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油氣新區新領域新層系 促進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油氣地質調查成果...

2020-12-12 和訊

  從今日(1月19日)召開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地質調查成果交流會獲悉,圍繞「立足國內,儘快實現油氣資源調查重大新發現,促進油氣勘探重大突破,增強油氣資源保障能力」的目標,中國地質調查局積極組織開展我國陸地新區和重點海域的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顯示出可觀的勘探前景。

  初步證實,我國北方廣泛分布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疊系地層是一套發育良好的烴源巖;雪峰山西側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具良好的油氣成藏條件;西藏羌塘盆地首次發現古風化殼和油頁巖-膏巖地層,劃分出5套生儲蓋組合,攻克了長期爭論不休的油氣保存條件問題;柴達木盆地石炭系具很好的生烴和運移條件。在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南黃海嶗山隆起、黃海海域等均發現巨厚的中生界烴源巖;在海域和陸域凍土帶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臥薪嘗膽,十年磨一劍。通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從最基礎的區域地質調查、物探、化探、遙感和少量地震等綜合調查研究入手,逐一恢復目標盆地的原型及其構造演化,在此基礎上,對新區、新層序的生油、儲存、保存條件的調查評價,有望在上述地區開拓一批新的油氣遠景區,實現油氣資源調查的重大新發現,重塑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格局。

  一、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油氣基礎地質調查的基本情況

  充分發揮中國地質調查局公益性隊伍在基礎地質調查的人才隊伍、資料積累的優勢,聯合石油公司、科研院校等單位,主要瞄準目前油氣資源勘查程度低、資源前景不明朗、風險勘探較大、石油公司暫時難以下決心實施勘探的大型盆地和中小盆地群,開展油氣基礎地質調查與評價,解決含油氣盆地重大基礎地質問題、評價油氣資源潛力,力爭在油氣新區、新層系、新領域實現重要新發現,帶動後續商業性油氣勘探,實現油氣勘探新的跨越。

  自1999年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隊伍中直接從事油氣地質調查的人員達524人,每年承擔不同渠道來源的油氣項目資金約4億元左右,主要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國家海洋專項、國家油氣戰略選區專項、以及三大油氣公司的橫向合作項目。

  局屬單位通過承擔油氣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培養了人才、聚集了力量、鍛鍊了隊伍、提高了能力。目前已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油氣地質力量,長期從事著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和研究領域工作。據統計,局屬單位從事油氣地質工作人數達524人,其中油氣專業人數達到216人,大部分人才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技術職稱。

  油氣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15個單位,海上油氣調查主要由青島海洋所、廣州海洋局承擔,技術人員230人;陸上油氣調查由其他13個單位承擔,技術人員294人。其中,成都地調中心於1990年就成立有專門的油氣研究機構,已完成國家、部、石油公司項目60餘項,經費超過4億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中國陸上和海上石油地質調查研究和油氣資源評價工作,「八五」以來共承擔石油地質研究項目47項,並已建立了可服務於油氣研究的油氣資源戰略評價實驗室、地震資料特殊處理技術系統等實驗室和設備。這支力量必將在「十二五」油氣基礎地質調查中發揮其作用。

  二、十二五油氣基礎地質調查評價的主要成果

  (一)油氣新區新領域新層系基礎地質調查取得六項新突破

  一是初步證實橫貫我國北方的東西向天山-興蒙構造帶是我國新區、新層系油氣勘探的目標區。在銀額盆地及其鄰區首次發現石炭—二疊系有5套厚度大、區域分布穩定的烴源巖及其有利的油氣藏賦存條件,展示良好的油氣資源前景。在松遼盆地外圍新發現了6個中新生代油氣遠景盆地,初步查明石炭-二疊系發育有4套烴源巖;施工地質探井證實,上二疊統林西組發育2000 - 3000m 厚的暗色泥(頁)巖,是很好的烴源巖,生烴潛力巨大。

