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以來,小編參加了不下10場面試,也跟身邊的同學交流了很多次,總結出了一些面試時容易遇到的問題。在招聘高峰期,一個企業一天能夠面試40人,因此平均到每一個面試者可能最多也就15分鐘的表現機會,短短的十幾分鐘裡就要讓HR對面試的人做出選擇和判斷。如果你是一個臨場發揮能力較弱的人,早做準備就變得必不可少。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輕鬆跨過就業這一人生分水嶺。
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有1分鐘也有3分鐘要求,一般不會讓超過3分鐘。首先你肯定已經將自己的簡歷遞交給了面試官,因此自我介紹時簡歷上的一些比如籍貫和學校不用再刻意強調。你可以在說完自己的名字之後,開始將簡歷上一句話的獎項、實習經歷或者項目經歷略作展開來講。自我介紹要有側重點,不同類型的企業關注點不同。比如事業單位國企等一般看重學生幹部經歷,科研院所的面試官關注科研水平和研究方向。還有的單位看重你的才藝和特長等等。要在有限的時間中,讓面試官的耳朵捕捉到他感興趣的關鍵詞。自我介紹是肯定要有的,可以提前準備兩個長度不一的版本並熟練背誦。然後自己對照鏡子,並且用秒表計時,注意自己說話時的神態和語速。
2.請簡要的介紹一下你參與的項目和競賽
當自我介紹完畢之後,面試官就會針對介紹中提到的內容或者說簡歷上有的內容進行提問。而簡歷上一般都會寫自己的成績、獎學金、競賽、所參與的項目、愛好特長等。這裡多說一句,簡歷有一頁的,也有人做成兩頁的。人在快速瀏覽的過程中最先看到的一定是數字。你的專業成績、你的科研能力,你的學生工作水平,基本上都可以用數據來證明。而給面試官增添無用閱讀時間的自我評價是最不需要出現在簡歷上的。因為這是你的自我評價,誰都會讚美自己,但這些主觀意義上的美化詞毫無意義。你自封的品質和能力最好能夠通過一句話描寫的一件事的最終結果來展現。比如說自己領導和組織能力強,你就列舉你在某部門幹了什麼事,取得了什麼成果,你在其中擔任了什麼角色。在介紹所參與的項目(不管是橫向課題還是其他課題)或者說競賽,也都遵循同樣的原則。
3.你在這個項目中有什麼收穫?
一般當面試官提出一個問題後,他會根據你的回答繼續深挖。比如你介紹完你參與的自然基金項目,如果面試官剛好是這個方向的專家,那他肯定要考察你相關的知識。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簡歷和自己介紹中提到的每一個信息都做好功課。如果不是這個方向的專家,他也會問一些其他問題,就比如說你有什麼收穫,或者你在完成這個項目時遇到哪些困難,你是怎麼處理的等等。
4.你為什麼選擇來XX?
這個有可能是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家企業,也有可能問你為什麼要來這座城市。通常一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或者說你的家不在這裡,面試官怕你只是來走過場,所以大概率會問到此類問題。根據師兄師姐們傳授的經驗,這個時候不用刻意編造我的男(女)朋友在那,所以我要跟著去。這個現實中有沒有可能呢?有。有沒有就是這種情況呢?也有。但是建議不是這種情況就不要硬著頭皮瞎編了。至於你說你熱愛這個城市,嚮往這家單位,面試官火眼金睛,閱人無數,也知道這些未必是真話,所以並沒有統一的答案,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即可。有時候這些問題也就是面試官隨口一問,考考你的反應能力。
由於小編和周圍的同學前去面試的單位大多是國企包括一些軍工單位,行政單位,選調生等,而面試網際網路和其他類型企業的人比較少,或者說是我交流的人當中去這類企業的人較少,所以這類企業面試時會遇到哪些問題,我了解得不多。但是無論是哪種企業,自我介紹和簡歷要素這些基本點還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