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大選實行「選舉人團制度」。美國大選不是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而是由各州選出的選舉人代表該州投票的間接選舉。538 張選舉人票中候選人只需贏得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即可當選總統。除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以外,其餘 48 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奉行「贏者通吃」原則,普選得票較多的候選人,將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
今年美國大選的重要時間節點如下:11月3日全國選民進行選舉投票(部分選民提前進行了投票),12月8日前各州確定獲勝的候選人,12 月14 日各州選舉人將進行投票。明年1月6日,由國會計算選舉人票並宣布總統選舉結果,1月20 日新一任總統宣誓就職。
目前根據各州的計票結果計算,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僅獲得232張選舉人票。但本次大選一波三折,大選日川普開始在多個搖擺州的現場投票中遙遙領先,而待郵寄選票統計後,拜登後來居上。川普此前曾多次質疑郵寄選票的可信度,被反超後指責在多個州投票中存在舞弊行為,要求在多個州縣重新計票,並就選舉提出了21項法律訴訟。截止11月中旬,川普團隊僅有1起訴訟獲勝,主動撤訴或被法院駁回的有13起,還有7起訴訟結果暫時未出。但多數專家分析認為,川普團隊的上訴不足以改變目前的投票結果。
而新政府的舉措會對全球經濟市場又有什麼影響呢?
應對疫情以提振美國經濟
美國總務署已對拜登表示,他可以正式開始交接程序,而拜登已開始緊鑼密鼓地組建執政團隊。當前,市場已經開始將目光聚焦在拜登上任後的經濟政策實施以及行動將會如何影響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復甦之上。畢竟,若無法遏制美國本土疫情以及提振本國經濟,全球經濟的復甦也將受到拖累。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將全球經濟在今年拖入衰退的深淵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全球範圍內實施大規模資產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及西方主要國家政府實施的財政刺激政策,全球經濟復甦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相較6月時的預測上調了0.8個百分點,而做出這一調整是因為二季度的衰退不如預期嚴重,並且有跡象顯示三季度復甦有所加強。
然而,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依然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若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美國經濟的復甦動能或將被削弱,進而將對全球經濟的復甦產生負面影響。拜登多次表示,其將未來採取措施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