  二是在羌塘盆地圈定出有利的油氣遠景區。首次在羌塘盆地發現晚三疊世前的古風化殼和一套晚侏羅-早白堊世的油頁巖-膏鹽地層,可能是一套極好的油氣生儲巖系。結合施工的鑽井資料,劃分出5個中生界生儲蓋組合,明確提出中侏羅統布曲組和上三疊統肖茶卡組為羌塘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層系,初步確定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是羌塘盆地油氣資源的有利集中區,優選出白雲湖-龍尾湖等6個有利區帶和光明湖-沙土灣湖等9個有利區塊。同時,建立了青藏非地震油氣勘探方法技術組合,對於下一步在青藏地區開展油氣調查與勘探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基本查明中上揚子具有良好的油氣保存條件。調查證實雪峰山西側早古生代-震旦紀構造活動相對穩定,具備良好的油氣成藏條件,油氣勘探前景很好。在大巴山―米倉山前緣的寒武―二疊系海相地層發現3個重要的含油氣層位。

  四是進一步證實柴達木盆地石炭系是油氣勘探的新領域。盆地內石炭系分布廣泛,厚度很大,烴源巖地球化學品質良好,具有很好的生烴和油氣運移條件,潛力很大。

  五是海洋油氣調查取得一批重要發現。初步圈定了38個海域含油氣盆地。通過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技術不斷攻關和創新,首次獲取了海底深部高質量的地震反射資料。該成果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科技進展,利用該成果先後在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南黃海嶗山隆起首次發現巨厚的中生界沉積地層,為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選區提供依據。通過實施黃海海域油氣鑽探,首次發現中生界烴源巖厚度巨大,最大厚度上千米,具備形成規模油氣田的地質條件。

  六是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海域鑽探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證實我國海域存在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在祁連山(600720,股吧)永久凍土區鑽獲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這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在凍土區發現水合物樣品的第三個國家。海域和陸地天然氣水合物的重大發現,為尋找未來接替新型能源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

  (二)油氣地質科學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隊伍發揮專業優勢,承擔了大批油氣基礎地質研究及綜合編圖項目,主要包括:震旦紀-早古生代中國巖相古地理圖、中國南華紀—早古生代巖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中揚子地區志留系多重劃分對比與巖相古地理編圖等,取得了一批重要新認識,為油氣勘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油鉀兼探取得新成效

  在加強油氣基礎地質調查的同時,積極探索推進油鉀兼探工作,成效顯著。在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江陵盆地等均獲得富鉀滷水,有望近期形成規模開採。初步建立油鉀兼探的技術平臺,初步編制了《油鉀兼探實施方案》和《油鉀兼探技術要求》,對油田資料複查、油氣勘探中油鉀兼探等主要工作內容進行規範。

  三、關於十二五油氣資源基礎地質調查工作

  「十二五」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能源資源的剛性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按照全國地質找礦「358」行動方案的總體部署,「十二五」期間,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加大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專項和海洋地質保障工程的實施力度,大力加強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力爭取得重要新發現。

  在兩大國家專項正式實施之前,從2011年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從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經費中每年安排5億元,加強油氣和海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突出加強西北地區、松遼盆地外圍、青藏高原、南方海相地層和重點海域等重點地區。一是開展中國天山-興蒙等北方古生界油氣資源戰略調查,開闢油氣勘查新區新領域。二是開展龍門山前緣、川中隆起、黔中隆起及周緣、雪峰山隆起、米倉山-大巴山推覆帶震旦系-下古生界等中上揚子海相盆地油氣戰略調查,力爭實現油氣新發現。三是開展羌塘及其外圍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和綜合研究,力爭發現油氣勘查新區新領域。四是以柴達木盆地為重點,開展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和綜合研究,力爭發現油氣勘查新區新領域。五是開展南黃海中、古生界,南海北部中生界等海洋新區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和綜合研究。六是全面啟動和推進油頁巖、油砂、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地質調查與探索研究。七是探索性開展深部構造結構調查,為油氣突破提供基礎科學依據。八是開展油氣地球化學填圖試點研究,為油氣化探全國掃面提供技術儲備。

