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原北外青少英語)產品升級發布會在京召開。並將於6月15日正式推出升級產品,以「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生態圈(E PLUS ECO)」作為核心理念,通過將「生態圈」中的各個要素進行有機連接,實現協同發展。基於「生態圈」這一理念,此次產品升級主要圍繞理念、規劃、課程、效果四個層級展開。
理念升級——「四大連接」打造英語學習「生態圈」
生態圈中各個要素相互依存、互為影響。根據這一特性,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生態圈強調了各個教育核心要素之間的連接關係,主要歸納為「四大連接」。
究竟是哪四大呢?第一大連接,就是目標、內容、過程與結果的連接。蘇東坡曾經說過,「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一意求之」,就是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因此定目標、拓內容、盯過程、拿結果是重中之重。制定不同階段的課程目標,並將它分解到每天的任務中來,不斷完善、拓展課程內容,通過大數據分析,對過程進行準確的追蹤,得到水到渠成的結果,使得循環往復。
第二大連接,就是講的模式方法、環境與階段。疫情之下,中國的教育經歷了一場超大規模的在線教學社會實踐,為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積累了有益的經驗。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近期對產品進行升級,將會更好的將線上線下、實時、非實時,課內、課外、學校家庭連接在一起。
第三大連接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們把孩子學習所能夠遇到的所有的關聯人,學生、家長、教師、專家、班主任、課程顧問、校長所有這些不同關聯人連接在一起。
最後一大連接,第四個連接就是中國教育與國際教育的連接,因為整個產品是參照了中國的標準、國際的標準,有中教、有外教,有中國學校、有海外學校體驗的機會。
規劃升級——對標國內外學生核心素養要求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原「4-18歲中國孩子國際素養規劃體系」全新升級為「K12國際素養成長路線圖(E PLUS Pathways)」,以語言素養、學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為三大教育核心支柱,恪守「始於語言、成於素養」的原則,實現學員「有規劃大不同」的未來。其中語言素養包括語言興趣、知識、技能和能力;學術素養包括學科知識以及認知能力、思維意識、學習策略、創新實踐;人文素養則包括人文知識以及人際合作、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社會責任。
課程升級——線下中教體系課結合線上外教大閱讀課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此次推出了由核心課、核心PLUS課和賦能課共同組成的升級課程體系。
其中核心課主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交流及應用能力,緊密對接劍橋大學英語考評部(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的「劍橋少兒英語等級測評體系」及「劍橋通用五級證書測評體系」,順利銜接雅思、託福等國際標準化語言測試,實現語言知識和技能雙突破。
核心PLUS課採用中外教、線下與線上、體系課與閱讀課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英語綜合技能。其中線下中教體系課全面提升英語綜合技能。外教閱讀課參考藍思分級閱讀框架(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開展分級閱讀教學,基於真實情景操練聽說、突破讀寫、拓展思維,提升英語綜合表達能力。
賦能課主要為豐富多樣的短期課程,分為英語能力類、傳統文化類和營地研學類三大課程類別,旨在搭建跨文化溝通橋梁,培養具備普適能力的全人,做中國的國際人、國際的中國人。
效果升級——以中外融合的標準定義孩子的語言成長
在效果上,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基於中外融合的標準,推出了學生發展認證體系(E PLUS Qualifications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據介紹,該認證體系將展示學生在語言、學術和人文三大素養上所取得的成就。E PLUS北外壹佳英語學生認證體系分為:英語診斷證書、英語學業證書、英語能力證書及閱讀能力證書。整個認證體系對標中外教育測評標準,尤其是語言素養在中國英語課標/能力等級標準、國際各英語測評標準、閱讀能力藍思值所處的位置,以及在同齡和同級學生中所處的位置,將學員的學習效果外化,為入學診斷、學習規劃、過程跟蹤和階段成果評估提供支持。2020年9月將率先推出英語能力證書。
通過此次產品升級,E PLUS北外壹佳英語能夠幫助學員實現「英語佳、國際佳和素養佳」三大目標。「英語佳」是指圍繞英語聽、說、讀、寫、詞彙、語法、語用等能力,將每個學習階段對接國內外英語等級標準,實現孩子英語綜合能力的成長。「素養佳」主要指將語言學習與學術和人文能力的提升緊密結合,對標國內外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實現孩子「始於語言、成於素養」的成長。「國際佳」則是融合中國教育的優勢與國外教育的亮點,連接中外教育的理念、資源、教學和評價體系,實現孩子大學視角和國際視野的成長。未來十年,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使命不變,將不斷培養中國的國際人、國際的中國人。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