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出海瞭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作為全球最大的流量平臺之一,社交巨頭Facebook從未掩飾在電商領域的野心。在2016年推出電商模塊Marketplace以及各種試水性質的布局後,Facebook近期又有了新動作。
5月19日,Facebook宣布將推出Shops服務,允許企業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展示和銷售商品,並支持直播帶貨。用戶則可以在店鋪的主頁瀏覽,購買商品,並通過WhatsApp,Messenger或Instagram Direct與店家聊天。整個過程均在Facebook系應用內完成。
「Shops不是複製亞馬遜『端到端』的模式,而是和既有的電商,如Shopify進行合作,幫助小企業創建在線商店並專注於分析數據和付款業務,同時也將整合提供運輸和物流服務。」 扎克伯格說。
疫情期間,和國內情況一致,居家隔離的外國人們購物意願高漲。根據Adobe數字經濟指數顯示,與3月初「就地避難」禁令生效前相比,美國電商銷售額4月份提升了49%;今年1~2月期間,美國B2C零售電商平臺共獲得了55億次的訪問量,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2%。
這也是外界對Facebook進軍電商計劃表現出普遍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扎克伯格於19日宣布推出Shops功能後,Facebook的股價在當天的漲幅超過6%,並一度達到230.75美元的高點。
在後疫情時期開啟電商計劃,對Facebook來說不失為一個機會。霸佔著整個世界熟人社交市場的Facebook擁有數十億用戶,流量巨頭進軍電商會對Amazon等構成挑戰嗎?與此同時,Facebook的這次下場會為美國直播帶貨生態帶來系統性的變化嗎?外網的李佳琪、薇婭能夠誕生於此嗎?
答案並非那麼簡單。
Facebook官網顯示,早在2016年就上線了Marketplace模塊,允許用戶展示商品,鼓勵私下就近完成交易。這一模塊就像一個市場,只是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給熱衷購物的社交用戶提供了一個選擇,但距離一鍵購買、售後完善的標準店鋪還很遠。
而這也是Marketplace模塊的一次重啟。早在2007年,Facebook就與商務平臺Oodle聯合推出了Marketplace,但因為種種原因該應用在2014年關閉。其後,Facebook還曾於2016年在泰國推出「Facebook Shop」平臺,以幫助中小賣家實現在網上銷售。
據Facebook官方說法,此次推出Shops服務是為了扶持在疫情中嚴重受挫的小企業,幫助其將業務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今年3月,Facebook曾為3萬多小企業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渡過經濟難關。
當然,從Facebook自身角度來說,在站內開通電商功能也是其重要的戰略布局。
一直以來,廣告都是Facebook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Facebook2020年Q1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收為177.37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為174.40億美元,佔比約為98.3%。
而在新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上,扎克伯格坦言,」一季度末尾的三月底,廣告營收有所下滑。」而三月正是疫情在全球爆發的時間點。可以預見,在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的現階段,Facebook接下來的廣告營收情況將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拓展電商領域保證整體營收的增加未嘗不是一個明智舉措。此外,Facebook方面曾透露,今年一季度期間,電商廣告營收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因此,其進軍電商領域也能夠反向刺激廣告營收的發展。
單就功能來說,直播在Facebook平臺上並不新鮮:Facebook Live於2015年上線。但主打的亮點是通過直播拉進與公眾人物的距離。有媒體用Facebook Live做節目直播。比如,BBC曾通過Facebook Live報導2016年的歐洲杯。
但這和直播帶貨有著本質區別。
這一次,Facebook Shops的直播就有明確的帶貨意味了。根據官方披露的消息,Facebook推出了一種購物工具,可以在實時視頻下方顯示產品標籤,從而使觀看者能夠邊看邊購買。
可以說,新功能的上線能夠極大程度的便利了商家和用戶。Facebook表示,將與Shopify、BigCommerce、Woomerce等合作夥伴進行更緊密地合作,為小企業提供所需的支持。
要知道,Facebook此前對於直接售賣的行為會限流或者禁止,商家只能不著痕跡地種草,在評論或者私信裡拋出自己獨立站的購物連結。
Shops的直播功能也一定程度上類似於如今國內如火如荼的電商直播模式。今年以來,除了李佳琦、薇婭,羅永浩、董明珠等越來越多企業CEO、明星、大V開始走進了直播間,開啟瘋狂帶貨模式,成交額動輒過億。而直播帶貨也成為了當下的熱詞。
這一切看起來很美。甚至有華爾街的分析師表示,Shops有可能為Facebook貢獻數十億的營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而Facebook所要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多。
多次因隱私數據洩露被詬病的Facebook這次依然難逃追問。
在Shops發布當日,扎克伯格接受CNBC採訪的前幾個問題就包括購買記錄是否會洩露。和往常一樣,扎克伯格滿口承諾保護用戶隱私。但是同一天,路透社報導了該公司因關於Facebook和WhatsApp個人隱私的聲明具有誤導性,而被加拿大競爭局罰款600萬美元。
在隱私數據方面,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巨頭遭受了立法者和監管機構的廣泛批評。去年,Facebook同意支付高昂的50億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調查。
以往涉及Facebook隱私洩露的案件大多指向照片等信息,有了電商功能,支付這一敏感性話題更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在社交網絡上,網民對Facebook也有相當一部分不信任的聲音。
Youtube上關於Facebook支付觀看數量排名第三的視頻中,儘管主人公強烈安利Facebook messenger支付的便捷,評論一邊倒地質疑其安全性,直言「把我的銀行卡信息給Facebook,認真的嗎?醜聞還不夠多?」
隱私安全這一痛點,Facebook當然知道有多重要,在Shops新聞發布的同時,官網也配套出臺了「重視隱私」的相關說明。
只是,不知道這次有多少人選擇信任呢?特別是,要真正做好電商,Facebook要做的還有很多方面,這包括了如何贏得用戶信任,妥善處理支付、售後問題以提升購物體驗等等方面。
目前來看,距離真正打通物流、供應鏈、支付等環節,甚至孵化出現象級的帶貨主播,Facebook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