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第一個鄉農民協會

2020-12-19 梅州日報數字報

1922年,共產主義者彭湃在海陸豐推行「謀農民生活之改善,謀農業之發展,謀農村之自治,謀農民教育之普及」的農運綱領,深得民心,點燃了農民運動的星星之火。在他的帶領下,農會影響日益擴大,1923年元旦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農會——海豐縣總農會。

在海豐挑鹽、做工的五華農民、工人,聞風而動,熱烈響應彭湃號召,積極參加當地農民協會。他們領到農會會員證後,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受到了海豐農民的愛戴和擁護。五華安流拳師楊其珊被選為海豐縣總農會副會長,五華工人古兆容、賴觀善分別擔任海豐沙浦鄉農會長、梅隴區工會長。他們經常找五華挑鹽農民談心,宣傳組織起來才有力量的道理,並將農運宣傳資料帶回五華。1923年,五華青年魏宗元、萬維新、張治平、彭惠民、繆冠如、繆育宏等人紛紛跑到海陸豐參觀學習,聆聽彭湃農運報告,了解海陸豐農民組織的情況。參觀學習回來後,他們又認真宣傳海陸豐農民運動。在海陸豐農運影響下,五華農民仿照海豐辦法,在梅林、龍村、安流、鯉江等地農村自發組建村農民協會。正如古大存在後來回憶,「五華最初的農會是農民到海陸豐挑鹽頭挑回來的」。後受海豐「七·五」農潮的不利形勢影響,自發建立起來的村農民協會又自行消失。

1925年3月初,參加廣州農講所第三期學習的溫家思在東徵途中寫信給家鄉父老,號召家鄉父老同心協力,迅速組織農民協會,迎接東徵軍到來。登畲鰲背鄉(今大梧)農民立即響應,報名參加農會,成立了登畲鰲背鄉農民協會,擁有會員三四十人,該農會是梅州地區第一個鄉農民協會。鄉農會成立後,送廣東省農民部審批。28日,鰲背鄉農民協會收到省農民部批示及頒發的「五華縣鰲背鄉農民協會」木質印章一枚、犁頭紅旗一面、金屬獎牌一塊。30日,鰲背鄉農會在該鄉學校門前召開大會,隆重舉行授旗授印儀式,第一面犁頭紅旗在五華上空高高飄揚。鰲背鄉農會建立是五華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一個有組織、有領導的新型農民組織,它揭開了五華農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新篇章。

在鰲背鄉農民協會的示範帶動下,五華的農民運動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1925年4月,登畲、硝芳、龍村、梅林、安流等地陸續建立鄉級農民協會。5月,宋青、魏宗元在安流東靈寺召開農會會員代表會議,成立五華縣農民協會。7月,中共廣東區委派古大存回鄉組織群眾武裝迎接第二次東徵,配合魏宗元、宋青等大力推動農民運動,很快在五華組建了90多個鄉農會,先後成立了第四區、第六區、第八區農會。同年秋,中共五華特支在橫陂成立後,農民協會得到了更加迅速的發展。至1926年春,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五區農會也先後建立,同時在安流東靈寺召開了以整頓農會組織為主要內容的五華縣農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縣農會新的領導機構,會長宋青、副會長古大存,進一步領導農民進行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

1926年4月,五華發生旱災,一些地主與奸商相勾結,陰謀趁荒月之機抬高糧價,囤積糧食調運出口,五華縣農會發覺後及時組織農民自衛軍200餘人,由古大存率領駐紮在河口碼頭,持續十多天攔截滿載糧食的船隻800多艘。後經三方協商,沒收本地船隻的全部糧食,平價賣給農民度荒。通過這次鬥爭,各級農會得到鍛鍊,威信空前提高,農民紛紛要求入會。當時,五華縣農會會員達到4萬多人,在全省各縣中僅次於海豐、廣寧、陸豐,排在第4位。5月1日,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五華縣專門派出古大存、古雲章、張治平等十名代表參加。回來後,根據省農會要求,進一步研究整頓擴大農會基層組織。此後,農民運動更以烈火燎原之勢,從南到北,席捲全縣。至同年10月,農會組織遍布五華縣南、中、北片,全縣共建立350多個鄉農會、15個聯鄉辦事處、8個區農會。當時,五華縣30多萬人口,農會會員達6萬餘人,佔全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90%的農民都加入了農會。五華縣到處犁旗飄揚,形成了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局面。

(五華縣委黨史研究室供稿)

