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董運昌的吉他世界 www.donguita.com.tw
有一天跟一位教育界的老前輩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我的職業,我告訴他我是彈吉他的,從學生時代到現在,二十幾年了。我說我並不是音樂正統教育出身,只是從興趣開始,一路鑽研至今。我們交換了很多話題,包括嚴肅的教育專業和不嚴肅的課外興趣等等。
回來以後,我就在想,到底為什麼要學吉他?我是因為著了魔中了招,青春耗在裡面,別的不會只好幹這行,那別人呢?學吉他是為了開心?為了成為目光焦點?為了追女朋友?我想,這些個人因素千奇百怪,討論也沒太大意義。我就把題目先擴大一下,改成:為什麼要學音樂?題目擴大,答案也要跟著擴大。「官方」答案通常是:音樂可以 陶冶性情、培養氣質、豐富人生、導正世風……格局小一點的答案至少也是:可以使人加分、可以嫁的比較好、可以讓客戶另眼相看……這些答案都很對,也很棒,對一個教音樂或靠音樂吃飯的人來說,都是很好的廣告詞。
為什麼要學音樂?讓我想到一段往事。學生時代參加熱門音樂大賽,電視都會轉播,當時只有三大電視臺,自然看的人很多,我也是滿心歡喜的按時收看。有些樂團的演出真是精彩,電吉他手的炫技更是眾人目光的焦點,只可惜,導播拍錯人了!要不是拍到鍵盤手,要不就拍到貝斯手,真是令人扼腕!我就想,連棒球那麼一小顆鏡頭都可以追到,怎麼會一個樂手追不到?如果你有機會看到日本NHK電視臺轉播的古典音樂會,你會發現樂團中每一個樂手的獨奏鏡頭都精準無誤,欸!交響樂團欸!上百人的編制,樂曲又極為複雜,為何每個鏡頭和音樂可以天衣無縫的呈現?你可以說人家錢多、製作費高、花時間多……什麼都可以說。但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攝影師知道啥是雙簧管、啥是單簧管,導播看得懂總 譜也聽得懂樂曲進行,剪接師也能分秒不差把畫面和聲音做氣氛的轉換……這些是錢可以做到的嗎?不是,這叫素養。
就算電視公司有錢派員工去受音樂的訓練,都不一定想去,也不一定學得好,所以這不是錢的問題。素養是長期的。家長有共識、孩子有興趣,大眾有認知、上面有政策,然後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努力才會看到一點成果!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我們學戰爭是為了下一代學藝術……」翻成現在的話可以是「我們打拼是為了下一代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生活不是「有很多電視節目、有很多臺攝影機」卻「搞不清楚誰在solo?」
看了國內的金曲獎現場轉播,又無意間看到韓國和新加坡的唱片音樂大奬錄像,真的覺得還是輸很大,明明硬體水平已經差不多了,怎麼好看度會差這麼多?!幾個鏡頭就高下立見。在此不是批評節目製作單位,而是它凸顯了背後整個行業的素養問題、大眾思維問題和政策走向問題。
藝術的投資很難立竿見影,也很難建立對價關係。如果真要從生意角度看,可以看到很多產業都是靠藝術素養發展起來的。制琴業不用說,數字影音科 技和各類藝術形式早已密不可分,近期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電影《阿凡達》引起3D相關的產業革命,一個導演一部電影讓高科技龍頭們跟著走,你說這是錢的欲望 在引導還是藝術的渴望在引導?如果像某些老一輩說的:飯都吃不飽還學唱歌?!我可有話要反駁:這年頭若沒有一點藝術素養的話,可能會更沒飯吃!以前當總統 只要能幹就行,現在選總統還得要會多種語言、要會唱歌、講笑話...這不都是生命歷程中藝術素養的發酵嗎?
為什麼要學音樂?再把題目縮回來:為什麼要學吉他?以上的故事應該是很好的答案。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演出信息!
感謝關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微信訂閱號,我們的欄目推送計劃如下:
周一:
【一周活動預告】精彩活動早知道
【講堂鏡頭】定格舞臺瞬間 記錄講堂點滴
周三:
【大舞臺】一支筆串連臺前幕後
周五:
【愛在大房子】你們的故事 我們的愛
歡迎您的投稿!投稿郵箱:bdbnjt@163.com
請註明聯繫方式,選中稿件將獲得相應數量講堂優惠票兌換券,可用於購買演出、電影票。
歡迎您到講堂售票窗口購票!
票務信息請查詢講堂官網:www.pku-hall.com
如果你們也喜歡這篇文章,那麼請分享到你們的朋友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指彈中國官方論壇網站
www.fingerstylechina.com
指彈中國音樂節
http://www.fpd.cc
指彈中國官方商城
http://ztzg.taobao.com
指彈中國官方熱線
400-03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