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滙豐銀行(路透社)
海外網9月22日電88個國家的108家媒體近日發表聯合報導,揭露滙豐銀行等大型銀行在明知交易可疑的情況下,仍然幫助詐騙集團、恐怖分子、毒販和貪腐官員等轉帳及洗錢。據統計,這些銀行在1999年至2017年間,共涉及轉移2萬億美元贓款,其中滙豐銀行涉及幫助一個龐氏騙局集團將8000萬美元經美國轉至香港。
綜合香港《大公報》等媒體22日報導,根據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規定,銀行在懷疑某項交易涉及洗錢、詐騙等非法行為時,需要提交可疑活動報告。美國Buzzfeed新聞網站取得1999年至2017年間的2121份可疑活動報告,將這些文件共享給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進而分發給至88個國家的108家新聞媒體。這些媒體歷時16個月,挖掘出各大銀行如何協助2萬億美元贓款在全球流動。
其中,滙豐銀行放任詐騙團夥捲走投資者8000萬美元一事成為焦點,此案令許多美國、哥倫比亞和秘魯的投資者上當受騙,總涉事金額高達8000萬美元。美國加州當局早在2013年9月就曾告知滙豐,「WCM777」涉及詐騙,並向該州居民發出警告。滙豐銀行內部也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之間提交了三份可疑活動報告,認為該公司存在可疑的電子資金傳遞(EFT)和電匯匯款,並懷疑存在金字塔式騙局。
不過,滙豐卻一再放任可疑匯款源源不斷匯入「WCM777」的香港帳戶,直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14年4月提出起訴之後,才關閉這一帳戶。當時帳戶內已經幾乎沒有餘款,無法追回投資者的損失。幕後主犯被判入獄三年,他表示,滙豐銀行沒有聯絡過他。此外,滙豐銀行對騙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還間接導致了一起命案。美國加州投資人帕切科2014年號召多人投資「WCM777」,導致所有人血本無歸,一位損失了3000美元的女性憤怒地買兇殺死帕切科,釀成悲劇。
港媒指出,這不是滙豐第一次陷入醜聞,在2012年,該銀行被指控通過美國金融系統為墨西哥販毒集團等洗錢,滙豐最終向美國政府支付19億美元達成和解,美國司法部當時拒絕起訴滙豐,聲稱這會引起「全球金融災難」。英國當局當時阻礙了美國調查,並影響了最終結果。
不過,儘管如此,滙豐銀行於次年就發生了「WCM777」騙局。據統計,在2011年至2017年之間,光是香港的滙豐帳戶就至少流經了價值15億美元的可疑交易,其中9億美元與犯罪活動有關。對此,滙豐回應稱,自2012年起,該銀行在超過60個司法管轄區大幅改革打擊金融犯罪的能力,滙豐現在是一家「比2012年時安全得多的機構」。
而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1日稱,受「洗錢」傳聞影響,在香港上市的滙豐控股股價當天下跌5.33%,跌至25年來的最低點。當天,牽涉其中的渣打銀行等股價也大跌。受國際大行「洗錢」傳聞影響及多國疫情惡化引發經濟封鎖擔憂,美股21日開盤大跌,道指跌幅近3%。(海外網 吳倩)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