語課文裡面的單詞和語法還是死的,只有把它靈活運用出去才能把這些死的知識給激活。
就像單詞表中背會的單詞到了文章裡不一定認識,背會的文章到使用時也不一定能用出來。盲目背誦帶來的只有消極詞彙,句子和文章沒有被真正激活,這是一種變相的偷懶。到寫作和說話的時候真正能用出來的句型有多少?這就像你背了很多文言文,真的就會念文言文寫作嗎?不可能每次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都來一段a puma at large。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藍純在講《新概念英語》的時候就這樣說:「衡量你英語水平高低的標誌不是看你學了多少,而是看你用了多少。」能把一個表達在各種場合下用出來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那麼怎樣,能夠將學到的語法和詞彙等知識給用出去了?怎樣將所背的課文怎樣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呢?這裡我們提供一種簡單的方法,即英漢對譯。
你首先看著與英文對應的漢語翻譯,把它的大概意思弄懂,熟悉整體語境和文章基調,然後用英語把它寫下來。寫完之後再對照英語原文檢查有沒有時態,虛擬語氣,冠詞,單複數等語法方面的紕漏,並且跟原文對比一下,看一看原文的英語好在哪裡。(伴隨著:哇,這個意思原來這麼簡單,我咋就想不起來!)——對比用詞、句式、銜接和語法——自己總結知識點。只有經過這樣的對比,你的英語水平才能夠真正得以提高。
舉個例子來體會一下在對譯中學習句型的應用。《新概念英語》(3)的第60課「too early and too late」 中有一句話:Punctuality is a necessary habit in all public affairs in civilized society. Without it, nothing could ever be brought to a conclusion; everything would be in a state of chaos ……
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種表達——某事很重要怎麼說:可以sth is a necessary thing; Without it, nothing could……; Everything could……怎麼樣?是不是比我們平時表達某事很重要所說的sth is very important (眾人:吐) 要好多了?
此外,還要讓單詞或句子在你的腦海裡產生對應的圖片或動作以加深印象。以新三第一課(A puma at large)為例,當你背puma(美洲獅)時,看到圖片,產生概念「哦,it's like a puma」後,你見了長得像豹子的那種動物就知道了。再如講劫匪的一篇課文中,劫匪搶完後趕緊鑽進車裡逃跑,用的就是scramble,means to compete with others in order to get something,爭搶,爭奪。大腦裡就要對應產生搶完後爭先恐後逃跑的場面。
如果嫌用筆翻譯對照麻煩的話,可以用複述課文的方法來激活英語知識,這也是一個英語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所學的詞彙、語法等知識給激活了,英語才能由你「吃到嘴裡的肉」,變為「長到身上的肉」。當然,「教亦多術矣,動用在乎人」,學習者也可用其它適合自己的學法,如寫英文日記等方法也是激活英語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