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車時經常會在交通廣播裡聽到有追尾事故的發生,可見這已經是一種常見的交通事故了。事實上,在高速公路上,追尾車禍所佔的比例更高,後果也慘烈得多,有數據表明,追尾事故佔高速公路事故的比例已經超過70%。
為什麼會追尾?說到底還是後車沒有與前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一條規定:「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後車應當與前車保持足以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追尾事故一般是後車的全責或主責,依據的就是這一條。但問題是,多遠才算「足以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呢?
我們大多數司機在這方面基本上是「跟著感覺走」,保持多少車距全憑感覺,而且往往盯前車比較緊,所以追尾事故特別多。也有所謂「時速多少公裡,就保持多少米的車距」的「老司機」說法,不管有沒有科學依據,首先你的眼晴又不是雷射測距儀,誰能瞅一眼就知道跟前車距離多少?你知道那是30米還是50米?
這方面,我們不妨來個「洋為中用」。在歐美國家,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辦法叫「兩秒規則(Two-second rule)」,政府機構和民間駕駛培訓機構都把這個辦法作為實用小貼士向車主們推薦。
「兩秒規則」的好處是簡便易行,每個車主稍加練習就可以掌握。
所謂「兩秒規則」,就是跟同一車道內的前車保持兩秒以上的「距離」。秒,當然不是長度單位,所以,這個辦法的重點不是看留出了多少米的剎車距離,而是給自己留出充分的反應時間。當你看到前方的車亮起剎車燈時,從想一下怎麼處理這個情況,到把腳從油門踏板挪到剎車上,這需要點時間。一般而言,兩秒鐘基本夠用,能讓你的車在到達前車剎車的位置之前,也開始剎車,只要剎車性能正常,就能避免追尾。
這個「兩秒規則」適用於大部分的車速,只要保持「兩秒」以上,速度快了,車間距自然會拉大,速度慢了,車間距也會縮小。大致換算一下的話,大概是速度每增加8公裡,車間距會增加大約一個車身長度。
怎麼練習兩秒規則?
首先要迅速在路上尋找「固定標誌物」,這其實非常容易,路邊上的標牌、樹、廣告牌等等,路面上的某個「補丁」、接縫等等,只要一眼看上去比較明顯,就可以作為「標誌物」。
接下來要「讀秒」。當前車通過「標誌物」後,開始「讀秒」,如果在兩秒之內,你的車也到達了「標誌物」的位置,那就說明你跟得太近了。
怎麼「讀秒」?兩秒確實很「短」,但實際上比大家想像得要「長」。美國建議車主以正常語速說「one thousand one, one thousand two」,或者來一句生動些的「Only a fool breaks the two-second rule(傻瓜才不遵守「兩秒規則」)」,說完這句,基本就是兩秒。
這句話大概是6到8個英文單詞,我們說中國話,正常語速兩秒也可以說8個字左右,比如「別跟車太近,會追尾」、「跟車太近的是缺心眼兒」等等。選一句朗朗上口的8字訣,手機上不都有秒表嗎?掐著秒表實驗幾次,對「兩秒」就心中有數了。
「兩秒」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國家感覺兩秒不太寬裕,就提倡「三秒規則」。另外,路況差的情況下,比如雨雪天氣、夜間行車等,「兩秒」就遠遠不夠了,至少要4秒甚至6秒以上才合理。4秒怎麼掌握?就是把8字訣念兩遍唄。
在中國目前的交通環境中,往往你想保持「兩秒車距」,但就有那不長眼的賤貨見縫插針擠到你車前去;這時候怎麼辦?放寬心,適當松下油門,再留出「兩秒」左右;實在不行,就適當縮點距離,但這時你就要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前方情況,一點不要走神——不能保證「兩秒距離」,就只好縮短自己的反應時間。
為什麼一定要留到「兩秒」?一是防止自己追前車的尾,二是在後車追自己尾的時候,不至於把自己的車頂到前車上去,造成「連環追尾」。
還有一種司機喜歡緊咬著別人的車屁股跑,碰上這種爛車,一定要避讓,能變道,就變到其它車道上去;不能變道,也不能被這種二貨逼著拉近與前車的車距,該留多少還是留多少,否則,一旦有情況,你就真有可能成為「夾心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