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壹佳英語青年教師團隊這是一支平均年齡29歲的青年教師團隊,隊伍中不僅有教學、班主任、課程顧問等一線教師,還有保證機構始終向著正確方向行進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他們一直在共同堅守,為孩子提供值得信賴的教育保障。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老師正在給學生上課。受訪者供圖
不迎合所謂的「升學需求」,
而是以英語教學為切入點,
將「培養孩子的國際素養」作為辦學目標。
彼時,對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而言,
這條路並不好走。
即便如此,
這個團隊仍堅定地認為,
「這條路一定是正確的。」
事實也證明如此。
在北外壹佳英語的青年教師團隊看來,
教育機構的作用,
不僅僅是教書,
還有育人。
與奧數相同,英語曾一度成為名校暗中篩選學生的重要指標。
2010年左右,在升學需求驅動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內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英語培訓機構。
同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研社共同創立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原北外青少英語)。
但不同於其他英語培訓機構,依託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文化底蘊和教學資源的北外壹佳,自創辦之初就提出關注對青少年國際素養的培養。
不迎合所謂的「升學需求」,而是以英語教學為切入點,將「培養孩子的國際素養」作為辦學目標。彼時,對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而言,這條路並不好走。即便如此,當時接管北外青少英語業務、現任E PLUS北外壹佳教育總經理的吳侃仍堅定地認為,「這條路一定是正確的。」
事實也證明如此。
此時,不論是人口、教育政策「加持」,還是國際化教育訴求的持續增長,抑或是消費升級大潮驅動,種種「跡象」表明,青少年英語培訓行業正處於「高光時刻」。
包括吳侃在內的多位青年教師一直堅持自己的執念,以提升孩子的語言素養為切入點,將最值得信賴的國際素養教育提供給孩子們。
9年間,從1到40
4月20日,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第40個校區在青島盛大開校。當天,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教學總監李茁帶來了「學英語,走直線」講座,與家長們分享如何規劃孩子的英語學習。
李茁之所以要重申「英語學習的規劃」,是想告訴家長什麼才是英語學習的正確、科學路徑。「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而是通過語言習得,培養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步入世界一流大學打下基礎。」
40個校區、近4萬學員,伴隨著越來越多家長的信賴,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穩步擴張,第一屆學員已進入劍橋、約翰霍普金斯等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學。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成長發展的9年,也是英語培訓機構在中國探路的9年。9年間,青少年英語教育從校內走到校外,從強調「應試化」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回顧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創辦史,創始人之一、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曹文頗有感觸。2010年,曹文曾一度因為找不到適合兒子的英語培訓班而苦惱。課程設計專業出身的她對於機構對接的國際標準非常在意,在帶著兒子跑遍全北京的培訓機構之後,竟沒能找到一家滿意的機構。
因此,在機構創立之初,曹文就親自帶隊,投身到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中來,將課程體系與國際標準對接,只為給兒子和更多孩子創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和嚴謹的培訓機構。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依託,創始團隊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故將辦學落腳點聚焦在國際素養教育上。
與曹文一樣,作為創始人之一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外研社副社長、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督學範曉虹也選擇了將孩子放在北外壹佳英語學習,他們的孩子既是課程體系的「試驗品」,也是對課程體系的驗證,這齣於他們對機構的信心,也出於作為家長的責任心。
9年前,與市場需求「較勁」
然而,在成立之初,就倡導注重學生國際素養培養的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走得並非一帆風順。「當時有的家長來諮詢英語課程,一上來就問能不能短時間內提高考試分數。」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課程設計總監、督學孫雯回憶道。
2010年前後,在北京各大名校的招生考試中,英語成為入學門檻之一,分數權重僅次於奧數。當時,有PETS(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全國英語等級考試)成績或三一口語等級考試(GESE)證書,就相當於一隻腳踏進了名校的大門。火熱需求下,提供PETS等考試培訓,打著「提高名次」、「提高分數」、「增加詞彙量」等名目招生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這對於不以提分為最終教育目標的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無異於「當頭棒喝」。「我們通過講座,一點點宣傳科學的英語教育理念,詮釋我們的體系課程設置,告訴家長,孩子的英語習得規律應該是怎樣的。」孫雯認為,那時候團隊所做的大部分努力,都在引領著家長了解更加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以及如何將孩子培養成具有國際素養的人才。這一做就做了九年。
後來,教育部下髮禁令,要求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等不得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各考點不得受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集體或個人報名參加考試。2014年1月1日起,作為小升初又一「砝碼」的三一口語等級考試(GESE)又提高報考的年齡門檻,明確12周歲以下禁止報名。
在政策打壓下,家長「學以致考」的出發點發生了改變,「英語課外班還要繼續嗎?」「會不會換教材?」「學校不重視英語了,是不是要到課外班去補呀?」家長的各種情緒和焦慮也在不斷發酵,報讀英語學習班的人數一度銳減。2014年間,少兒英語培訓市場接連出現了多起創辦人捲款跑路、培訓機構倒閉關門等事件。
「大家覺得英語培訓行業冷了。」E PLUS北外壹佳教育市場總監楊羊說。焦慮與緊張的情緒下,E PLUS北外壹佳英語也迎來了又一難關。「招不到老師怎麼辦?沒有學生怎麼辦?家長退費怎麼處理?」每周,團隊成員都要開會討論。