  在開展油氣基礎地質工作的同時,探索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新機制。一是建立局與三大石油公司的協調機制,進一步發揮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在引導、促進、服務油氣勘探開發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局與部油氣中心的協調機制。三是加大對部勘查司油氣資源管理的支撐服務力度。積極服務於國家油氣礦政管理,服務於政府對油氣勘探開發的宏觀調控。四是以油氣地質調查項目部署和實施促進國家油氣地質調查隊伍建設,促進油氣地質人才成長,提升地調局系統的油氣資源調查評價和科學研究能力。五是組建油氣地質調查專業隊伍,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全國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油氣地質調查工作。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川中油氣礦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礦之勘探開發篇
    勾勒出大氣田勘探開發的騰飛曲線——川中油氣礦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礦之勘探開發篇2020年12月30日,川中油氣礦生產天然氣125.5億方,油氣當量達到1000萬噸,成功邁上千萬噸級油氣礦新臺階。回顧油氣礦60餘載的勘探開發歷程,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無疑是發展最好最快的時間軸線。這10年間,資源儲量高峰增長、天然氣產量連創新高,勾勒出了大氣田勘探開發的騰飛曲線。
  • 【頭條】我國南海油氣資源有多少?裝備開發路線怎麼走?
    此後,相繼開展了一系列的海洋地質調查工作,其中包括大陸架及鄰近海域勘查、沉積地貌調查、海洋地質綜合調查等調查,以及綜合科學考察等海洋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1975~1980年間,珠江口盆地獲得工業油氣流,揭開了南海油氣勘探的新一幕。1982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組建,標誌著新一輪南海油氣勘探開發的啟動。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個油田平臺才開始搭建。
  • 中國石油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取得四項重大成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5日訊 記者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5月21日,準噶爾盆地2018年油氣勘探「春雷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新獲工業油氣流31井32層、百噸井3口,並在瑪湖、紅車斷裂帶、阜東斜坡、滴南凸起取得四項重大成果。   瑪湖地區二疊系下烏爾禾組甩開勘探獲重大發現。
  • 2017年中國陸域能源礦產地質調查28項新進展
    2、我國北方油氣勘查新添3套新層系我國北方盆地油氣資源勘查拓展出3套新層系,累計新增勘查新區50萬km2,圈定20處油氣遠景區。創新性提出我國北方石炭系—二疊系不存在區域變質的新認識,首次發現4套烴源巖,證實了石炭系—二疊系是我國北方油氣調查重要新層系。
  • 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春雷滾滾」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宋鵬)截至4月1日,新疆油田油氣勘探「春雷行動」成效顯著,新獲油氣流9井9層,其中阜28井、達18井、金龍51井等先後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準噶爾盆地掀起新一輪奪油增儲熱潮。
  • 如何把油氣資源從「磨刀石」裡「擠」出來?
    從「磨刀石」裡「擠」油氣的絕技從「磨刀石」裡擠油氣,一直被用來形容長慶油田的勘探開發。此說因何而來?石油專家指出,長慶油田含油氣層位的巖石緻密程度高,被稱為滴水不進的「磨刀石」,外國專家認為沒有經濟開採價值。如何把油氣資源從「磨刀石」裡「擠」出來?考驗著長慶石油人的韌性和科技能力。
  • 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油氣預探、滾動勘探碩果滿枝
    圖為新疆油田公司在準噶爾盆地裡的勘探現場。 宋鵬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16日電 (孫亭文 宋鵬)記者16日從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獲悉,該公司日前對今年6項油氣勘探成果給予嘉獎。今年以來,新疆油田公司勘探戰線以尋找新發現和優質規模效益儲量為目標,積極打好油氣增儲進攻戰,持續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在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全面開花,碩果纍纍。
  • 準噶爾盆地崛起油氣能源科技高地
    這其中,位於新疆的準噶爾盆地異軍突起,成為了我國乃至世界油氣能源科技領域的高地。 油氣勘探開發新領域的成功探索 今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原標題: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近日,新疆油田部署在準噶爾盆地東部阜康凹陷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獲重大突破,3層均獲高產工業油氣流。 這3層分別是:烏爾禾組二段日產油133.4立方米,日產氣6000立方米;烏爾禾組一段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二疊系蘆草溝日產油24.1立方米,日產氣1.44萬立方米。
  • 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有望成規模增儲上產區