相關焦點

  • 江西第一個農民協會誕生於南昌揚子洲
    1924年,在趙醒儂等人組織下,江西省第一個農民協會——揚子洲農民協會成立,此後農運火種在贛鄱大地呈燎原之勢。中共黨員和農民結下深厚友誼在工人運動興起的同時,農民運動也得到迅猛發展。1924年7月,中共南昌地方組織負責人趙醒儂等來到南昌近郊揚子洲塔頭下,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向農民宣傳黨的「減租減息」、「耕者有其田」政策。
  • 追尋先烈足跡,探訪新寧縣第一個農民協會舊址
    1926年,中共黨員羅學秩在寺山橋雲碧寺建立起了新寧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南鄉農民協會,點燃了新寧縣農工運動的熊熊烈火。羅學秩,字屏藩,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四月二十七日出生於長湖村(今屬金石鎮)一個農民家庭,10歲入學讀書,民國14年(1925),在長沙湘江中學讀書時,經李有份、宛明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5年(1926)回縣開展農民運動,創建新寧第一個農民協會一寺山橋農民協會,任會長,繼又任南鄉七村農民協會會長兼白馬田鄉農民協會副會長
  • 在梅州這個長壽之鄉,八十歲仍是年輕人!
    在梅州這個長壽之鄉,八十歲仍是年輕人! 今天跟隨《發現廣東》 走進蕉嶺 感受長壽老人的一日生活 踏足這片宛若桃源的長壽之鄉
  • 廣東梅州,著名華僑之鄉、長壽之鄉
    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家鄉,位於廣東省東北部。 梅州,原稱敬州,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何以稱「梅州」?據《光緒嘉應州志 山川》載,「梅峰在城西門外,五峰錯落,似梅花五片,故名。」
  • 廣東梅州五華縣積極創建「中國建築之鄉」
    五華石匠敢闖敢拼孕育出五華阿哥「硬打硬」精神,時至今日,五華深耕石雕文化沃土,厚植文化自信,從石雕之鄉到建築之鄉,五華向國字號出發,將建築品牌越擦越亮,讓「工匠之鄉 宜居五華」的名片響四方。  今年1月至9月,五華建築行業在疫情之下逆勢上揚,全縣完成施工總產值65.26億元,上繳縣級稅收8278萬元。
  • 帶你走進世界客都長壽之鄉梅州
    深圳的生活節奏很快,梅州的生活的很慢。如果在大城市忙了這麼久,累了,可以來梅州呼吸更加新鮮的空氣,喝更加清甜的山泉水,看更加蔚藍的天空,吃更加美味的客家美食,看梅州更加美麗的風景。如今,在深圳也可以坐高鐵去梅州了,過一下悠閒的慢生活。在梅州,騎個摩的,就可以逛遍梅城。可以路過東山中學,去院士廣場,去親水公園。也可以走過浮橋,去萬達廣場與客都匯吃喝玩樂。
  • 他是大地主出身,卻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協會,當眾燒掉自家地契
    提起農民運動領袖,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人一定是毛主席,但其實在上個世紀初,還有一個人和毛主席齊名,這個人就是澎湃。毛主席對澎拜的評價非常高,說他是「農民運動大王」,瞿秋白也將其稱為是「中國農民運動第一個戰士」。但有意思的是,澎湃其實是大地主家庭出身。
  • 又是一年柚子成熟季,這裡是世界客都梅州!
    自然,這裡的農民作務出的柚子,就純自然生態了初秋的梅州大地,秋高氣爽柚子香。這片沃土,滿山遍野的柚林,清香氤氳,瀰漫人間。我們【鄉村關中】外景攝製組成員剛一到梅州柚子產區,就被眼前的柚林深深吸引。要知道,梅州種植柚子歷史悠久,是著名的「金柚之鄉」,名冠「中華名柚」的美譽。這時,果園裡「柚」惑襲來,柚香縈繞。
  • 讓「梅州味道」香飄國內外市場!梅州積極發展優勢農產品
    打響品牌,不斷開拓市場  11月27日至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我市精心組織31家代表企業參展,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壽鄉水走出圍龍,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
  • 「客都梅州風眠故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世界客商中心開幕
    、梅州畫院(林風眠畫院)、廣東貴加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 ——「客都梅州·風眠故裡」全國中國畫(山水·花鳥)作品展開幕式在世界客商中心隆重開幕。這是中國美術家協會首次在梅州舉辦的大規模國家級展覽。
  • 繼「梅縣」後,梅州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市」,被稱「足球之鄉」
    沒錯就是梅州,梅州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的歷史相當久遠,還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據說500萬客家人裡就有180萬是梅州人,所以梅州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是客家歷史的記載地。梅州的發展在廣東來說算得上是中等,除了有客家文化這個特點可以發展對外旅遊文化產業之外,還有很多的其他文化可以發展,是有名的海峽兩岸交流地,」金柚之鄉「、」油茶之鄉「、」漢樂之鄉「等等,這麼多的榮譽,這麼多的特色這裡的鄉鎮發展自然就會受到關注,但是梅州目前也只有兩個區,一個市,想要發展還要儘快讓縣升級成為市,在5個縣城當中,有個縣城就很突出,很有設立市的希望,它就是
  • 哪兒有梅州客家文化 足球之鄉特色