「我們很多次問自己要不要妥協。」憶起當年,楊羊有些激動。「妥協就是要降低標準,而降低標準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選項,最後所有人都選擇咬牙堅持。」
從未妥協,終見「彩虹」
事實證明,他們的堅持是正確的。
2014年,國務院頒發《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數外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選用其中1次成績。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給予考生更多機會,「一考定終身」的壁壘被打破。同時,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將學科核心素養列為重點工作目標。
3年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發布,明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一系列政策都強調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這與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創辦理念不謀而合。
2014年,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推出4-18歲中國孩子國際素養成長路線圖——「彩虹圖」,進一步提出關注孩子的語言素養、學科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是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核心辦學理念的具象體現,也成為後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特有的嚴謹性和責任感一直影響著團隊每位成員的職業生涯。
去年,分管校區選址工作的E PLUS北外壹佳教育副總經理何健選址團隊在北京聯想橋附近覓得了一處地理條件等各方面都很棒的地方。他注意到,其中有一個消防通道偏窄,若一層幾百個學生,同時從這個通道離開,可能存在一定困難。一旦出現緊急事件,就存在安全隱患。「粗略測算後,何健還是忍痛放棄。」從選址來講,安全是第一,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其次才考慮效益問題。
這在E PLUS北外壹佳英語不是個例。今年是金芩擔任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朝青校區校長的第四年。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作息,周末往往是教育培訓機構最忙的時候。金芩常常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才到家。「告別了周末的親子時間,雖然錯過了孩子的一些成長,但參與了學生們從一個人生階段進入到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過程,看到他們的不斷成長,覺得自己的付出也很值得。」
今年,是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花園橋校區教學主管裴爽在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第三年。作為一名90後教師,提起英語教學頗有感觸。「英語教學應該是教書和育人。而這個『人』不僅指學員,同時還包括家長。很多家長都存在一些對英語學習的誤區,他們總認為孩子應該短時間內就可以和外教侃侃而談,一個學期就應該將考試成績提高上去。但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有一段沉澱期甚至沉默期。我們通過科學嚴謹的課程體系,為千千萬萬個家長呈現出了值得信賴的教學成果,最終讓家長放心地將孩子交給我們,接下來只需靜等花開。」
2019年,革故鼎新
伴隨著學員的成長,E PLUS北外壹佳英語也正踏步向前。
2018年5月28日,北外青少英語正式宣布升級為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在吳侃看來,這次升級就像一次「成人禮」。當機構發展到第八九年的時候,好比一個翩翩少年走向青年。青年將被賦予更多的責任,也面臨更多的壓力。「之前有的,能否做得更好?之前缺失的,如何進行積澱?」
對於E PLUS北外壹佳英語來說,今年將是品牌煥新後的鼎新之年。「每一位北外壹佳人都需要更好地審視自己,迎接更大的挑戰,影響更多的人。」
教育機構應該起到應有的作用,不僅僅是教書,還有育人。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青年教師團隊希望,未來,能夠成為在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及時為他們提供支持的人。
「我們是在教孩子知識嗎?實際上我們在做孩子內心火種的點燃者,把他們骨子裡原本存在的東西激發出來,這是每個師者該有的責任,也是北外壹佳英語一直尊崇的『素養教育』。」吳侃說。
近日來,李茁常常想起一首由英國教育家創作的詩歌。
"what do you do?" "I'm a teacher."
"what do you teach?" "English."
"You mean grammar, verbs,nouns, pronunciation,conjugation……"
"That too."
"What do you mean 'that too'?"
"Well,I also try to teach them how to think,and feel,show them inspiration,aspiration,participation, consolation,innovation."
……
"Well, I don't know about that. Maybe you should stick to language, forget about the anguish. You can't change the world."
"But if I did that, I'd be a cheater, not a teacher."
時代不同,使命不變。如今,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青年教師們正試圖盡一己之力,去「改變」這個世界。
【同題問答】
1
新京報:過去一年,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金芩:我更加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做老師的時候,更多是站在專業人士的角度來解答問題;而成為校長後,不能僅僅站在學校的角度,只有做到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滿足家長的需求。
2
新京報:未來,你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有什麼期待?
吳侃:一是教育機構能夠提供更多貼合孩子成長發展規律的優質內容;二是創造各種方式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三是每位老師都能成為孩子內心火種的點燃者,引導孩子個性而全面成長。
3
新京報:未來,你對國家社會有怎樣的期待?
吳侃:我期待國家能對基礎教育給予更多的財政投入和政策傾斜,讓教育更公平,讓更多欠發達地區的孩子獲得更多受教育的機會;期待人和人之間能有更多信任,減少隔閡;期待我們的國家能在國際舞臺上承擔更大的責任。
「新青年」應該更專注當下,去尋找能夠讓我們快樂的、有激情的、有成就感的、自由的時刻。同時新青年肩負了更多責任。他人對中國青年的刻板印象,需要這一代的新青年去改變。——楊羊、裴爽
採寫/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