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政協頻道(微信號:cppcc_china)小編祝大家清明節快樂!
看到這裡,一些網友要不樂意了,「我的天哪,小編你不懂事噻,怎麼可以祝我們清明節快樂呢?!」
很多人認為,清明主要是掃墓祭奠,寄託哀思,是個很嚴肅的節日,這種時候祝福人家「節日快樂」,會讓人覺得不快,因而清明說「節日快樂」是不合適的。
小編表示很委屈。北京市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就幫小編說話了,清明是可以說「清明節快樂」的,這樣的說法其實已延續很長時間;相較而言,「不能說清明節快樂」,是近兩年才冒出的說法。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人們對清明節的內涵了解不夠深。
所以,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
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清明節的內涵。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由此可見,清明既是一個悲傷的日子,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在宋朝,清明把農曆三月上巳節中的春嬉等習俗收納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使得清明節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節日。
高巍認為,之所以可以說「清明節快樂」,是緣於該節日的主題內容及歷史傳統。因為清明節是春季最重要的節日,其主題內容十分豐富,它既將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糅合在一起,又貼合春天正處陽氣上升、陰氣下沉、萬物復甦、生氣勃勃的節氣特徵。
有專家認為,在清明節,除了掃墓其它場合說清明節快樂沒問題。清明節是節氣和節日的結合,它的特點是把春天的勃勃生機充分地表現出來,掃墓祭祖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慰籍和支撐,踏青、蕩鞦韆、放風箏則讓人們動起來。這些東西加在一起,都是為了要讓我們快樂度過清明節,所以說清明節快樂沒有問題。
高巍說,「當我們去祝福快樂的時候,恰恰也代表著我們有戰勝悲傷、困難的勇氣,這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所以,在適當的場合說「清明節快樂」是沒問題的。
不過,確實有一些節日是與「快樂」不搭邊的,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在各種傳統節日中,「中元節」,民間又俗稱「鬼節」,是最不宜說節日快樂的。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認為,中元節是個追思先人的節日,民間普遍會進行祭祀活動,在這樣一個肅穆、莊重的節日,祝福快樂不適宜,也並不吉利。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從民俗意義上來說,除了中元節,其他不少節日也不宜互道快樂,如有祭祀傳統的重陽節等。此外,端午節也不宜說節日快樂,該節日最早並非始於對屈原的紀念,而是「避邪」之日——農曆五月,先秦時代被稱為惡月,初五稱「毒日」,五月初五就是禳毒驅邪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更好的說法是「端午安康」。
不過,到了近現代,諸如端午節等一些節日的儀式性、祭祀性的分量逐漸變輕,競技性、娛樂性的分量越來越重,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道一聲「快樂」也無妨。
高巍認為,嚴格意義上說,先人之所以設立這些節日,是因為他們了解到時節的一些變化,並預見其可能產生的不好影響,為此,通過設立節日,並採取一些措施,從日常生活細節、精神層面上給予後人一些經驗以及保障。
所以,沒什麼節日是不能說節日快樂的,尤其對於吃貨來說,怎麼能抵抗得了清明節美食的快樂誘惑呢?
當然,除了吃和睡,我們還可以在清明節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聽聽政協委員的建議吧。
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清明節到了,不只是書本告訴我們清明節的傳統知識,現在有的地方帶著孩子掃墓,或者對英烈祭奠,這個很好;也可以春遊,傳統的踏青就是現在的春遊,告訴他們古人插柳的知識。他會記住這一次活動,我認為文化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體驗。
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清明時節可以組織青少年到英傑陵園、墓地、紀念碑、紀念館、故居、遺蹟瞻仰,舉行入隊、入團、成年禮等儀式。這些都是非常生動具體的人生觀教育和中華文化精神薰陶,許多人的立志就是從崇仰家鄉先賢開始的,激勵他們提升了生命的品格。
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人民政協報等
相關閱讀:
愚人節?不!今天是英雄節!
中央又有大動作 將對這些地區實施「大開發」
當你老了,誰來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