    梅縣鐵漢在中甲開幕式中輸球了,對於足球之鄉的升班馬來說,中甲場內場外的初體驗都還略顯稚嫩。賽季很是漫長,學會及時總結,才能更好地在中甲站穩腳跟,並且能更好地宣傳梅州足球之鄉的這塊金字老招牌。等待了62年的南北足球之鄉的職業聯賽首次對碰,就被中國足協安排在了中甲開幕式,並且落到了梅州這座山城。對於過去只是擁有國家隊球員的梅州足球來說,其實是一次非常好地向中國足壇展現自己新形象的機會。想想兩次奧運會閉幕式的北京8分鐘,其實都是一個城市的非常好的展現舞臺。
  • 臺灣中華生機農業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來梅參訪
    3月11日至15日,以臺灣康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敏男博士為領隊的臺灣中華生機農業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一行27人來梅開展農業方面的交流和考察,成員由涉及農業生產中的醫用食用菌栽培、茶葉生產加工、休閒農業規劃、蔬果類種植、有機肥料生產等各個不同領域的企業家、專家、教授組成。
  • 廣東最宜居的城市,世界長壽之鄉,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然而,大家可知,梅州還是世界長壽之鄉,全市百歲老人達四百多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在廣東就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是廣東最宜居的城市。梅州人之所以如此長壽,是因為梅州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輕鬆休閒的生活氛圍。梅州是中國十佳綠色環保城市、十大休閒城市之一,更有國際慢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廣東宜居城市等稱號。
  • 這就是足球之鄉的球迷 梅州球迷遠徵千裡 在杭州用客家話高喊加油
    這就是梅州足球的底蘊歷史,梅縣鐵漢為了足球之鄉的榮譽,也必須要拼命留在中甲才行!這次梅縣鐵漢的球迷是兵分多路來杭州為球隊加油助威,有一名大學生球迷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趕到了杭州;有一些球迷則是從梅州出發,自駕了近12個小時來到客場;有一些是在杭州工作讀書的梅州人,在梅縣鐵漢保級的關鍵戰役中,在異鄉為家鄉球隊加油;還有一部分球迷是畢業於梅州名校東山中學的校友們,在橄欖枝助學負責人謝春平同學的組織下,從廣東北京山東等多地在杭州匯合,為同樣是東中校友的鐵漢董事長劉水校友的球隊加油助威
  • 次生林·梅州詩歌精神解讀藝術活動舉行
    來自梅州文學界人士,以及河南鄭州、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梅州次生林詩群代表5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研討梅州詩歌的發展,品讀名家程賢章作品,汲取新的力量,繁榮梅州文學。在交流會上,與會人員圍繞梅州次生林詩群的發展、梅州詩歌精神等展開熱烈討論,並結合自身的思考和感悟,提出了對梅州詩歌精神的見解,以及對梅州詩歌發展的建議。
  • 通訊:又到梅花綻放時 僑鄉梅州成花海
    :又到梅花綻放時僑鄉梅州成花海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臘月寒冬正是梅花鬥豔時節,在僑鄉梅州宮粉、桃紅、硃砂、綠萼等梅花爭先綻放,競吐芬芳,美不勝收,吸引著海內外賓客驅車觀賞。  梅州地處粵東北,自古以來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國目前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詩人楊萬裡宦遊梅州時曾寫下「一路誰栽十裡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的絕妙詩句。
  • 廣東梅州又多一座體育館,佔地面積8638平方米,休閒運動好去處
    梅州是我國著名的足球之鄉、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有著140多年悠久的足球運動歷史和獨特的足球文化底蘊,群眾基礎深厚紮實,足球人才輩出。目前,梅州市投入力度、加快場地建設、加強獎勵扶持,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 梅州名家美術作品邀請展開幕
    梅州位於粵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在這個不算遼闊的地域裡,卻有著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譽,造就了諸如葉劍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曾憲梓、田家炳、李惠堂等一大批光耀中華的名人賢士
  • 周口西華縣30位農民元宵節舉辦書畫展 被贊"書法之鄉"
    然而周口市西華縣西華營鎮的30多位農民卻過了一個不同凡響的節日。經過數日的籌備,他們的書畫展終於拉開帷幕。近400幅作品布滿了展會大院,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據該鎮黨委書記李二偉介紹,西華營鎮一直有寫毛筆字的傳統,曾被民間讚譽為「文化藝術之鄉」。本次參展的人員很多都是書法高手,儘管平時要務農勞作,但是在書法上卻造詣不淺。展會不僅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更加充盈了富裕起來的老百姓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