    來源:經濟日報5月15日,記者從新疆油田公司獲悉,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西斜坡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重點預探井車排24井獲百噸高產,目前日產油150.5立方米、日產氣1.66萬立方米。該井獲高產,是沙灣凹陷二疊系佳木河組三段砂礫巖的首次突破,將推動沙灣-瑪湖中下二疊統大型地層油氣藏的整體勘探。近年來,新疆油田公司圍繞沙灣含油氣系統,整體謀劃大型規模領域勘探,實現了地質認識的整體提升,推動了車排24井的部署上鑽。現場組織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鑽井、試油方案,實現了工期、成本硬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 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原標題: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5月14日,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西斜坡油氣勘探喜訊傳來。車排24井是一口關鍵的探井,產量高達100噸。該井產量高,是沙灣凹陷二疊系嘉木河組三段砂礫巖的首次突破。這將推動沙灣-馬湖中-下二疊統大型地層油氣藏的整體勘探,進一步展示沙灣凹陷多層勘探的巨大潛力。
  • 追夢南緣——新疆油田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油氣勘探全記錄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追夢南緣——新疆油田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油氣勘探全記錄前言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23日電(劉亞峰)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的勘探開發史,就是一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史。它見證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屈辱,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快速發展。  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是中國人最早關注和觸摸石油的地方之一。
  • 第三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42:海洋油氣開發
    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採性、經濟合理性和對環境影響的預測。412. 海洋油氣開發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海洋油氣生產過程可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常用地震波的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
  • 4226.軟流層與地殼形成油氣資源的可能性
    2019.5.29我過去接受巖漿中形成油氣資源的可能性是因為煤炭和油氣資源確實沿地質斷裂帶和板塊邊緣分布。分析常規能源,發現只有氫元素一種可能,且形成條件寬泛,可以產生於任何環境,但是燃點較低,在巖漿中有裂變為光子的可能,所以將目光轉向相對耐高溫的二氧化碳氣體與氫元素在地殼中的結合。
  • 新品來襲|MaipSCAN-新一代油氣藏勘探開發評價技術
    當前,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縱向深入,研究對象愈發複雜、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常規、特別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非常嚴峻的技術挑戰。  MaipSCAN是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與浙江中科銳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合自主研發的高度集成化的全新一代數字智能礦物分析系統(圖1),主要由高分辨掃描電子顯微鏡、高靈敏電子信號探測器、X射線探測器及多功能高級測試分析軟體組成。
  • 「兩桶油」油氣勘探傳喜訊:四川又探明千億方大氣田!準噶爾盆地...
    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分別在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傳出油氣勘探喜訊。2019年以來,西南石油局又陸續部署開發井11口,已完鑽的7口井均獲良好產量,有力支撐了川西氣田新增探明儲量提交。 據了解,今年以來,中國石化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聚焦增儲上產開展攻堅創效。4月14日,我國首個深層頁巖氣田——威榮頁巖氣田開發建設項目全面鋪開,項目建成後年產能30億立方米。
  • 地下花開油氣來——碎屑巖油氣儲層疊覆式沉積模式創建與應用_文化...
    為了尋找和描述這些油氣儲層之花,長江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 ,組建了兩支隊伍,一支專門探索地質規律,研究朵葉體的形成和演變機理;另一支專門建立地質模型,對儲層砂體進行定量的表徵。在新的沉積模式指導下,研究團隊先後在準噶爾盆地、渤海灣盆地、蘇北盆地、東海陸架盆地開展研究工作,與油田公司合作發現了一批大中型巖性油氣藏。  沉積砂體之花深埋在數千米的地下,其結構不象樹上的花瓣那麼一目了然。如何根據沉積模式對油氣儲層巖性、厚度和儲層物性進行預測,不僅影響著油氣開採過程中對井位和工藝的選擇,而且影響石油開採的投資效益。
  • 菲律賓重啟南海油氣勘探,偷採中國資源?別擔心,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在第二天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中菲兩國已經就相關油氣資源開發問題達成共識,並已建立了相關磋商機制,我方「希望並相信雙方會相向而行,推動共同開發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 我國頁巖油氣多元化步伐提速
    本次論壇以「迎接中國頁巖革命:抓住機遇 創新發展」為主題,圍繞油氣改革政策與非常規油氣、國際非常規油氣發展、我國頁巖油氣地質認識與勘探進展等方面內容展開。ECF國際頁巖氣論壇執行總裁張霄表示,2019年中國非常規油氣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第一莊出獄東山再起,新德隆系再戰油氣江湖!
    新潮能源:A股第一民營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公司山東新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1996年成功在上交所登陸,新潮能源原有主業是房地產開發和電子元器件製造。原有的房地產業務因為局限於煙臺一地,風險集中,又受到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發展十分有限。而電纜需求大幅回落、行業競爭激烈,業務多年徘徊於虧損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