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印度「禁封」,後有美國「圍剿」,TikTok可謂命運多舛,但近日也有消息稱,印度信實工業集團正擬投資TikTok的印度業務。
若消息屬實,或許能挽救TikTok在印度市場的命運,畢竟信實集團是印度最大的私營企業,資產曾約佔印度全國GDP的4%,集團董事長穆克什「住10億豪宅」、「花7億嫁女兒」等新聞層出不窮,集團背後的安巴尼家族今年也以50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9位最富有家族,可見其資產實力雄厚。不過,如此富可敵國的家族,財富傳承也只經歷了一代而已。
信實集團第一代領導人德魯拜·安巴尼在1958年創辦了信實商業,主要從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1965年,德魯拜在政府利好尼龍生產企業的政策下創辦了信實工業集團,並在1977年公開上市,到1979年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商。後來德魯拜因身體原因和業務擴張需求,他召回在外學習的長子穆克什和次子阿尼爾回到家族企業並任命他們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穆克什擁有戰略眼光和商業頭腦,他在1991年成立了信實煉油,並於兩年後在紐交所上市;阿尼爾有創造力並善用媒體的力量,主要負責開展電信業務;而董事長德魯拜,通過拓寬政界人脈支撐其商業帝國發展,在「三人協力主政」下,信實集團在2002年的收入已達150億美元。
但2002年德魯拜突然去世,沒有建立信託、也沒有事先做財產分配和交班安排,德魯拜留給後代的是龐大的商業帝國和其生前「家族財產統一、不分割」的願望,在家族統一的信條下,兄弟二人共同執掌集團,性格迥異的二人在企業發展上各持所見,爭權一觸即發。二人在企業發展資金管理上多有摩擦、互相抗衡,直到2004年,穆克什向某電視臺記者承認兄弟二人有所有權的糾紛,這觸發了人們對集團的猜測和質疑,集團股票也因此急劇下跌超過12.6%,跌幅達公司歷史之最。
迫於內外部壓力,終於在2005年,兄弟二人在母親科姬娜調解下制定了分家協議。穆克什和阿尼爾各得集團總資產的30%,穆克什負責信實工業、信實工業基礎設施公司及收購的印度石化;而阿尼爾負責信實能源、信實電信、信實資本和信實天然資源。協議規定,10年內兄弟二人不得同行競爭,但二人均有公司商標和品牌的使用權;阿尼爾的公司需重新取名後再上市,但名稱可以有「信實」字樣,從而擴大信實品牌影響力。至此,兄弟爭權戰落下帷幕,信實集團旗下公司也在二人分別帶領下,市值翻倍上漲,信實也成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企業。
安巴尼家族和香港新鴻基郭氏家族的兄弟戰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從協力合作壯大企業到因父輩「不可分家」的意願而在企業裡互相抗衡,並且兩個家族最終都能由家族的權威人物——兄弟們的母親出面主持大局、制定合理的分家協議,從而避免了爭權對家族帶來更大的傷害,使企業在繼承人的分別帶領下跨領域發展壯大。正如《家族企業》雜誌專欄作者高皓和鄭宏泰在分析華人家族企業案例時所總結的:「分家並不意味真的會削弱家族實力,還有可能推動家族及企業的多元化發展,讓家族及企業走上另一發展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