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臺灣辜家,人們首先會想到辜振甫;而提起辜振甫,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的「海基會」董事長頭銜以及「汪辜會談」兩人握手時那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瞬。其實,籠罩在辜振甫及其旗下和信集團上的光環,還遠不止於此。
辜振甫是臺灣五大富豪之一,手下掌管著龐大的和信集團。該集團包括以臺灣水泥集團企業為主的製造業和以中國信託集團為主的金融業,經營範圍涉及證券、房地產、電信網絡、石油化工、航空運輸、金融銀行等行業。而據福布斯最新富豪榜顯示,辜家財富為20億美元,名列第208位,而中國大陸惟一上榜的劉永好兄弟僅名列445位。
和信辜家,臺灣第一大家族
辜家在臺灣是名門,「鹿港辜家」在臺灣家喻戶曉。辜家的發跡始於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在日本殖民政權的扶持下,辜顯榮從土地開發、興辦企業逐漸富甲一方。到1937年他去世時,辜家的產業已經位居臺灣前三大企業之列。辜顯榮共有8兒4女,辜振甫是老五。但由於他從小聰明伶俐,長大後又好學肯幹,因此深得其父喜愛,年僅20歲就繼承了父親大部分產業,成為7家公司的董事長。
辜振甫曾說,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可是父親獨獨寵愛他,出外老是帶著他,並且老喜歡向朋友炫耀,「我這個優等子」如何如何。由於早早就被父親寄望為人中之龍,辜振甫4歲時,就跟父親請來的前清秀才學漢學,同時也開始學ABC,每天清晨5點就被叫起床,背誦四書五經與英文。辜顯榮請來各種科目的老師,對辜振甫嚴加調教,包括體育及戶外運動,其中京劇也是重要科目。望子成龍的父親,務求將愛子調教成文武全才。兒子也果真如他所願,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擅長。
辜家的姻親也都聲名顯赫。辜振甫的外祖父是清代溥儀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其姑父是清末大買辦、大實業家盛宣懷;妻子是清末大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孫女嚴倬雲。辜家第三代繼續著政商聯姻:辜振甫二女兒嫁給臺灣塑料業巨子趙廷箴之子;三女兒嫁給臺灣嘉新水泥公司創辦人張敏鈺之子。可以說,僅僅是如此龐大的姻親關係,就足以使辜家成為臺灣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但在熱鬧顯赫的辜氏大家族中,辜振甫倒也不失冷靜。大學畢業之後,辜振甫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他將事業交給兄弟們管理,自己東渡日本,潛心學習財政和工商管理,且要求自己實務與理論並行,要半工半讀地完成他的學習,從7家公司的董事長一變而成日本一家糖業公司的辦事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辜振甫以董事長之尊,自願屈居異鄉的小職員,由高就低,人之有志與否,從這裡即可以窺之。辜振甫的這番苦心安排,自我歷練,造就了他自己經營企業的傑出能力。
第一紅頂商人
在臺灣,辜振甫也素有「紅頂商人」之稱,辜家的人脈關係是島內其它家族無法比擬的。早在20世紀60年代,辜振甫就是國民黨中央委員;1990年,他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次年獲聘「總統府資政」,顯示了其在政界的特殊地位。1991年3月,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又應當局之邀出任董事長,成為民間處理兩岸事務的臺灣最高負責人,在這位86歲的老人身上維繫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重擔。
作為辜家的領航人,辜振甫在工商界的地位無人可比。而他能取得這樣的顯耀地位,同其在政界的關係密不可分。1952年國民黨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辜振甫率先響應這一政策,將其繼承的大量土地和鹽田交出來。作為徵地補償,當局將水泥、造紙、農林、工礦四家公司的股票轉給辜振甫。這樣,辜振甫不僅經濟上未受損失,而且一變成為新暴發的工商巨頭,為日後組織和信集團跨出了第一步。
1954年4月,在國民黨當局的支持下,辜振甫主持公營企業——臺灣水泥公司的民營化工作,並從此開闢了辜家產業的新天地。60年代,辜振甫又從產業界邁向金融界,當時臺灣當局正大力獎勵投資以加速經濟發展。1966年4月,辜振甫在臺灣當局的支持下,在一批臺灣上市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中華證券投資公司」,1970年正式改組成「中國信託投資公司」。此後,辜家產業的擴張便以」中國信託」為核心,逐漸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家族企業集團。1991年,「中信」更名為「和信集團」。
叔侄同心,其利斷金
辜振甫年事已高,但以其侄子辜濂松為代表的辜家第三代早已崛起。現在,辜濂松已經逐漸接過叔叔在商界的權力,成為臺灣工商界新的龍頭老大之一。在臺灣的家族企業集團當中,還沒有一個與辜家的和信集團一樣,是叔侄倆攜手主導的集團。
與那些動輒爆出「豪門恩怨」的家族相比,辜家卻平靜得多。就情感上來說,辜振甫與辜濂松有別於一般叔侄的濃厚情誼。辜濂松4歲喪父,後來母親還被誣陷為「資匪」而身陷囹圄,家族曾給予他種種歧視,這些都深深烙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當時五叔(辜振甫)給予他很多的關照,他也銘記在心。
在事業上,辜濂松曾說過:「辜振甫是我的貴人。」他從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後,隨即在辜振甫身邊做事,先在」中華證券投資公司」(」中國信託公司」)當科員,直到現在擔任」中國信託」的董事長。先天上血濃於水的血緣關係,再加上密不可分的事業夥伴關係,難怪辜家的朋友說:「辜振甫與辜濂松是臍帶關係,是不能一分為二的。」
在辜濂松的領導下,中國信託從單一從事證券業務轉型為商業銀行,直到如今的金控集團。辜濂松曾說:「現在全世界晉身百大的銀行,都是以手續費為獲利的主要來源,這也是中國信託致力的目標,傳統的存放款業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銀行的獲利,中國信託的目標,也是要大幅增加銀行的手續費收入。」
而正是秉承這種理念,中國信託迅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特別是信用卡業務。中國信託目前已在臺灣發卡超過500萬張,相當於人手一張「中國信託」信用卡。而正是抓住了消費金融這個突破口,「中國信託」目前已是臺灣最賺錢的銀行。
而辜振甫與辜濂松相差16歲,年齡的差距和事業領域的劃分使和信這幾年一直很平靜。如今辜振甫之子辜成允及辜濂松之子辜仲諒都已開始挑上重擔,和信集團的接班問題已水到渠成。在如今的和信格局下,辜振甫、辜濂松兩系所主掌的事業大致各有脈絡。近年辜振甫家族除了傳統製造領域外,另投資了電視媒體、有線電視和寬頻網絡,耗資驚人卻績效不佳,以致造成沉重財務負擔;而辜濂松家族卻相對謹慎,近年來比較大的投資動作只有購併香港凱基證券,投資僅限於金融領域,相對也較為成功。
資料:和信集團
集團負責人:辜振甫、辜濂松
集團經營領域:製造、金融、電訊等
集團總資產:12,389億元新臺幣
2001年營收:1,791億元新臺幣
集團人數:N.A
(資料來源:臺灣「中華徵信所」、《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